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评论热词>>马年春晚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但千万别让贫嘴耍宝的明星再刺激我们的感官,千万别让可有可无的伴舞再干扰我们的视听,千万别让端坐台下的领导再弄得我们笑得都不轻松。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再这么你争我赶地在每年年底上演的春节联欢晚会,来一场大竞争了。

最近的一则新闻,说的是随着“反四风”活动的深入推进,各地竞相办春晚的劲头终于在今年有所收敛。然而,也有一些地方电视台或卫视,却宁可背上“大手大脚花纳税人的钱”,顶着“反对奢靡之风”的三令五申,暗地里蠢蠢欲动,竞相“血拼”,来一场地方春晚“大比拼”。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到去年已经搞了31届,一茬接一茬颇具轰动效应的歌星、影星、球星、笑星……谁要说春节晚会的编导、演员们不努力,那是不公正的。但31年来他们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左突右冲,东杀西挡,到头来众口难调,效果并非十分理想,难免让观众“倒胃口”。对于春节联欢晚会,人们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五味杂陈、莫衷一是。

然而,一个央视春晚似乎还不够,各省市电视台乃至县级电视台,都要忙活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暂且不谈中央电视台会摆出什么阵势,在全国筛选群星、遍寻节目,各省市县台也在暗中使劲,备战攀比,无论家底厚薄,实力高低,都要想办法风光一下;众多大小明星,也在忙着飞来飞去串场子,这里的脸没等露完,又被那家请去化妆。到最后,春节时打开电视,几乎到处是大同小异的舞台、似曾相识的面孔,总是那些抱拳一谢的拜年话,甚至连春节联欢晚会的名称都一样,不看台标,还以为是刚才看过的那台节目又重播了呢!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办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到底能花多少钱?局外人可能不知究竟,但我敢说,这中间要花钱的“程序”怎么也得有几十道吧:入住宾馆、订购机票、借用服装道具……单说灯光调试、舞台布景这些项目,其费用也是相当高的。

一些技术力量薄弱的地方电视台特别是县级电视台,为了不在竞争中“落伍”,也会不惜重金请来高手大腕,力求舞台美轮美奂。还有歌曲配器,为了追求更好的艺术效果,一些地方电视台甚至会跑到北京、上海等地去邀请名录音师操刀。

据业内盘点:档次高点的晚会,成本都超过1000万元,有些明星特别多的晚会,成本更高达6000万元。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知道全国到底有多少电视台在搞春节联欢晚会?这些春节联欢晚会总共得花掉多少钱?这些纷纷撞车的春节晚会,真的到了该降降温的时候了。

何以年年庸俗年年搞?年年重复年年乐此不疲呢?各级电视台领导的回答往往是:“观众有这个需求和期待”。果真如此吗?当今打开电视机,至少能看到几十个卫星频道,何况还有网络、书籍、电影等文化娱乐方式,观众的欣赏能力早已不是20多年前的水平,一些创意平平甚至格调庸俗的春节联欢晚会,观众真的会翘首以盼吗?

笔者以为,许多地方台特别是一些县市台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其实就是一个“面子工程”。因为这样的场景,我们皆不陌生:在节目的间隙,一些地方领导的身影会出现在观众席的醒目位置,不时还会闪现几个鼓掌微笑的特写镜头;或者,有些领导还会借着主持人的话筒,在现场对当地过去一年的经济社会形势,进行一番声情并茂的“小型总结”,讲上一堆官话套话。这样的镜头,以及那些事先安排好的领导人鼓掌与叫喊,总是不合时宜地与观众的情绪脱节。

指责春节联欢晚会的多了,其症结也说法多多,而论本质,北京已不在世的一位前辈说得最为深刻:让十几亿人除夕之夜看同一台晚会,这是文化倒退的滑稽。春节联欢晚会不是不能搞,要搞就是几个大的省级电视台汇集人力财力,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之外搞出特色来,让广大观众也换一换口味;再不然就将近年来在国际国内的各种艺术表演中获得大奖的节目,荟萃一台,也许就很抓人。

团圆喜庆氛围的营造,不一定总在一个模子里“转悠”,换个方式,未尝不可。而别具一格的新意,也就自然地出来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但千万别让贫嘴耍宝的明星再刺激我们的感官,千万别让可有可无的伴舞再干扰我们的视听,千万别让端坐台下的领导再弄得我们笑得都不轻松。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再这么你争我赶地在每年年底上演的春节联欢晚会,来一场大竞争了!

