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原因,与医生、护士接触很多。最近明显感到一个变化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热情在下降。在一些县乡,“楼起来了医生走了”的现象也较普遍。想起两会上一位政协委员的担忧:“这些年,我负责大学招生,发现‘医学’不再是一流高中毕业生青睐的热门专业。”不管是医院留不住人,还是职业吸引力下降, “医生去哪儿了”,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 平心而论,“白大褂”们着实不易。本科医学生毕业最少需要5年,博士医学生最少需要8年,执业要求高,工作压力大。许多医生每天接诊数十人甚至上百人,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在不少人眼里,学医、从医不仅是件苦差事,而且风险不小。最近频频发生的伤医事件就引起广泛关注。仅2月,暴力伤医事件就发生七八起。某医院有个内部调查,发现不愿子女从事医生职业的比例竟高达80%,上述情况正是主要原因。 虽然基层医生的流失涉及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但我们不能不正视,如果任由医生“出走”、“医荒”蔓延,任由医患关系越绷越紧、优秀人才远离医学之门,那么医疗改革如何获得持续的动力?明天,谁来给我们看病?当下,我们的医疗资源整体还比较短缺,资源不均衡较为突出,而医疗资源供需矛盾还在加剧,仅从“银发族”看,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亿,20年后将达4亿,超过美国总人口,如不未雨绸缪,看病问题届时将更加突出。 如何唤回“白大褂”的魅力?怎样找到医患关系的和谐平衡点?这些问题均指向医疗领域的深层积弊。目前,我国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以药养医”困局仍未破解。比如,做一个胃癌手术,一般需要3位医生、2名护士和2名麻醉师,历时约3小时的努力,手术费只有几百元,严重背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怎么弥补收入?只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业内人士透露,有些耗材在国外售价仅200美元,到了中国可以翻几倍。不少医院就是靠药品、耗材、仪器检查来获得主要收入。创收导向和经济考量之下,加上医患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医患双方缺乏信任,容易“擦枪走火”。 一位医生感慨,实现医生的价值,就是要让医生静心看病。没有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缺乏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劳动收入,医者难以静心,患者也难以安心。正是鉴于这一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重建医患信任铺垫“地基”。 实现“病有所医”是一个系统工程,诊治医疗行业自身的沉疴痼疾,必不可少。深入推进医改,理顺医药价格,还原医疗技术服务价值,让医生靠技术吃饭,拿“阳光收入”,才能重塑职业价值,让医生行医有尊严,让医患之间多一些顺畅。 |
相关阅读:
- [ 03-12]医院就该纳入公共场所治安管理
- [ 03-11]医改不妨多倾听医生的声音
- [ 03-05]遏制伤医行为亟须专门立法
- [ 02-27]官员夫妇殴打护士,戾气何来
- [ 02-25]“拒医疗红包协议”不只向医患提要求
- [ 02-25]扬言砍医的当事人仅道歉还不够
- [ 02-25]医生QQ群问诊有助医患双赢
- [ 02-25]“想砍人”和“喊下课”都须学会和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