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兰州晨报报道,甘肃武威凉州区在全区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中,突破常规思维,聘请18名少先队员担当“监考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铁面无私”的小学生当场抓住25名作弊考生。作弊者的考试资格被取消,成绩按零分处理。

什么是意料不到的“效果”?或许在当地考试组织者看来,此举效果有二,故大肆宣传,一是孩子“铁面无私”,抓出25名作弊考生,严肃了考纪;二是借此对孩子进行教育,要遵纪守法,诚信为本。可是,这一“效果”的判断,是基于以前有作弊,成人监考“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孩子们敢于不顾情面,严正执法做出的。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正常的监考目的、正常的未成年人教育分析,上述效果却完全是反效果。

正常的未成年人教育,必须以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不受侵犯、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前提。让小学生监考,却违背这两个前提。首先,让小学生抓作弊,是一件具有风险的事,如果有作弊者反抗被抓,小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吉林松原高考舞弊中,有学生抢夺其他考生试卷;某大学考场,一学生被抓作弊,威胁老师要跳楼。其次,让小学生目睹成年世界的丑陋,看到那么多大人,而且是执法部门的大人们也作弊,他们会作何想?是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美好的记忆,还是丑恶的记忆?美国一些中小学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是派学生自己监考自己,而是进行无人监考,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习惯。

让小学生监考,严格而言,是考试组织者对考试组织、未成年教育的双重失职。而且,让小学生监考这一行动本身,正可说明考场纪律为何一直难以好转。按理,考试组织者组织小学生监考,不但要认真分析这一行为,是否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即便这一行动对自身有利———而且,事先应该征求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第十七条指出,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第二十二条指出,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从报道中,我们看不到考试组织者的上述行动,以及学校、家长、学生的态度。或许他们有上述行动,而且学校、家长、学生也都积极响应,那么,关于怎样保护学生的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则是一个需要全面补课的大问题。

严格遵守法律,尊重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构建良好秩序的基础。我国各类考试,之所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作弊,问题正在于对考生的权利尊重不够,考生既没有对考试的选择权,也没有充分地对考试组织者的监督权,有的政府部门组织的考试,无论试题水平多低、考场秩序多混乱,但考生只有选择这样的考试,考试组织者的地位不可撼动。再拿甘肃这次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来说,体现的还是考试组织者的绝对权力,如果考试组织者真正尊重每个考生的权益,其实有比派小学生监考更有效、有可持续的措施,比如,公开竞职过程、公开听取群众意见、公示竞职结果、公开接受检举监督。如果在相对来说更能保障公正的笔试中都只能靠小学生来监考,那么,在面试环节中又用什么来保障公平和公正呢?

有网站的调查显示,超过70%网友对小学生监考行为叫好。这很值得反思,其间暴露的权益意识缺乏问题,更令人忧虑。这种权益意识的培养,看来需要从头做起———政府部门学会尊重小学生的权益,学会在组织小学生去参加活动时,征求学校的意见、家长的意见,以及学生本人的意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懂得哪些权利属于自己,要积极保护,这才是最为基本,也是构成未来社会良好秩序的教育。(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
童言无忌,童心无诈,因此才会出现小学生监考这“铁面无私”的一幕,让那些作弊的公检法系统的叔叔们脸红,更让我们这些在人情关系社会里渐渐迷失掉责任感,面对作弊半闭眼睛的成人们脸红。有人对此大加赞赏,认为小学生监考简直是可以引入权力、职务责任监督的一条妙计,可以大加推广。而我却认为对此应该谨慎。

琢磨这桩“小学生监考”奇事,不禁有些不是滋味,这里有着明晃晃的“借刀杀人”的意味。成人监考发现不了作弊吗?当然不是。那位曾参与过多次监考的干部之言道破天机——“大人在担当监考官时常常会有更多的顾虑:管得太松就是失职,管得太严又怕‘引火烧身’,往往会形成监考的‘中庸之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一点,想来主管部门也不是不知道,但为保证考试的公平,才因此祭出“小学生监考”之招,借孩子纯洁无尘的童真价值观,“杀”掉破坏竞职公平竞争者。