2011年李娜首次打入澳网决赛后,让她上春晚就成了网友热腾腾的愿望,当时,李娜就曾委婉拒绝。三年后,李娜终于在墨尔本圆梦,网友们又喊起了上春晚。夺冠后,粉丝们疯狂地在微博上“圈”春晚导演冯小刚,并留言道:“冯导,李娜大热,不上春晚说不过去啊!”有记者问李娜:“如果春晚总导演冯小刚打电话邀请你上春晚会如何呢?”李娜表示:“我(会把手机)关机。我不会上春晚,难得有时间陪家人,我会在家,不接受任何邀请。”(《华西都市报》1月27日)

央视春晚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惯例:让一些有突出贡献的名人上春晚露个脸,在文艺方面有些才华的,则让其表演个节目。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九号,历届航天员都登上春晚舞台向全国人民拜过年。至于那些体育明星,则更是春晚的常客,毕竟“文体不分家”嘛。正是基于这种“春晚惯例”,网友们才纷纷觉得,李娜如果“不上春晚说不过去”,至于究竟是哪里“说不过去”,好像谁也说不出来。

让某些名人在万众瞩目的春晚上露个脸,无非是一种褒扬和嘉奖。对有些人来说,上春晚当然是梦寐以求的良机,但对李娜而言却恰恰相反。她和其他体育明星不同的是,不太喜欢接受采访,媒体不时曝出李娜“呛记者”的新闻。对于上春晚,她更是极力排斥:难得有时间陪家人,我会在家,不接受任何邀请。

这对于那些满心热望李娜上春晚的人来说,李娜坚辞上春晚的表态无疑泼了他们一头冷水。其实,细想之后也该释然,人们这种热望本来就属于“剃头挑子一头热”,人家李娜本来就不在意“春晚惯例”所附加的荣耀,网友们何必眼巴巴地希望按照“春晚惯例”强行邀请人家来?

不要把春晚当成荣耀赠予的秀场,更不要硬逼着李娜上春晚。对于李娜的斐然成绩,人们可以祝贺,可以狂欢,但不要自作聪明地拿“春晚惯例”来“绑架”李娜、“绑架”春晚导演。

新京报漫画/赵斌

跟一张张老面孔、国内新秀比起来,李敏镐的登场,某种意义上成了央视春晚的一针兴奋剂,好比一张端庄正气的脸上,被涂抹了一点喜庆或顽皮的腮红。

1月26日,马年央视春晚进行了第五次带妆彩排,郭冬临、张靓颖、阿宝、杨丽、王芳等纷纷现身,但无疑在新闻中、在人们的关注视野里,这些名字都没有韩国人气偶像李敏镐热闹。虽然李敏镐、苏菲·玛索这样的外国艺人,没有现身这次彩排,但按惯例,会在第六次彩排中出现。

上春晚已成定局,跟庾澄庆合作演唱《情非得已》的李敏镐,25日抵京时已经开始引发拍照狂潮,所以你看到微博、微信等公共社交空间,会不时传来他从通道出来后,出现在乘客、空姐、机场粉丝们的手机摄影作品里。

跟一张张老面孔、国内新秀比起来,李敏镐的登场,某种意义上成了央视春晚的一针兴奋剂,好比一张端庄正气的脸上,被涂抹了一点喜庆或顽皮的腮红。

称李敏镐这位因为韩剧《继承者们》迅速爆红的韩星为央视春晚的“腮红”,没有戏谑的意思。这的确是春晚用来吸引年轻观众的一大举措。甚至不是跟风或者追赶潮流,而是在多元文化、收视率下滑、连年吐槽不断等等状况下,李敏镐成了必须出现的一个符号。

