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每逢新春佳节,一些人便会“乡愁”泛滥。城里人返乡之后的各种看不惯、不适应,变成了描绘农村落后、落寞的“乡愁”文章,甚至形成对“乡丑”的批判。“乡愁”虽多,却难见勇于回乡做出改变者,只说不做的“乡愁”无益于乡村落后面貌的改变,与其在文字上表达愁绪和悲壮,不如把“乡愁”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以“博士返乡日记”和“一个农村媳妇眼中的乡村图景”为代表,用城里人的视角去分析乡村的问题、批判乡村的现状、感叹乡村的落后,似乎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居高临下的视角,旁观者清的姿态,游子们多情的“乡愁”中,很难见到“谁不说俺家乡好”式的由衷赞美,满屏都是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扼腕叹息和所谓的理性探讨。描述农村破败、落后和未来发展前景黯淡,挑问题的多,但有建设性意见的少,想去改变的少。家乡没了希望,只好用“乡愁”表达一声叹息。 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一些乡村的确比较贫乏,客观存在一些不文明和落后的现状。但是,问题如此,现状如此,只靠雁过无痕地抒发“乡愁”,难以改变。再多“乡愁”,不如回家搭把手。如何通过努力反哺家乡,使家乡变得更美更好更宜居,从而强化自身与家乡之间的情感,这才是游子们该考虑的问题。相信很多人并不希望看到游子们仅仅以一种同情的姿态,“俯视”着家乡和家乡人的现状,甚至揭其“伤疤”而后快。 为家乡发愁,是正常的,但这不是真正的“乡愁”。“乡愁”的情感根基,在于家乡的美、家乡的好,是一种思乡之愁绪。破败、没落的乡村,绝非我们寄托美好“乡愁”的长久载体。真正深爱故乡,就不要只是围观,哪怕只尽绵薄之力,对于改变家乡的现状也是好的。既然关注家乡,为何不实打实地做一点努力,哪怕是为家乡的土特产做点宣传。 令人欣慰的是,在众多的“乡愁”表达中,也有一些主动尝试用实际行动改变家乡现状的努力。把家乡变得更美更好,总比坐在一边发愁要好。 新华社记者秦宏、刘硕 |
相关阅读:
- [ 02-19]在文明的冲撞中别让乡愁太缥缈
- [ 02-17]在乡愁里凝聚最大公约数
- [ 02-16]“上海女孩逃饭”戳中了城市里的乡愁
- [ 02-04]任性改地名 何处寄乡愁
- [ 01-22]“留住乡愁”工程让人期待
- [ 01-05]留不住乡愁,就不能平等分享发展成果
- [ 12-01]守护乡愁 留住“活着的文化”
- [ 11-30]乡愁无处安放,当打响“老地名保卫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