论及此招,可谓奇,也可谓损,更可谓忧。言奇,是因效果明显,力度颇大;言损,是将成人的丑陋一面,暴露给了单纯的孩子,特别是在孩子们受到的教育中,警察叔叔有着很光辉的形象,而今光辉幻灭,那么必然会颠覆孩子原本的认知,价值观容易产生混乱。言忧,是因为有一些人对此鼓掌喝彩,如果真的有仿效行为发生,那么无疑是让孩子们过早涉入成人世界,“大人的事让孩子干”,有违年龄与心智同步成熟的人生成长规律。

明明是成人世界的人情与关系因素,破坏了成人世界的规矩,却可笑的让孩子来帮助我们维护规矩的方圆。那些赞扬的溢美之词,不过是大人们对孩子们的继续忽悠,“借刀杀人”“挡箭牌”甚至“杀鸡给猴看”的成人谋略,完全用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大人们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解套出来,同时却将孩子推入一个不复之地——假如,我是说假如,一个孩子的父母出于与某被监考人的人情关系考虑,而令孩子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孩子该何去何从?如若这般,我们这时候是否会有人拎道德之砖拍向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孩子们也会和我们一样,逐渐被人情社会套牢,也会有一天不自觉的面对作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不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路径。作为成人,我们已经在很多时候迷失了自己的责任感,那么就该从我们自身来探寻并找回责任感,给孩子们后继成长以榜样,让他们纯真的理想价值观保持得更长久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学生监考”不无可取之处,至少是一面镜子,映射了成人世界“皇帝的新衣”的一面,让我们清晰辨明我们成人世界的问题。只但愿,“小学生监考”不会有后继模仿者,不要再把我们迷失的责任推给小学生承担,因为他们稚嫩的腰肩,实在无力担起成人世界行政、职业伦理的救赎重任。

(辽宁 张成才)

' />
7月26日,凉州区在全区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中,突破常规思维,聘请18名少先队员担当“监考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秉公执法”,当场抓住25名作弊考生。此举因“大人的事小孩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7月30日《兰州晨报》)

孩子们天真无邪、思想单纯,这是孩子们的优良品质,是优点,但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也是未成年人的固有不足,是缺乏社会经验的结果。那么,老于世故的大人们能否利用孩子们的天真和单纯来完成本属于自己的任务呢?笔者认为,显然不能。因为,这给人以“利用孩子”的感觉,是大人们在推卸责任,转嫁风险。

其实问题很清楚。之所以要找孩子们来为大人监考,既不是因为大人们不了解作弊手段和方式,难以发现和制止考生作弊,也不是因为孩子们更熟悉作弊手段和方式,拥有火眼金睛。一名不愿透露姓名并参与过多次监考的干部道出了实情:“其实,成人监考官要发现考生作弊也非常容易,从讲台上往下看,认真考试的考生和想要作弊的考生的举动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一个是埋头答题,一个是东张西望坐立不安。”那么,大人们发现作弊为什么不抓呢?主要缘于“大人在担当监考官时常常会有更多的顾虑:管得太松就是失职,管得太严又怕‘引火烧身’,往往会形成监考的‘中庸之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方面大人们明知竞职考试应当公正公平,杜绝作弊,另一方面大人们也明知考试中会出现作弊,并且有能力发现和制止作弊,却因为“顾虑太多”,“怕得罪人”而把孩子们拉出来当“枪头”,刻意利用孩子们的单纯和听话而置他们的风险于不顾,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不是一目了然吗?大人们的这种做法如何对得起天真单纯、心底无私的孩子们?

有人说,“小学生不会考虑那么多,他们会按照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去办事,而这一点,是成年人无法比拟的。”的确如此,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多,社会经验的丰富,人们原本天真无邪的心灵逐渐会被社会中的庸俗所侵蚀,于是每个人都变得明哲保身,变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变成了戴有多重面罩的“演员”,遇到丑恶不敢抨击和揭露。这是社会道德的滑坡,也是社会风气的污浊,从而导致了人类良知的泯灭。这个社会上的大人们却没有勇气向不良社会现实“亮剑”,反而把孩子们推上“前线”,自己却做起了“缩头乌龟”。想想,这还不足以让全中国的大人们脸红吗?

在笔者看来,我们决不应该为甘肃凉州区的“创新”而欣喜,而应该认真检讨和反思“孩子能干好的事,大人们为何干不好”,寄希望于“大人的事小孩干”是没有出息,也没有出路的,别让孩子们的天真成就大人们的世故,那样做其实大人们并不光彩!

