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专家解释要讲科学,更要讲人性

www.fjnet.cn?2012-04-23 12:26? 王垚烽?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4月19日,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说,如果吃一种药或者两种药,一天吃六个胶囊,一天三次,一次吃两个,也没有吃掉多少铬。所以,面对这样的事情,要冷静,不要恐慌,不要把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说成很大的危害,这样造成老百姓都不敢吃胶囊了。(4月19日人民网)

当全社会都因“专注皮鞋30年”的修正药业等9家药企14种胶囊被检出铬超标,而再度陷入对于药品安全的集体恐慌之际,作为药监系统的专家,孙忠实发表上述“安抚性”言论显然是不合时宜、不负责任,甚至缺乏基本人性关怀的。它在严重刺激公众“感情”的同时,也进一步损耗着专家与政府的公信力。

更令人不安的是,如此“雷语”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此前,农业部副部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在针对去年年底蒙牛乳业某一批次纯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M1超标一事,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大放厥词,称“你说吃了致癌,它得吃几吨、吃几年才致癌啊?”这些事实促使我们反思,作为专家,究竟应该如何回应解释公众的科学疑问?是固执地坚持专业理论,还是更加讲求人道良心呢?

按照孙忠实的说法,除非是长期大剂量吃用含有铬的食品或者药品,否则,偶尔吃几天服几粒“皮革胶囊”并不碍事,也不会中毒。但问题是,民众服药喝奶难道仅仅是为了不中毒吗?换句话说,不致癌、不中毒那只是食品药品生产制造的道德底线,而绝非最高标准。特别是对于治病救人的药品胶囊而言,只要是无效的,那无论有毒无毒、是否致癌,都应被视为有“毒”,因为它浪费了公众的金钱,延误了病情的治疗,实在是罪莫大焉。

更何况,即便是从科学的角度看,“一天吃六个含铬胶囊没事”的说法也并不“科学”。因为这种观点割裂了单一药品与整体食物链之间的联系,存在“一叶障目”之嫌。事实上,就算偶尔服用“皮革胶囊”不会马上中毒,但当它与含有三聚氰胺的毒牛奶、被染色的毒馒头、喂了瘦肉精的毒猪肉,以及苏丹红、地沟油、膨大剂等“协同作战”时,谁能保证一粒小小的“皮革胶囊”不成为压弯公众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天吃六个含铬胶囊没事”并不能成为有关部门推卸其监管责任的理由和借口。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而非利益集团代言人的“砖家”,更应该谨慎对待自己的公共言论,在向民众进行专业解释时,不仅要讲科学,更要讲人性,如此才符合“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科学伦理。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