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国信办联合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召开专门工作会议,部署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治理行动,集中整治移动即时通信公众信息发布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中国8亿微信用户之一,笔者开始有些惊奇,但冷静一想,实属正常。 无线通讯和互联网使人类正常生活生产得到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反人类的恐怖主义、黑社会活动得到了极大便利。对于包括“9·11”事件在内的全球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和动乱,现代通信手段“功不可没”。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顶级应用,以微信为代表的新一代即时移动通讯软件在全球迅速普及。然而,微信几乎从诞生第一天起,就为犯罪和恶意传播提供了便利。国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一些人借助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平台向公众发布不良或违法有害信息,严重破坏网络传播秩序和危害公共利益,引起网民的不满。 在笔者看来,微信治理有三方面意义:一是技术层面的更新。基于微信呈现跨网络、跨终端的特点,信息的传播机制与规律都呈现出新特点,提升了社会沟通效率。但同时,微信作为一项新技术引发的负效应开始显现,恶意主体进入网络也很便利。为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次治理应首先要求服务商革新升级,有效管理。对不认真履行管理责任的企业依法追究责任。这对规范通信市场、确保微信服务的买卖双方的利益都是好事,而且还会加强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上正能量的传播。 二是清理公共账号。有人说了,罪犯借用了公路,就要清理公路吗?是的。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移动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平台等公众信息发布服务环节,特别是具有传播和社会动员功能的公众账号。 三是规范、落实即时通信的相关规则,严格践行《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随着微信用户基数的不断变大、用户活跃度的快速提升,许多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希望通过朋友圈分享来提升内容或商品信息的传播,造成朋友圈营销信息泛滥、营销内容刷屏等现象,给用户带来困扰。笔者认为,此次微信官方出台治理措施,也是为了及时治理营销之风,提升微信、朋友圈用户体验。 近来全球范围内的涉及枪杀、劫机、爆炸、砍杀、冲撞等事件,无一不与互联网疏于监控有关。而长期以来,我国对互联网的治理,略显滞后。现在治理,虽不是未雨绸缪,也可谓亡羊补牢。微信治理,多少有些“扰民”,但为了大家的安全,不妨忍耐一下。 何茂春(作者是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
相关阅读:
- [ 05-14]微信生态圈治理,需多管齐下
- [ 04-14]网络与文艺
- [ 03-19]教学用微信,不可太迷信
- [ 03-04]享受数字时代 别忘带上父母
- [ 02-28]“微代沟”:别任其成为新鸿沟
- [ 02-27]手绘微信说明是一份孝道教程
- [ 02-27]网络时代勿忘亲情反哺
- [ 02-26]微信的转与不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