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被“恶搞” 狂欢莫忘底线
2015-07-16 07:58:51?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近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被“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形象,引来观众和舆论的不满。 经典形象遭遇娱乐化调侃并非头一遭。此前,像杜甫变身“课本插图模特”,潘冬子化身为“地产巨商子弟”等现象,已多次引发舆论风波。当严肃、崇高、理想的主流文化遇上“恶搞”“无厘头”等解构式的文化现象,受众和舆论的不同反应就会随之而来。 在笔者看来,寻求平民趣味、大众狂欢似无可厚非,但不能随意“恶搞”。就拿历史人物来说,他们从来不乏被解读的案例,但那些能够被时代、大众所认同的演绎,大抵建立在“大处求实、小处可虚、史迹求实、情趣可虚”的基本历史精神之上。反之,若在史实架构或人物关系上任性拼贴,固然能在一时引起受众的关注,但对于那些经不起推敲的处理,观众最终难免以“无聊”谓之。 “恶搞”之风流行,是因为人们对长久以来的宏大叙事、道德说教式的文化呈现方式产生质疑,但并不代表大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元素和基本是非标准的漠视。追求意义、真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同样是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题中之义。正因为遵循“真、善、美”的基本判断,我们才难以接受将雷锋的助人为乐解读为“博出名”,将朱自清名作《背影》里父亲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一幕调侃为“违章横跨铁轨”……同理,也不能容忍对花木兰等历史形象的随意歪曲。 那些为满足商业运作而“恶搞”的做法更应休止。若一味奉市场、利益为上,被抹杀的就不光是经典的意义、文化的传承,还将导致大众审美心理及价值判断的错位和危机。 |
相关阅读:
- [ 07-15]颠覆花木兰形象极不可取
- [ 07-15]如果对“傻大妞”花木兰太认真,你就输了
- [ 07-15]恶搞花木兰是个什么“罪”?
- [ 11-20]13岁“小花木兰”代官父入股折射了啥?
- [ 05-08]14岁女孩代母卖淫,当代花木兰?
- [ 12-10]《花木兰》成了《三枪》的假想敌?
- [ 12-02]《花木兰》 剧情平庸的“伪大片”
- [ 11-25]裸浴为何成了《花木兰》的卖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