如果说之前对于崔健与央视春晚到底谁需要谁尚有争论的话,那么到了李敏镐则争论全无,包括他是否应该上春晚、春晚是否该出现韩国流行文化等等,都没有了争议,而是一片叫好声和欢呼声。央视春晚为了证明自己不单单是中老年的年夜大餐,还可以是年轻女性观众的期待和尖叫之所在,在这趟“少女文化”的列车上,终于没有将自己庞大而臃肿的身躯再次落下。

央视的“礼贤下士”当然不是特例,跟中超转会市场上新近刮起的猛烈韩流旋风一样,眼下流行文化区域里也正轰然来到新一股韩流势力。《继承者们》的走红,让不缺流行文化的内地观众再次陷入对韩式大叔、韩式美男的趋之若鹜。随之而来的《来自星星的你》,将科幻元素注入了无厘头剧情的男欢女爱之中,瞬间引爆了各个阶层女性观众的热烈追捧——不仅仅要欣赏这种韩式俊男靓女,更还要在自媒体上散发自己的浓浓爱意和绵长的口水。

曾经我们追逐过日本动漫中的极致美人和纯情浪漫的爱情故事,如今韩国人已经将不顾逻辑只需辗转悱恻的爱情搬到了现实的都市中,还将一张张面孔整成了当年动漫中的极致,你还有什么不追逐的理由呢?

这才是一种流行文化必须要呈现出来的现象——从直觉观感发展到议论和多元消费。不出意料,未来将有大批大批的韩星来开演唱会、走穴、当综艺嘉宾、代言产品,少女少妇们只需准备好尖叫和流量就好。

□朱白(广州 媒体人)

这几年被人们不待见的春晚,仿佛变得又特别重要起来,这个舞台俨然成了一个战斗的场所,崔健则被当成了堂吉诃德。在崔健与春晚、春晚与观众之间,充满了太多站在不同立场上的观点,这些纷繁的观点令人不知所措。

崔健能不能上春晚成了马年春晚最大的悬念,也是网上争论最为激烈的春晚话题,大有不到直播当晚不知道结果的态势。单就宣传效果这点看,抛出“崔健上春晚”这个命题,所带来的讨论热度仅次于冯小刚任总导演。

回顾“崔健上春晚”的消息产生源头,会觉得很有意思。这个风声不是春晚剧组放出来的,也不是崔健方面放出来的,而是高晓松在一档音乐比赛中爆料出来的。此后,崔健经纪人尤尤的几度发言被媒体频频引用,而春晚剧组一直保持沉默。

尤尤在接受《纽约时报》中文网采访时,一方面称“不会改歌词”“不接受审查”,另一方面又说“我们还在等审查结果”。因为缺乏官方的权威消息,让“崔健上春晚”的消息满地鸡毛,再加上网上支持和不支持崔健上春晚的人吵得十分激烈,本来一桩简单的事快演变成一桩闹剧了。

最初有媒体言之凿凿称崔健将在春晚上演唱《一无所有》,后来崔健经纪人称不愿改歌词要换《花房姑娘》。于是,问题出现了。崔健上春晚唱《一无所有》还是《花房姑娘》重要吗?演唱者坚持不唱改了歌词的作品完全可以理解,但《花房姑娘》无需改词,难道唱《花房姑娘》就是崔健妥协?

