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清华学生对百度词条的“捍卫“,并不能直接让PX项目的冲突和争论变得更简单,但它至少可以帮助公众逐渐明晰对PX的科学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一个公认的讨论基点。 广东茂名PX事件逐渐趋于平静,网络上对于PX的讨论却仍未停歇。最新的一例,则是一则“清华学生‘捍卫’PX词条”的消息。 茂名事件之后,PX显然成了敏感的词汇。但所谓清华学生“捍卫”PX词条,却并非直接针对茂名事件,甚至并不牵涉PX被赋予或强加的复杂的社会性含义,而是就PX的科学属性而进行的辨析。 广东茂名PX事件发生后,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百度百科”上的词条解释中,将对PX的描述由原来的“低毒”修改为了“剧毒”。经过调查发现,是一位网友在茂名PX事件发生后,在百度百科中进行了这一改动。 作为主修化学的学生,清华学生们明确了解PX的“低毒”属性,因此不同意对PX的“剧毒”描述。但作为一家开放式的百科网站,网友在一定规则下自由修改词条乃正常行为,清华大学的学生们显然也并不愿意突破这一公认的规则。于是,一场修改、改正、再修改、再改正的“词条保卫战”,在部分网友与清华学生之间,在网络世界公认的规则之下展开。而在经过多个回合的“拉锯”之后,百度百科的PX词条被锁定在“低毒化合物”的描述上。发起并坚持对PX进行“剧毒”描述的网友,在经过与清华学生的沟通之后,也不再继续坚持修改词条。 对一个词条的“捍卫”成功,并不能就此确立公众对于PX“低毒”的共识,更不可能就此缓解公众对PX项目的担心和反对。但是,由具备专业知识的学生,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对相关科学概念进行“捍卫”,并由此激发更广泛的、基于科学常识和科学精神的讨论,却有助于让相关事件的讨论回到其本来的“原点”。 围绕PX项目发生的多起事件,都有着相当复杂的成因。公共决策中的“邻避效应”、政府决策过程的不够透明、信息披露的不够充分、既往类似事件的示范效应,都可能导致公众闻PX色变,并对PX项目可能的危害采取一种“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而对PX项目本身,则采取一种对自己最为“保险”的立场:PX可能低毒,PX项目也可能有益,但是对不起,别建在我们这儿才行。 但无论PX事件有多么复杂的成因,其缘起的基本“原点“,仍然是对其毒性的认识。如果PX确实是“剧毒”,则一切讨论皆为多余,任何PX项目都必须远离人群,甚至根本不得建设。反之,如果PX确实“低毒”,且在完备的安全控制之下,对公共安全有足够的保障,则PX项目的建设与否,就可以还原成一个利弊权衡的论证过程——如果在税收、就业及经济拉动效应方面的收益大过甚至远远大过潜在且微弱的污染风险,则PX就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建设项目。很多发达国家能够接受在人群密集区建设PX项目,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利弊权衡和论证。 清华学生对百度词条的“捍卫“,并不能直接让PX项目的冲突和争论变得更简单,但它至少可以帮助公众逐渐明晰对PX的科学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一个公认的讨论基点。而不是撇开对PX属性的科学认识和辨析,一股脑地进入到看似深刻、实则无解的道德激辩之中。而以往的数次PX事件,恰恰都是在这样混乱的激辩中变得一地鸡毛,而且没有给后来的类似事件留下一点可以借鉴的经验或教训。 让讨论、争论回到原点,让大家知道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是公共决策中必须遵从的规则和必需具备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急需“补课“,因为我们将要参与的公共决策注定越来越多。 |
相关阅读:
- [ 04-08]捍卫科学是一种担当
- [ 04-08]公共生活不能简化为一道科学题
- [ 04-08]坚守科学底线,才能避免社会PX化
- [ 04-04]新加坡PX项目如何赢得信任
- [ 04-04]打破“邻避效应”的僵局
- [ 04-04]盲目追逐的年代,头条意义在何方
- [ 04-02]以更细致工作化解PX焦虑
- [ 04-01]PX不易 且沟通且珍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