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冒牌“副司长”:不是骗子太精,而是制度太嫩

www.fjnet.cn?2012-05-21 21:28? 钱桂林?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如果不是朋友说起,今年45岁的建筑商人熊杰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近一年来拼命结交、花费了数十万元的所谓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副司长”竟然是冒牌的!包括熊杰在内的一些受骗的商人积极进行的调查证据显示,这位名为“邹斌勇”的国家发改委的“副司长”,实际上是一个专门冒充国家公职干部、骗吃骗喝骗钱的江湖骗子。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被骗的官员从县长到省部级官员以及各地商人人数不下上百人。(5月21日新华网)

近年来,头顶“官员”称号而到处招摇撞骗的事例似乎屡见不鲜,骗子们用以行走江湖的“骗术”可谓是“屡试不爽”。在“前车之鉴”的不断警示下,为什么还是屡屡有人“上套”?是“受害人”真的傻到天真的地步,还是骗子的招术精明得让他们看不清?

有人将骗子分作三类:一类是直接将自己“化装”成某位身居显位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军队中的高级别干部、学校的校长等,这类人员的年龄多在35至50岁之间,也就是一般人心目中“成功人士”的年龄;第二类则是化身为某位领导干部的亲属,可以利用自己与领导之间的亲戚关系,为别人办事;第三类就是冒充秘书、司机等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骗子肯定是冲着利而冒险试法,但某些官员和商人何尝不是也冲着利去的呢?

为何“官员”的身份会是骗子屡屡得手的万能保护伞呢?在骗子们看来,假冒官员行骗,当然是看到了“官员”身份之下的藏金量。骗子们利用人们以为权力和利益在“人情社会”下互相交换的便利心理,人们之所以相信假冒官员,不是因为其专业知识,也不是因为其公信力如何,说白了,人们更信得过背后的权力所能创造的价值,从而忘记甄别骗子身份的真假。

按理说,官员是国家公务人员,是服务人民的“仆人”。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使得部分官员手中的权力成了脱缰之马。不少时候,“领导”的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就会招来下级“投怀送抱”。更有一些“一把手”将公权变成私器,不仅自己能用,亲戚朋友和情妇也能借用。这样的“潜规则”大行其道,给骗子冒充官员行骗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邹斌勇冒充国家发改委的“副司长”,近些年来,被骗的官员从县长到省部级官员以及各地商人人数不下上百人。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样,“邹斌勇这个发改委的身份很关键。很多工程项目没有发改委的审批是办不成的。如果一个发改委的副司长来了,就是一些领导也要卖几分面子给他的,更何况那些急于拿到各种项目的商人了。”发改委权高位重,下面的人能巴结上发改委官员,还不是天大的造化?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制度太嫩,还存在着很多漏洞,使得权力可以随意寻租。不堵住制度漏洞,大小骗子还会继续精彩地演下去。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