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工智能教育要做好城乡统筹
2024-12-11 10:46:04?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握在下一代手中的一把钥匙,我们有必要在教育方面提前布局。人工智能教育进入中小学,要做好城乡统筹,让城乡孩子同步出发、并肩前行。而补齐短板、量身定制、转变观念,是为乡村孩子打开科技之窗的三把钥匙。 从城市管理到智慧农业,从数据分析到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人类生产生活各领域形态。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从娃娃抓起,为培养未来创新人才落下“先手棋”。 新一轮科技浪潮来临,教育的重心也在转移,更加趋向于创新思维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激发他们对新兴科技领域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人工智能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可以预见的是,如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之于当今社会一样,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握在下一代手中的一把钥匙,是孩子们的必修课,我们有必要在教育方面提前布局。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正如《通知》强调的“做好城乡统筹”,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底部托举。 推动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需解决好城乡教育“起跑线”差距的问题。尽管伴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城乡教育差距正在不断弥合,但许多乡村中小学长期积存的基础设施薄弱、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仍然突出。从科学创新教育来看,有的乡村学校科学课作为副课经常被主课占用,甚至不开课;有的村小科学教师为兼任或转岗,对科目内容缺乏自身理解;不少农村家长对科学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不高,无法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种种现状来看,科创教育在乡村中小学挑战重重。人工智能教育进入中小学,要做好城乡统筹,让城乡孩子同步出发、并肩前行。而补齐短板、量身定制、转变观念,是为乡村孩子打开科技之窗的三把钥匙。 补上短板,保障基础条件不缺位是当务之急。设施与师资不足是乡村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首要短板。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需确保乡村学校网络和教学终端覆盖,打通学生与人工智能资源的接触渠道。为乡村学校配备相应人工智能教学设备,从简易编程套件到信息技术教室,让抽象理论有具象载体。同时,应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参与乡村学校人工智能教育设施建设。在师资方面,一方面是要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加强面向乡村科技教师的定向培养、定期选派城市骨干教师到乡村交流、互联网授课等方式,不断向乡村学校输送前沿教学资源。 量身定制,开发适合乡村的教学模式。人工智能教育进入乡村校园,要充分考虑乡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校为单元,每个学校的办学规模、条件各不相同,具体到学生个体,接触科创思维、知识的基础和认知也不一样,统一的课程体系、硬件要求、评价机制无法兼顾城乡差异,因此要根据各学校不同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教学体系。例如对暂时无法投入大量智能教学设备的学校,着重加强人工智能理论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以及任课教师专业素质培训;以公益和志愿者项目吸纳教学力量;以简易材料为教具培养学生编程思维等。还要看到,乡村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与生产生活场景,将人工智能教育嵌入当地农业特色应用设计实践,人工智能教材乡土化、生活化能充分拉近学生与科技的距离。在乡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实际中,应以乡村学生接受程度灵活调整,降低理论难度,增加趣味实操。 转变观念,凝聚乡村人工智能教育多方合力。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科技领域,兴起不过短短几年,尤其在乡村,不少家长还缺乏对于人工智能及相关科创教育的必要认识,要么对互联网及电子产品闻之色变,要么对孩子缺乏正确引导。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乡村落地开花,仅靠学校一方还不够,家长、学校与社会应形成合力。要强化宣传引导,纠正“主副课偏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地方政府要给予政策倾斜,在乡村共建人工智能科普馆、实验室设施,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传播科技赋能乡村未来理念,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乡村人工智能教育的氛围。 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做好城乡统筹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落子生根,谋思长远,人类文明的新阶段,正以比我们预期更快的速度到来。让释放创新潜能的种子落到每一片充满想象可能的土地上,方能汇聚磅礴之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照亮未来、推动时代前行的璀璨星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