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官员充记者何必无限解构

www.fjnet.cn?2012-04-05 09:00? 采桑子?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不久前,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告诫官员“在下去调研时,不要暴露官员的身份,可以说自己是报社记者,这样才能了解很多真实的东西。”

此言既出,批评的声音一时间甚嚣尘上。有批评官员作风不深入的,有指责官员带头招摇撞骗的,有讥笑冒充本身就是造假的,有旁敲侧击难怪假记者难禁的。

这些批评的声音,也许不无一定的道理。但是,批评指责一件事还要看动机和效果。要改进官场调研隔着玻璃看,坐着车子转的走马观花现象,姜大明的告诫不失为一个办法。

在全媒体时代公民记者时代,官员本身也不应与记者身份过于悬隔。官员也应该有学习记者采访的自觉甚至自由,官员客串一两回公民记者,不应该出现什么造假、招摇撞骗之讥的。

从效果看,官员调研与记者采访是大不一样的。官员下基层,一般说来,首先就进入了基层官员预设的“埋伏圈”。参观的多是盆景,只能看到好的,汇报总是成绩,不给予盛誉都不好意思,甚至于还有人披露,连那些“路人甲”之类的群众,也干脆是请干部扮演的。即便调研是突然进行的,有怕说错了被“秋后算账”、顾左右而言他的,有知道“说了也白说”干脆选择沉默是金的,有害怕官员角色,投其所好“小孩过年尽说吉利话”的。这样的调研哪能摸准民情?

行文至此,突然想到了时下常见的对官员话语无限解构的现象。与官员下基层需要冒充一样,有时似乎官员的话语也需要冒充一下。比如,官员下基层微服私访的说法,假定不是出自省长之口,而是出自学者之口,也许舆论的反响竟会大不一样,或者还会招来一片赞成的想法吧。

我以为舆论对于官员的话语也要看效果,是否有利于增进民众福祉,而不宜脱离转型时期的实际,一味解构之。回到官员调研的话题上来,如今我们怕的到底是什么?是官员冒充记者,还是继续穿新鞋走老路?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