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365体育手机版:|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禁穿进口鞋”防攀比,哪里错了?

2017-03-02 11:08:48?杨朝清 程振伟 孙维国?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前不久,福建晋江市子江中学的一则通知截图在某论坛上走红。这则面向某年级学生家长的微信群通知称,近期校园中攀比之风渐长,“学生不比学习却比鞋子”,甚至有学生要求家长购买昂贵的进口鞋。为了防止攀比行为蔓延,弘扬勤俭节约美德,该通知要求该年级的学生不得穿进口鞋进入校园。(3月1日 澎湃新闻)

反方:“禁穿进口鞋”逾越公私边界的“以堵代疏”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不同的人们对于同样的行动目标通常存在着价值认知上的分歧与差异,对同样的规范的需求也具有不平衡性。“禁穿进口鞋”对于家境困难的同学来说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对于那些家境优渥、深受消费主义影响的家庭来说,却是对私人空间的侵犯。

在消费观念多元化、消费能力差异化的当下,“一刀切”显然缺乏“准头”。 “禁穿进口鞋”尽管初衷良善,却由于方法生硬、冰冷,触碰了家长和学生关于权利与尊严的敏感神经,难免会事与愿违。“学生不比学习却比鞋子”,扭曲的价值认同,确实需要纠偏。可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却不能逾越公私边界,不能停留于“以堵代疏”。

学生穿进口鞋并没有“原罪”,那种自说自话的“我是为你好”,往往会遭受越来越多的不认同乃至抵触、对抗。说到底,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应该在权利平等、地位均等的基础上界定清晰的权责边界,彼此尊重、换位思考。[详细]

正方:“禁穿进口鞋”有何不可?

沉浸于为子江中学侵权做法纠偏的满足感时,社会和媒体可知,学校里的攀比奢靡已经很严重?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严格要求学生必须穿校服,部分学生就从鞋子上寻求优越心,找家庭阶层存在感。还有家长抱怨,孩子扬言不穿进口鞋就不上学。学校堵住社会阶层分化在校园里的侧漏,出发点其实很不错。那么学校采取极端手段,是否反映出他们坚守教育初心的焦虑?

近日另一条新闻令人震惊。上海一名9岁的学生生日时,爸爸妈妈为她安排了一场盛大的生日派对,还请了班上学习成绩排名前15名的同学参加,在浦东一家知名的主题游乐园里,总共花了2万元。据说现在学校里学生生日排场的攀比很普遍,而且呈现低龄化特点。家长在后面推波助澜,学校再不拿点姿态和做法,会不会又陷入“教育出问题都怪学校”的舆论泥淖?“政治正确”越来越多,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学校不断提升法律框架下的治理水平很有必要,但学校也不能畏首畏尾,对原则性问题不亮明立场,不拿出实质办法。当然,也希望社会在类似“禁穿进口鞋”事情上保持情绪克制,不要动辄挥舞大棒,为学校守护好追逐教育初心的外部生态。[详细]

“禁穿进口鞋”是一针教育清醒剂

学生在穿鞋上相互攀比,表面看是学生责任,由表及里,其实是大人责任。如果将过度消费的责任推给孩子,显然有失公允,而且忽略了问题的实质。某种意义而言,孩子是过度消费的受害者,而非得益者。如果说学生过度消费是一种病,家长应该反思,孩子为何养成过度消费不良习惯?探究此中原因有很多,根本在学生的财商教育缺失。

财商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财商意识和能力,塑造正确的财富观。让孩子懂得如何理财,让财富实现增值。懂得节俭花钱,理性消费,让财富通过平常的节俭,实现日积月累的集聚。与任何一种意识和能力一样,提高财商意识和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一以贯之的理论和实践教育。

置于现实,这方面的教育还十分欠缺,实践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在西方国家,财商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一以贯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财商教育也应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让孩子从小到大,通过这种通识教育,不断修炼财商,养成节俭消费习惯,塑造正确的财富观。

更进一步看,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从小接受财商教育,大人也要补一补财商教育课。是否重视孩子财商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人的财商高不高。现实是,不少家长的财商并不高,既不懂得如何理财,也不懂得节俭花钱,理性消费。这才是学生穿鞋相互攀比背后的真正推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禁穿进口鞋”实质是一针教育清醒剂——凸显学生财商教育缺失。[详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