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铁腕反腐成为新常态,反腐败题材图书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不过,反腐败图书题材重大、话题敏感,这类图书出版工作如果做得不好反倒有可能适得其反。如何防范反腐败题材图书领域出现鱼龙混杂的乱象,确保反腐败题材图书导向不偏、主题不乱、内容不俗,是出版界面临的一个现实考验。 抓反腐败题材图书出版工作,归根结底要把握好出版导向这个根本问题,具体来说则是要有效防范反腐败题材图书出版中的“三过”乱象——导向“过懒”、内容“过滥”、编排“过度”。那么,应该如何防范“三过”乱象?在笔者看来,要从反腐败题材图书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发行各个环节进行严防死守。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严防导向“过懒”。反腐败题材图书必须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不能模棱两可。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书稿在这个原则性问题上,却“懒”得表态,态度暧昧。反腐败图书不能对违法乱纪者动恻隐之心,示同情之意,更不允许大肆渲染腐败分子“本性善良”的一面。 一些书中处处充斥着对贪腐者的同情,似乎在说他们可以将功补过、戴罪立功。这样的导向,很容易把反腐败这种严肃题材变得庸俗化、低俗化。只有从讲政治的高度,从源头上严把严防,才能有效解决导向“过懒”的问题。 要从依法治国的高度,严防内容“过滥”。有些图书借反腐败斗争之名,行大肆贩卖低俗文艺黑货之实,这种做法值得警惕。一些作者、书商和出版社打着揭露贪官污吏贪腐罪行的幌子,大肆介绍权钱交易的伎俩,蓄意夸大权色交易的问题,既不讲职业道德,也不守社会公德;有些反腐败图书把个别说成普遍,甚至不惜浓墨重彩,大篇幅进行纯粹感官体验、情景再现式的色情描写。挂着反腐败的“羊头”,卖低俗色情小说的“狗肉”,这样的“腐败营销”贻害无穷。 如果让这样的图书大量面世,必将腐蚀人们身心,败坏社会风气。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出版业更应借此东风,对内容“过滥”图书进行一次大扫除。有关职能部门也要严格依法加强监管,对内容过滥的图书加大打击力度,同时搞好出版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作者、书商、出版社的出版法律法规意识,形成懂法、依法、守法经营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防止内容过滥。 要讲究职业道德,严防编排“过度”。有些作者、书商和出版机构为抢眼球、骗眼泪、牟暴利,故意炮制出一些耸人听闻的反腐败“小说”策划,或是推出一些夸张呈现反腐败案件的“纪实”选题。有的书稿竟然说,某县委班子从书记、县长到所有常委无人不腐、人皆尽腐。现实中,一些领导腐败有可能,某个班子出现一些腐败分子也有可能,但不至于动辄“一锅腐”,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不是社会主流。 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坚决反对故意把普通的刑事案、经济案“政治化”“标签化”的做法。不能把寻常故事向腐败题材上硬套,更不能对毫不相关的案例“拉郎配”,把各种案件进行“反腐嫁接”。对于一些作者、书商、出版社不讲职业道德、违反社会公德、丧失职业操守的做法,相关职能部门要广泛发动社会监督,鼓励读者举报,为媒体监督创造条件,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的良好态势。 |
相关阅读:
- [ 01-15]对“图书论斤卖”的冷思考
- [ 10-17]廉政图书莫做书屋配角
- [ 12-26]“图书按斤卖”客观上促进阅读普及
- [ 08-02]图书腰封“叫板莫言”令谁蒙羞
- [ 04-26]保护书业,图书价格立法迫在眉睫
- [ 05-09]淫秽插图与文字为何进了少儿图书?
- [ 02-08]十元图书如何逃脱“价廉质劣”?
- [ 11-08]图书网站不是出版业的毒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