这个事情有成为闹剧趋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人觉得,崔健上春晚可以,但只要上春晚就必须唱《一无所有》,要唱《一无所有》就必须唱不改词的,由此得到一个“大快人心”的结果:崔健征服了“春晚”,而不是春晚把崔健“招安”。把上春晚唱个歌这么简单的一个事儿,上升到“招安”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过渡解读。

如果你知道,1986年《一无所有》一举成名于工人体育馆举行的纪念世界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1988年9月它被中央电视台卫星传送到汉城奥运会前夜特别节目向全球播出,1989年3月它获《人民日报》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新时期十年金曲奖,或会了解,其实这首歌和官方并无冲突。即便春晚审查要求《一无所有》改词,那也是一种习惯使然,双方没必要在这一首歌上较劲。

《一无所有》诞生快30年了,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人们更应该以变化的心态来看崔健上春晚。如果说崔健上了春晚唱了一首《花房姑娘》就是“屈服”,那么换个角度看,崔健上春晚何尝又不算是对春晚的一种“改造”?单从娱乐的层面看,崔健上春晚就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和什么妥协不妥协的都没啥关系。

让这场争论发酵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崔健上春晚唱什么,而在于这个事情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误差,信息源头和传播媒体的含糊其词,催生了太多莫名其妙的情词。在这样的时刻,这几年被人们不待见的春晚,仿佛变得又特别重要起来,这个舞台俨然成了一个战斗的场所,崔健则被当成了堂吉诃德。在崔健与春晚、春晚与观众之间,充满了太多站在不同立场上的观点,这些纷繁的观点令人不知所措。

说到底,崔健和春晚又没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有什么不可以上的。大家还是把心情放轻松下来,上了春晚,崔健的演出也不过是整台晚会的环节之一而已;不上春晚,崔健也还是那个崔健,不会因此被涂上什么特别的光辉。

□韩浩月(北京 专栏作家)

当春晚遇到冯小刚,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冯小刚又能给春晚带来多大变量?1月19日晚,2014央视马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在新浪微博首家揭秘春晚,接受来自各个平台网友的提问。在聊天中,一向睿智的他依旧不失犀利风格,直言春晚弄成什么样都会挨骂,看春晚是一个习惯,现在骂春晚也成一种习惯和时尚了。被问及如何防止观众在看春晚时睡觉,他回应道:“你说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人吧,也有人会说‘我看着它睡着了。’”(新浪娱乐1月20日)

不怕挨骂,就导演春晚。央视春晚是每年除夕全国人民的一道文化大餐,亿万观看都在同一时间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亿万观众,众口难调,导演春晚,挨骂是正常的,没有骂声是不正常的。冯小刚认为,春晚体现的是整个国家的文艺水平、创作能力、制作能力和现状,这些都直接反映到现在的春晚水平上。“明眼人都知道,干这事肯定是挨骂的一件事,但是我觉得就干一次呗,回馈一次社会。因为无论春晚弄成什么样都会是挨骂的。看春晚是一个习惯,骂春晚现在渐渐也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时尚了。”

他认为,春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无形地告诉你,春晚是有规律的。他担纲2014年央视春晚总导演,虽然也想努力改变春晚,但坦承自己对春晚的改变远不及春晚对他的改变。他说,如果他对春晚的改变能有5%,10%,那就是他个人能力的突破。因为春晚已经有30年历史,这么多年下来,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新民俗,想改变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很难的。

冯小刚就是冯小刚,任何时候都不失“冯氏幽默”。他表示,自己既然敢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就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醒,仅凭一己之力,改变春晚谈何容易。

冯小刚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但对春晚的筹划、演员选择、节目审查却一点也不含糊,非常上心,非常用心,非常操心。一台春晚,全国人民观看,作为总导演,冯小刚必须全盘考虑,照顾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照顾过年的喜庆气氛,必须考虑节目播出后观众的反应、反响和影响,不能照搬冯氏幽默,为幽默而幽默,为娱乐而娱乐,为逗而逗。所以,冯小刚对晚会的每个节目的审查都非常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他说,对于小品节目,宁可少,但绝不将就,只要上去了,那就是他一定觉得行的。

