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汀洋的举报第一枪,再到“青春大篷车”的成功补刀,接着被举报人吴春明被厦大历史系停职,以及其“连睡几个都没搞清楚”的说法……一切的一切,都朝着道德审判、舆论狂欢的方向发展,而汇集“名牌大学、教授变禽兽、女大学生、被诱奸、爆床照”等敏感词汇的新闻,显然能博得更多的眼球,于是在民众义愤填膺的骂声一片中,媒介也接着沸腾起来。 就在人们都认为真相几近大白、可以“盖棺定论”,以至于几乎淡忘的时刻,舆情又出现了急剧的翻转。122名学生的联名信,对被举报人人品的描述、对举报人栽赃的控诉,对相应情节的逐条驳斥,将几乎已沉淀的新闻冲击回舆论核心圈,原本看似清晰的真相又变得模糊不堪。人声鼎沸的混杂之中,诱奸还是诬陷,成为了一道罗生门。 在“诱奸的道德沦丧”与“诬陷的欺师灭祖”之间,我们纷纷都选择追逐眼球的道义快感,于头脑中虚幻的构思出发点去占领道德领地的正义高低;在市井的八卦谈论与捍卫母校的荣誉间,出谋者出谋、划策者划策,为抓牢舆论的眼球各显神通——但惟独忘记了事件本身应具有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校纪委及当地纪委调查的迟延,无形中增添了舆论观点双方猜测的依据:于诱奸观点方而言,迟延的公示更印证了官方要掩盖的心理揣测;于诬陷观点方而言,官方迟延只会让这场舆论风暴越演越烈,只会让母校以及被举报人面临更多的口诛笔伐。没有公信力,没有第三方,没有公正的披露,显然只会让这场争吵永无停息。 从媒介角度,“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真相未明之前,不妨消停炒作,减少双方博取眼球的空间,也以此给调查更多的时间;于双方来说,真相只有一个,不在于人数多寡,而要用证据来说话。从这个层面来说,非亲历者、未调查者以及没有看到证据的旁观者,都没有发言权,更不能在眼球的支配下,凭臆断来说话。 |
相关阅读:
- [ 07-18]诱奸事件,别让八卦遮蔽科研腐败
- [ 07-14]厦大教授“诱奸”女学生,算不算犯罪?
- [ 07-14]“博导涉嫌诱奸女生”,要制度反思不要桃色狂欢
- [ 07-14]教授诱奸不只是道德瑕疵
- [ 07-14]博导“诱奸”学生,只败德不违法?
- [ 08-09]官员诱奸男童案再揭法律尴尬
- [ 09-18]刘德华隐婚是被娱乐界“诱奸”的个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