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保障应有尊严 儿科医生才能成为香饽饽

2016-02-25 08:54:03?罗建华?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儿童医院少、儿科医生缺、孩子看病难,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2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这些社会焦点问题有望在未来五年逐个击破。为此,教育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2月24日未来网)

近年来,我国多地爆发“儿科医生短缺”的危机,有的医院不得不实施儿科“限诊”,甚至暂停急诊儿科服务。医院留不住儿科医生,也招聘不来儿科医生,最后应对办法只能是暂停急诊儿科服务。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目前我国儿童总数2.26亿,但每千名儿童仅有0.53名儿科医师,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0.85-1.3),与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存在差距。可以想见,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行,倘若不从制度上尽快补齐儿科医生紧缺短板,儿童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将更加凸显,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将会更加严峻。

当前,儿童医疗机构和儿科医生短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看病难、看儿科更难是许多家长难言之痛,“未来谁为孩子看病”成为大众的集体担忧与焦虑。儿科医生何以短缺,其根本原因何在?存在于医务界一个普遍性的看法是:“儿科医生风险大,任务重,个人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不高”。从中不难看出,之所以会存在儿科医生短缺这一问题,儿科医生人才不足只是表面原因,其背后更为主要的原因则是与当前儿科的特殊工作性质紧密相联、息息相关。

就儿科的工作性质而言,其往往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据有关媒体报道,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科医生的1.68倍,而儿科医生的收入却只占非儿科医生的46%。由于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所以一边是社会疾呼儿科“看病难”,对儿科医生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另一边却是日益捉襟见肘的儿科资源与儿科医生承受着巨大压力和风险,付出与所得严重失衡、专业缺乏应有尊严是导致儿科医生职业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很多医生都不太愿意选择做儿科医生,即便一些医生最初选择了儿科,也会在日后选择转行换岗。

针对儿科医师紧缺现状,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一直高度重视,通过采取加强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教育部深化医教协同改革、启动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等举措,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儿科医生短缺的矛盾问题。但实事求是地讲,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实,加大儿科人才培养只是解决儿科医生紧缺问题的一个方面,并非治本之道。笔者认为,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还必须针对儿科医生付出与所得严重不符、专业岗位缺乏应有尊严这一主要矛盾,着力从改革完善儿科医生薪酬待遇、业绩评价体系入手,充分考虑儿科在人员成本与处置费用上的特殊性,让儿科医生的工作所得、业绩评价和其专业劳动正相关,跟看病的质量和次数相关,而不是和开了多少药、用了多少医疗器械相关。唯此,才能增强儿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也唯有如此,看病难、看儿科更难才能得到真正破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