' />
小学生当上正规考试的考官?没错,这些小朋友监考的对象不仅是一群大人,而且还是以执法为业的干警们。这事儿发生在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公检法系统近日举行的竞职笔试中,有关部门突破常规思维,聘请了18名少先队员担当监考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们秉公执法,当场抓住25名作弊考生。

这个事情在网上引发了一片冷嘲热讽之声,人们普遍认为这活脱脱就是“皇帝新装”的翻版。不过,我却想为此事说个好字——当大人们都口是心非地声称裸奔的皇帝穿了衣服,这时候有个孩子来揭穿他的虚伪,又有什么不好呢?

在明哲保身已成官场潜规则的背景下,凉州区组织这场考试的部门,算是干了件大事。他们深谙人情之忌,而采用非常手段避免了闭卷考试变“开卷考试”。毕竟,这是一次竞职考试,成绩优异者将分别被委以重任。按照人们惯常的思维逻辑,如此严肃的事情让小孩子参合就显得儿戏了。但现在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让孩子监督大人做事才显得更严肃。诚如一位资深的监考干部所言:“大人在担当监考官时常常会有更多的顾虑:管得太松就是失职,管得太严又怕‘引火烧身’,往往会形成监考的‘中庸之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么说来,那些站在“娃娃考官”背后的大考官,是多余的了;而凉州区有关部门此举,则是向官场不正之风的一次妥协,是维护公平选拔的次优选择。他们这样做,谈不上有什么过错,如果要说有错,那就错在大人们之间太不守诚信,错在官场上有太多人不讲原则。

在考场上作弊的人,基本可以说在工作中也有极大的作弊风险;在考场上不敢对作弊者监督的人,基本也可以说在工作中不大可能敢于监督。如果这些风险发生在公检法系统的执法者身上,又会产生什么样的风险?如果这种陋习正是整个官场的陋习,又会衍生出多少可怕的陋习?

干部考试中的监考难题,居然被一群小学生迎刃而解,这算是一个黑色幽默。按照考试组织者“孩子才敢于秉公执法”的思维逻辑,也许孩子们更适合在一些重要岗位上任职。因为一次成功的监考,对于当下弊病丛生的官场生态,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鉴于在政治生活中,怕“引火烧身”而秉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大人太多,因而,在官场上注入敢于监督的“新生力量”,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受过高等教育的大人(而且是执法者)由小学生来监管,怎么理解都显得荒诞不经。其实,小孩子是比较好哄的,又何况,小孩子也有被大人打击报复的可能,所以,建议让他们当更大的官不过是个无奈的嘲讽。真正要解决好官场监督问题,还得从强化民主的角度来着眼,至于怎么强化,凉州区的小学生们算是提供了一些启示。

' />
近日,甘肃武威凉州区在全区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中,突破常规思维,聘请18名小学生当“监考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当场抓住25名作弊干警,其考试资格被取消,成绩按零分处理。此举引发强烈关注。

看完新闻会知道:这次考试的监考主力是该区纪委、组织部官员和中学教师,18名小学生并非“独立执法”,不过是点缀的绿叶。反讽的是,“认真负责”地履职并斩获颇丰的却是这些象征性的“监考官”。

难道成人监考官的智商和监考能力不如小学生?当然不是。他们不是发现不了作弊者,而是不敢发现,拿报道中多次监考过类似考试的高先生话说,就是“大人常常会有顾虑,管得太严怕‘引火烧身’”。

在这当中,是“熟人社会”下的潜规则盛行:在小小的凉州区,监考者与被监考者往往抬头不见低头见,碍于情面或怕惹麻烦,监考者自己将监考制度架空,结果作弊肆意,考试的严肃性荡然无存———小学生“监考官”一下抓住25名作弊者就是明证。

了解这点,就会明白让小学生当“监考官”,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面对“常规”监考方式失灵的无奈,只好寄望于用小学生当“爆破手”,完成成人监考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轰开潜规则密织成的作弊网。

不得不佩服幕后推手的精于世故与考虑周全:不谙世事的小学生“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自然会不遗余力地抓作弊者;一旦受处罚的作弊者反弹过于强烈,又可以将此推诿给小学生“监考官”,让他们无处发力。

这些天真的小学生被当枪使了,这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成人世界的悲哀———小学生“监考官”无疑见证了监考制度的“反智”倾向,当幕后推手和舆论欢呼成效时,殊不知,成人的诚信缺失以及防作弊机制的苍白无力,更是暴露无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