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来,天南地北有10多个地方都宣称自己才是正宗的杏花村。这其中,以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的竞争最为激烈。他们绞尽脑汁引经据典、创作歌曲,甚至对簿公堂。 杜牧的一首《清明》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在于真切表达出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在特定的清明节,自然有着特殊的感觉。各地都说自己是“杏花村“,而真正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恐怕只有“牧童”知道吧? 一直以来,对于名人或者著名景点的争执就没有停止过,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对利益的追逐。诸如那些争执“杏花村”的地方,都知道这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正如有媒体指出,他们争夺名人故里,并非真对那些古代名人有多崇拜、多敬仰,而是想通过招商引资或打造旅游城市来发展地方经济。可是这样一来,无论“杏花村”之争谁获得胜利,被伤害的始终还是文化内蕴。 “杏花村”之争已违背了诗人的初心。清明节要的是清净和安宁,不是喧嚣与闹腾,就让那些争执随风而去,对牧童的“遥指”认真思考,体悟其中的余韵邈然,这才是艺术带给我们的真正价值所在。(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