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招生处长涉案揭自主招生“暗门”

2013-11-28 08:12? 燕  农?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1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人大招生处处长蔡荣生在深圳海关被截获,并因招生问题被调查。此前有消息称,蔡荣生欲赴加拿大被截获,其已交代招生等问题涉案金额达数亿元。业内人士曾公开发文称,高校行政背景下的自主招生是毒瘤,“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招生肯定会出问题”。(11月27日《法制晚报》)

高等教育“阳光招生”以来,高招环节受招生规则、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等钳制,腐败频发现象已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以至于很多民众都认为:目前的高考招生是相对公平的。但人大招生处处长蔡荣生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涉案金额,打破了公众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公平认识。其实,目前高招的统招环节漏洞不大,怪只怪畸形的自主招生潜藏着诸多“暗门”。

在国外运行得很顺利的自主招生制度,引入到我们这里就会出问题,不是自主招生本身的制度设计问题,而是我们的所谓“自主招生”实质是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制度嫁接的“畸形儿”。真正的自主招生是一种双向选择——一名考生可以申请并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在其中作出选择;大学则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招生标准,从学术的角度对学生提出基本的学业要求。

但在我们畸形的自主招生框架下,不只没有改变集中录取制度的单向招生模式,自主招生还往往沦为抢生源和“掐尖”的工具。去年教育部曾发布招生十条禁令,其中包括严禁高等学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签订“预录取协议”,或以“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承诺吸引生源。但一些高校却有令不止,既有抢生源的冲动做动力,也因为其中有太多权力寻租的机会。

此外,自主招生赋予了高校调配招生指标的权力。譬如在往年高招中,南京某高校在安徽某县对高分考生发放了7张盖有该校招生办公室公章的预录取通知书,但结果却是无一被录取。该校最终解释为,往年都会追加一些名额带走预录取的学生,当年已经追加30多个录取名额,不能再接收了。由此可以看出,签订预录取协议以及追加招生名额的随意性。

在自主招生的旗号下,一些高校并不是给考生创造了多元的录取机会,而是给抢生源设置了多元的可能,这种种可能的解释权却在高校的行政权力手中。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自设的“暗门”越多,权力寻租的可能性越大。譬如签订预录取协议,譬如追加录取名额,这些既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权钱交易。

归根结底,并不是自主招生在我国就没有出路,而是我们的自主招生是行政权力主导下的“逼仄渠道”,所受到的权力钳制越多,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的可能越大。人大招生处处长以巨额涉案,根本上是畸形的自主招生政策惹的祸。遏制这种招生高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高招不公,需要加快去除高校行政化的步伐,同时让自主招生如同统招一样形成规模,交由学术权利去规范地评判和筛选,在阳光下运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