冯小刚担任央视春晚总导演,笔者不佩服他的其他什么,就佩服他的清醒、冷峻。与其说他幽默,不如说他清醒。冯小刚不但有自己特有的冯氏幽默,而且有他人不及的格外清醒。正因为他的清醒,不怕挨骂,所以他不受外界影响,不为外物所扰,能够按照自己确定的春晚基调“真诚、温暖、振奋、好玩”,尽职尽责,竭尽所能,尽力而为,认真去做好它。笔者认为,保持清醒,不怕挨骂,准备挨骂,就是冯小刚的最可贵之处。

还有10天就是大年除夕夜,2014年冯氏导演下的马年春晚究竟如何,有哪些看点,实现了哪些突破,能否让人眼前一亮,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大春晚“4减3”,不只是务实之举,体现了节俭,而且也是行政理念的纠偏,停办之后,反而社会效果更佳。

双拥晚会、公安部春晚、文化部春晚和央视春晚,被合称为“春节四大晚会”,20多年来,已形成并存格局。但据新华社报道,今年这“四大春晚”只剩央视春晚一棵“独苗”,其余3台都将停办,该格局会被打破。

3家官办春晚一齐停办,显然跟荧屏节俭风的刮起有关。去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要求扭转晚会奢华之风、铺张浪费现象,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在“节俭令”的背景下,许多文艺晚会、节庆演出或简办或被取消。而3大晚会停办,也延续了这一态势。

在网上,四大春晚“4减3”,受到网民的普遍认可。从舆情动向看,压缩官办春晚,契合民众期许。实际上,对于一些行业公职人员的敬业表现,公众都看在眼中,记在心上,没有必要再通过办台晚会,强制“植入营销”。

不可否认,拥有多年历史的3大春晚,都有着特定功能承载。和央视春晚的大众化比,它们更侧重于突出某些行政、行业的主题定位,也为公众呈现了不少审美杰作、文化精品。在当时的环境下,它们也填充了公众精神生活空当,营造了欢快的节庆氛围。

但在眼下,随着公众娱乐方式多元化,审美口味变换,电视春晚式微,这3大春晚的收视率近年来也不佳。更重要的,则是“官办”模式下,它们往往耗资不菲,造成的浪费不容小觑,而且还有模仿效应。

事实上,这也是官办春晚景况的掠影。近年来,很多地方、部门已掀起“晚会热”。许多晚会都是通过财政出资或资金摊派,支撑起大制作、大场面。舞台布景必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表演必请大腕,有的还竞相比阔气、拼明星、讲排场。大操大办下,制造的是“虚假繁荣”,损耗的却是公帑,以及政府部门的信誉。

有媒体曾报道,在国内演出市场,大型晚会动辄要花费5000万元以上,在经济发达地区,一台晚会可能会花费上亿元甚至几亿元。这与“八项规定”中厉行节俭、杜绝铺张的主张背道而驰,也难逃“公款追星”之类的诟病。正因如此,在近两年全国两会上,屡有代表委员呼吁,与其慷纳税人之慨,“烧钱办晚会”,不如买校车或建学校。

除了“烧钱”,官办晚会,通常也暗藏着腐败衍生的机会。因经费预算等前置性程序缺失,后续审计又不到位,在官办晚会中,账目虚开、吃回扣等乱象丛生。现实中,就有些官办晚会,台前是场面美学,幕后却是隐性的利益输送。

政府部门不得公款追星、办“春晚”,不只是中央的文件要求,更是现代政治伦理的要求。所有的公款均是取之于纳税人,因而也当用之于纳税人,而不应该让一些政府部门打着娱乐人民的名义,办晚会自我讴歌。

所以说,四大春晚“4减3”,不只是务实之举,体现了节俭,而且也是行政理念的纠偏,停办之后,反而社会效果更佳。

□佘宗明(媒体人)

据记者了解,今年和文化部春节晚会一起暂停的还有公安部春节晚会、民政部与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主办的双拥晚会,这一消息日前已得到相关部门负责人证实。至此,“中国春节四大晚会”中仅剩下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棵“独苗”。(1月16日,中青在线)

