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365体育手机版:|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 正文

“微专业”如何释放大能量

2024-09-25 09:48:10?作者:?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近些年,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相继上新“微专业”,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3个“微专业”也迎来首批新生。记者走访发现,这些课程人气很旺,上班族成了课堂主力。

所谓“微专业”,是指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围绕某些新兴的职业领域,以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为导向设置的专业。通常情况下,一个“微专业”由5至10门核心课程组成,比如,立足数字化浪潮,有高校上新数字文化传播、数字产品开发等“微专业”;人工智能成为“风口”,高校随之开设相关“微专业”,有的侧重基础应用知识,有的偏向逻辑思维训练。“小而精”的特点,加上报读门槛基本不限、上课时间相对灵活,让“微专业”吸引了众多上班族前来“充电”。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更新、技术迭代越来越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终身需求。况且,现今职场竞争激烈,想要“拔尖儿”仅靠积累经验远远不够,很多人都期待有一处能够提供品质教学、引领自我成长的平台。正如此前职场年轻人一度掀起“夜校热”,高校里的“微专业”同样承接了这部分需求。从诸多高校的探索看,相比于传统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微专业”更加精炼,直面应用、重视实践,为不少求学者降低了“跨界”的成本。

选择一门“微专业”既是提升个人能力的积极尝试,也包含着不少人对于高质量就业的期待。当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微专业”尚处摸索阶段。在没有前序知识储备的条件下,跨专业学习的实际困难该如何应对?浓缩版的专业学习如何保证质量和深度?学生在修读“微专业”后获得了一定能力,但证书并非独立的学历证明,如何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新的尝试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还需要不断调整优化。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知识的殿堂,更是创新的基地。期待高校提供更多接地气的“社会课堂”,更好与社会所需对接,为更多人创造“另一种人生可能”。(高源)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