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老人自带板凳乘车上了一堂生动教育课

2015-08-26 10:59:02?谢晓刚?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平时上班高峰期坐轨交,遇到老年人该不该让座?” 这一直以来都是网友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为了不和劳累一天的年轻人抢座位,今年60岁的唐天明选择随身携带折叠小板凳乘坐轨交。身为上班族的唐天明说:“年轻人平时工作累,我理解。大家应该相互体谅。”(8月26日《重庆晚报》)

自带板凳乘轨交通唐天明老人,因儿子在重庆成家,他去年10月才来渝定居,现跟儿子一同住在渝中区。来重庆后,唐先生来到一家保洁公司上班,由于公司每天要求早上准时签到打卡。于是每天早上6点40分,唐先生就要从小区出发,先乘公车到达两路口站,再换乘3号线到金童路站上班。

这份简单的背景,其实是更多的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年轻家庭的真实写照,年青人求职、买房、挤进城市中央,每天忙碌着仅仅是为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为了在这个城市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找到自我。能够带着父母在身边的又有几人?其实,一次次看似平常的公交让座问题,折射出来的又岂止是简单的道德层面让与不让的问题,更多的是年青人生存状态的不易,在奔波的岁月里,疲惫的身躯在上下班高峰挤公交的狭小空间里才得以短暂的休憩,找个座位、打个盹似乎都成了一种奢侈。

任何一个随子女到异地定居的老人,其实都会有着与自带板凳的唐天明老人一样感受,如今的年青人打拼真的不易,每天都像个陀螺一样转着,每天的神经都绷的很紧,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一个父母爱怜之心都会油然而生。在诸如唐天明类老人眼里,他们打的不是一份工,是想为在城市打拼的子女减轻一点生存的压力,哪怕就是分担一点点。怜吾幼及人之幼,同样挤着点儿上下班的老人,自然对那些年青的上班族有了爱怜之心,在座位让与不让之上,更多的是体谅。

当我们在为这则新闻感到暖心或者心酸时,倒不如多些善意的换位思考。老人远离网络,缺乏新媒体语境下的话语权,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无法通过网络呈现出来,那些过多追究老人乘公交目的的观点是否妥当?自带板凳乘车的唐天明老人只是一个缩影,还有多少在城市天空下与子女共同打拼的老人在路上?

让座是一种美德,也是一道个人的选题,无关道德和法律,唯有相互理解、相互礼让,爱吾老及人之老,我们也曾年青,我们也会老去,让不让座不应该成为横亘在老人与年青人之间的天堑,而应该是体现社会美德、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良好载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