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断交”风波有了新进展。“被断交”的学生郝相赫发布致歉信,希望能在孙家洲教授门下继续学业。 9月20日,人大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家洲教授发布公开信,表示解除与新近入学的研究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缘由是郝相赫在微信上讽刺、攻击该校历史学院另外几位教授,甚至还有谩骂行为。孙家洲教授数次劝告无效,遂发出“断交信”。该公开信发出后,郝相赫发表“情况说明”作回应,基本态度是为自己辩解,虽有歉意,但比较勉强。9月21日晚,郝相赫用实名微博发布致歉信,表示收回“情况说明”,并“恳请孙老师继续容留我做您的学生,接受您的教导。” 教育是社会事业,师生关系也就不纯粹是个人关系。从此番“断交”风波里,我们能读到什么信息?孙家洲是否应该收回成命,让郝相赫继续做他的研究生?郝相赫应该在什么意义上吸取教训? 最初读到该消息时,最令人意外的就是郝相赫用“垃圾”一词称呼他人时的任意、随便。这也是孙家洲教授最不能接受之处。看郝相赫的微信截屏,他骂人“垃圾”的理由或原因,仅仅是被骂教师和有关学术单位的学术水平不能令他佩服。以“垃圾”等不堪词语骂人,已是一些人的上网习惯。你说这是“骂人”,可能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更有人以为“骂人有什么不可以?”郝相赫是不是受此影响?一个研究生动辄以“垃圾”称呼他人,是失去底线的行为,这跟我们的教育以及围绕教育的环境是不是有关系? 郝相赫会把谩骂言辞发到朋友圈里,孙家洲教授的反应,应该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孙家洲教授这一代,绝大多数人不可能认同骂人“垃圾”一类的行为。这是否表明,在基本的是非观问题上,两代人之间出现了“代沟”或脱节,才导致了“断交”?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现象?还是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基本的价值观被颠覆,是一个国家的福音,还是灾难? 现在,郝相赫“充分认识到妄议前辈师长是多么年少无知,一定深刻检讨痛改前非认真学习”,并“恳请孙老师容留我做您的学生”。如果孙家洲教授接受郝相赫的道歉,收回断交决定,是最好的结果。从他对有关教师的褒贬来看,他读历史学研究生,确实是出于学术兴趣。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学校最终同意孙家洲教授与郝相赫“断交”,郝相赫再要找到一个能接受他的导师会很困难,他的求学之路将充满波折。如果他的求学梦最终破灭,他的性格中年少轻狂的一面,会不会导致他失去理智,萌生与社会的对立情绪?这对他个人,对社会,都是。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