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此举,从依法行政的角度“较真”,似乎煞风景;但长期以来,正是从上到下的“较真”太少,造成了社会对法律法规的普遍轻慢。】 河南省教育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将艾滋病检测纳入大中专院校新生入学体检范围。尽管无需学生个人买单,甚至也不需增加流程,此举依旧引发争议。 教育厅此举动机易于理解:河南是艾滋病相对高发地区之一;政府买单对面广量大的学生统一检测,不仅高效,且上有益社会、下有利学生,所谓“早发现早预防”嘛;更何况也声明了:检测结果严格保密。如此情形,公众尚不领情,可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问题恰恰在于,哪怕善意的包办,亦无法取替“自愿”。 这一“瑕疵”尽管“微小”,却意义重大。在反对者看来,此举公然违背2006年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 有必要学习《条例》。《条例》规定:“国家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需要,可以规定应当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情形”;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权限只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验室”。另外,《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2012)中建议进行艾滋病检测的对象,也只是“重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 相关法规表述清楚严谨:“自愿”是刚性的,不以“好心”或“结果保密”为置换前提;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更无权改变艾滋病检测对象。《条例》制定时,未尝没有考虑到更为“高效”的统一检测的可能性,之所以弃之不取,应是将个人权利纳入了考量。 但法律法规在具体执行中,刚性和尊严并不能始终得到尊重。从政府到所谓“专家”,会轻易加上很多“变通”和“个人理解”。好心和效率,成为突破法律法规的普遍托辞。具体个案中,变通也许的确带来高效,但也正是我国法制意识淡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状的“始作俑者”。 事实上,出于对法律法规的尊重,河南省本可在相关检测中加上“自愿”二字。“一刀切”的检测,固然干脆,但无法摆脱“懒政”嫌疑;另一方面,“免费”意味着公共财政支出,那么,这一支出是否经过必要听证并纳入预算? 对河南此举,从依法行政的角度“较真”,似乎煞风景;但长期以来,正是从上到下的“较真”太少,造成了社会对法律法规的轻慢。因此,这一层面的追究,意义也许比从艾滋病防控角度的讨论更大。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志权 |
相关阅读:
- [ 06-03]怎能强制大学生检测艾滋病
- [ 04-24]校园防艾的关键不在“售套”
- [ 12-02]艾滋病的新闻也莫戴“有色眼镜”
- [ 12-02]我们该对艾滋病“视而不见”
- [ 12-02]医院岂能歧视艾滋病患者
- [ 10-18]为何高达七成人支持澡堂“禁艾”
- [ 10-15]拟禁艾滋病人进公共浴室,妥不妥?
- [ 10-15]公共浴室“禁艾”背后的社会裂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