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365体育手机版:|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国学班大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4-05-08 07:38? 张  涨?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北京大学宣布开办“燕京学堂”,将开设一年制“中国学”硕士项目。有关负责人称,燕京学堂将帮助学生接触中国社会,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招收的学生中,65%将来自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一流高校,35%来自中国内地的顶尖高校,各国学生将集中住宿学习。

近年来,国学热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笔者看来,这一热潮的积极效应不言而喻。中国传统文化对今人也极有养分,众多学者呼吁要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重视国学教育,让更多人学国学,无疑是一种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办法。北大此次兴办的“燕京学堂”招收“中国学”硕士,从教授内容来看,也大多属于国学范畴,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文、史、哲等人文、社科基础。在国内最有名的大学开设这样一门国学课程,体现了社会对于国学教育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硕士的一大特点在于招收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以此观之,这一学堂除了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之外,更承担着弘扬国学文化,让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这样的文化交流功能。但谈到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按理来说,“中国学”课程应该对有志于国学研究或者对国学感兴趣的学生最有吸引力。但对前者来说,仅一年制的硕士学制显得过于单薄,国学经典汗牛充栋,一年时间能学到多少东西值得怀疑。而对于后者来说,在硕士这样的研究型教育阶段还停留在兴趣上,又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之嫌。此外,这些学生毕业后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上,还有待实践证明。

实际上,国内知名大学兴办国学班,在北大之前早有先行者,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都有先例。在看到国学班促进国学教育等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人大国学班几年前招生时便曾一度遇冷,有学生直言工作不好找不愿报读。的确,公办院校本身为普通大众提供教育服务,国学班能否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外界看着各种高大上,真正入读的学生却对找工作忧心忡忡,这样的国学班很难接地气。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学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联系社会实际,比如从《孙子兵法》看到企业竞争的战略,以孔孟之道来分析社会上“扶不扶”现象的症结……国学教育不是回归古代,而是观照当下,启迪未来。否则,空有一肚子古籍经典,还是读死书。

若将眼光从大学国学班扩展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国学班,则会发现更多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国学热当然是好事,但没有理解国学内涵,只是有样学样赶时髦,导致国学班泛滥到遍地开花,则是过热产生的泡沫。有的国学班走向迷信化,算命、风水等伪科学充斥其间;有的国学班则染上铜臭味,不仅要求学员非富即贵,还频频推出不过一两周课时的天价“速成”班。纵然也打着国学的旗号,实质却是挂羊头卖狗肉,欺骗了消费者,也给国学添上污名。

当然,高等学府里的国学班也好,社会上的国学班也罢,至少都说明了一点:公众对于国学的热情还是不缺的。因此,引导好这种热情,满足公众的学习需求便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高端的研究型教育当然需要,但一定得是货真价实、足质足量的研修学制,师资、课程都必须精良配置。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将国学教育融入中小学课堂内外。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国学本无定式,学习方法更不靠死记硬背,讲究的是潜移默化、厚积薄发,在青少年阶段就对国学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更能让国学的种子在公众心中生根发芽,避免国学热只是昙花一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