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离不开医务工作者的参与,但对很多医生来说,他们身上的白大褂已不能带来自豪感和成就感。《医学界》杂志的调查显示,85.8%的医生表示,因担心产生医患纠纷,他们在行医时采取过“防御性医疗”,以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防御性医疗”也称“自卫性医疗”或“防卫性医疗”,具体表现包括:要求患者做各种不必要的化验、检查,回避收治高危病人,回避高危病人手术及难度较大的特殊处置,带有推脱责任性质的转诊及会诊等。(4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从“大道理”上说,即便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也应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积极救治病患,而不应该采取消极、不负责任的“防御性医疗”。但从人之常情的角度说,医生也是人,同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当然会担心遭到病人及其家属的辱骂、殴打甚至残害,害怕挨领导批评、吃医疗官司以至于丢掉饭碗。所以,在医患纠纷频发、医生动辄得咎的大环境下,很多医生采取“防御性医疗”,有着不得已的成分,并非不可理解。 “防御性医疗”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过度检查以及不必要的转诊、会诊,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比如回避收治高危病人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与医生救死扶伤的本职相违背。更为重要的是,医疗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临床上的积极探索,当医生忌惮医患纠纷而畏手畏脚、如履薄冰,时刻想着怎样规避责任而不是勇于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将会导致临床医疗技术裹足不前。所有这些弊端,说到底都是对患者不利。因此,“防御性治疗”揭示了一个简单道理:医患关系紧张没有赢家,而最大、最终的输家是广大患者。 中国医院协会的调查报告《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显示:发生医生受伤事件的医院,2008年占47.7%,2012年上升为63.7%;医务人员遭到谩骂、威胁事件,2008年平均每所医院发生20.6次,2012年上升为27.3次。一年之中,全国六成以上的医院发生伤医事件;一个月之内,平均每所医院发生两起以上谩骂、威胁医生事件。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在如此恶劣的从业环境中,要求医务人员个个都像“白衣天使”,几乎是一种苛求。在某种意义上,普遍存在的“防御性医疗”给医患关系敲响了警钟,如果任由医患关系恶化下去,“将来谁来为我们看病”也许真会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重建医患互信、缓和医患关系。其一,以严厉手段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医闹”,维护医务人员的人身、人格权利,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能以维稳思维对“医闹”姑息迁就。其二,健全医患纠纷解决机制,所有医患纠纷必须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既不能“不闹不解决”,也不能“一闹就让步”,解决纠纷过程要透明,结果要公正,充分保障医患双方的正当权利;其三,坚持医疗公益化改革方向,让医院回归公益属性,让医务人员不再为“创收”所累,把心思和精力用于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其四,加大医疗投入,均衡医疗资源配置,推行分级诊疗,逐步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