北京市政府埋单,将原本于15日结束的供热延长至18日24时,以应对将于17日到来的寒流,避免市民冻病。这是北京首次执行“看天供热”制度,市供热办负责人表示,“市民感受和健康是第一位的。”(3月14日《北京日报》)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规定冬季室外温度为“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摄氏度”的时间为采暖期。据此,北京、西安等很多北方城市都把当年11月15日到次年3月15日列为法定采暖季。事实上,冬季气温变化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有的年份冷得早,有的年份暖得晚。于是,按计划供暖就出现“该供的时候不供,不该停的时候停了”的尴尬,给公众生产生活造成困扰。为此,北京市政管理部门2010年10月发布规定,明确根据气象情况调整采暖期时间的条件和程序。 此次延长供热,是北京有制度安排以来首次启动延长供热程序。尽管只有短短三天,意义却非同寻常。看天供热,既是出于天气因素的考虑,更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以人为本。这股寒流来去匆匆,但考虑到降温的17日、18日是周末,市民多会留在家中,停止供热,室温降低很快,缺乏抵抗力的老人、孩子甚至是成年人都会感觉阴冷或因冻致病,北京市才决定延长供热确保市民不受冻。而之所以延长三天,也是因为19日起气温回升转暖后,预计不会再有连续多日的寒流影响北京。 实际上,不光是北京,目前济南、沈阳等地纷纷实行“看天供热”制度。除了根据天气情况临时调整采暖季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一些地方还启动了“供热指数”,通过气温、风速、太阳辐射对供暖影响作出预报。什么时候应加大“火力”,什么时候应减小“火力”,供热单位可以根据“供热指数”灵活掌握。这样一来,既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也让用户室内温度保持稳定,不会忽冷忽热。 看天供热一小步,以人为本一大步。尽管冬季供热是北方城市特有的产物,但看天供热所体现出来的人性关怀却是可以复制的。对于政府来说,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不能只考虑管理是否方便,或是一味墨守陈规,而更应切实从公众的需求出发,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使之更具人性化。比如,目前许多地方都是按照每天晨昏日出日落时刻开关路灯,可有时午后大雨袭来,乌云压城,天空就会提前黑下来,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如果能根据光线度“看天开灯”,就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再比如,一些城市的公共厕所大都是1:1的厕位比建设,导致女厕排长队,男厕空如城,事实上,考虑到性别差异,女厕应该多于男厕,才能保障资源享用的公平和效率。 当然,人性关怀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改进管理手段,增加运行成本等等。但我们不能只算经济小账,更要算民生大账。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城市管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群众真正得到方便和实惠,我们的服务才算真正做到位了。 |
相关阅读:
- [ 12-13]天然气供热涨价是否“顶风作案”
- [ 12-31]寒假拉长可以节约供热资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