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对网络文学要善于引导,也要宽容一点

2014-06-10 09:02:59?马识途?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发展网络文学,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创作问题,而是一个群众路线问题,是如何导引下一代走上健康道路的问题】

调查研究网络文学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是怎么运作的,特别是现有的网络作家生存状况及他们的思想环境、创作特点,等等,主要目的不是调研他们的缺点,而是去了解他们的技能、长处和经验

应该有意识地鼓励一批有志之士下决心转入网络文学创作队伍,写出好的网络文学。这不是一件容易且短期能奏效的事。实施起来,要有耐心、有韧性

中国作协和人民日报联合开辟“网络文学再认识”专栏,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当前网络文学的发展,我认为这个做法很好。十年前,我就提出要特别注意网络文学、儿童文学、通俗文学。当时,文学界“三俗”现象相当严重,大家都很关心如何提高作家作品的品位、格调。现在看来,这些问题似乎依然存在,而且比较突出地体现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发展得很快,也很好,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文学三问》,提出“谁来为我们守望人文终极关怀的文学家园?谁来保卫我们的文学美学边疆?谁来为我们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光照下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这些问题。文章直接针对我当时看到的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两个现象,在我看来,今天依然存在,更应引起各方关注。我把这两个现象总结成对中国文学的“内忧外患”:“内忧”,就是文学界的“三俗”倾向;“外患”,就是文化霸权主义的潜在入侵。

事实上,国际上的文化霸权主义是一直存在的,并在许多国家已经取得很大效果。我国因为文化根基比较深厚,文化堤坝比较坚固,不易侵入,但是,过度重视外来文化,甚至将之置于本土文化之上的现象也时常出现,值得警醒。

比较起“外患”,“内忧”更加明显。十年前,网络文学还不太盛行,但通俗文学已经很有市场了,一些带有“三俗”内容的东西充斥其中。这些年,网络文学由于强大的商业资本介入,发展十分迅猛,相当一部分写通俗文学的作家转成网络文学作者,一些“三俗”作品也转移到网络文学领域,并且因为有强大的经济支撑,显得颇为得势。

与此同时,纯文学作品的出版发行却很难,许多作家感觉到纯文学边缘化了。一个纯文学作家写一本书需要好几年,需要调查研究、深入生活、精心写作,最后印一两万册就不得了了。而网络作家一天就可以写一万字,网络文学作品一出书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册。作家收入排行榜上,排在前面的基本是网络作家。用金钱来计算创作,用稿费多少来衡量文学的优劣,令人难以接受。

网络文学的内容和纯文学相比较,其题材体裁、创作方法、描写对象、主题思想是大异其趣的。文字粗疏,写作随意,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文学性,则是较普遍的现象。有的网络文学作品也的确存在“三俗”问题,娱乐至死,金钱至上。这些显然不是好的教育读物,不适合对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进行传播,当然,距离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更远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