要不是有新闻科普下,可能绝大多数国人还真不知道有所谓的“中国春节四大晚会”。印象中在初一、初二的时候,也能看到央视频道中的公安、双拥等晚会。但由于它们的内容较为雷同,部分演员也都是老面孔,所以观众并没有收看。而如今,受厉行勤俭节约的新风之影响,春节四大晚会中也仅存在央视春晚了。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春节期间可收看的晚会节目实在是不胜枚举,而其中的扛鼎者——央视春晚,在某些程度上,又是集大成者。这其中就囊括了另外三大春节晚会的不少内容。譬如,2008年的央视春晚小品《军嫂上岛》,就把军民鱼水情展露得淋漓尽致,很贴合“双拥”的路子。也是在这一年,另一个小品《街头卫士》就把交通警察的苦与乐表达了出来,这与公安部的春节晚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用一个作品来替代相关部门的整台晚会,让人会产生“四两撬千斤”的误会。但是,除了央视春晚之外,观众的确是不太会对其他类型的春节晚感冒。联想到某些晚会“从五六月启动,九十月开始集中筹备”。这种时间和人力的铺张浪费,的确是当下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高级别的春节晚会被叫暂停,也是在给演艺市场释放了信号,即现在不流行“唱功”,而追求“干功”。联想到曾经深受百姓喜爱的《同一首歌》栏目,发展到后期已有了变味之感。各路明星走穴挣钱;地方政府强撑脸面等等,都已和早期的公益初衷背离。在厉行勤俭节约的新风下,这样的节目也自然而然被淘汰。国内演艺市场也从之前的“人傻钱多”,变成了务实的精打细算。由此可见,央视的动作对于演艺市场的风向标作用不可小觑。

现在看央视的各种晚会,不再讲排场;不再比阔气;也不再比明星,甚至连焰火表演都一并省掉。这种过“穷日子”的表现,很是应景。而现在,暂停多个春节晚会,既延续了节俭办晚会的精神,更留给演职人员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曾经,外媒别有用心地倡议,“奥斯卡颁奖晚会要向春晚学习”。如今,春晚将经历一系列“瘦身运动”,恐怕该是老外重新打量咱一番的时候了。愿咱们这种厉行勤俭节约的劲头越来越盛,真正让大家耳目一新,让快乐轻装出发!

春晚或许无法彻底解决众口难调的困境,但却可以通过创新和改革,赢得更多的掌声、更多的“赞”

马年春节日益临近,央视春晚照例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话题。尽管近些年春晚的口碑越来越差,仍有不少观众对冯小刚首次担纲总导演的春晚怀有期待。不过,冯小刚近日在与众网友进行交流时直言,自己想改变春晚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很难,如今“骂春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自己也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心理准备。

从1983年创办至今,春晚一直是中国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观看春晚也已成人们欢度春节的一项新民俗。但正如冯小刚所言,春晚在近些年已被贴满了“保守”“说教”“缺乏创造力”等负面标签,有些年轻人甚至将春晚当成了“春节吐槽联欢晚会”。面对各界的批评和质疑,春晚已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

春晚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作为一台文艺晚会,它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想要照顾到的地方太宽,已远远超出一台晚会所能承载的负荷。当一台晚会太过“饱满”,试图取悦不同层次的观众和诸多部门,其结果必然是谁都不满意。正因如此,当精通电影艺术的名导冯小刚接棒春晚后,人们对这道年夜饭有了新的期待。

众所周知的是,冯式贺岁电影最大的特质是“接地气”和“雅俗共赏”,讽刺艺术和语言艺术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总能让观众看过之后笑声连连。事实上,冯小刚早期还编过不少相声小品,《点子公司》《“面的”与“皇冠”》等作品,都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反观近几年的春晚,相声和小品“挨骂”最多,关键原因就在于它们让观众很难乐起来,总是说教大于娱乐,失掉了讽刺与幽默的灵魂。

或许正是基于此,有人喊出了“贺岁春晚”的口号,期待冯氏春晚能像冯氏电影一样轻松、欢乐、喜庆而又寓教于乐。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冯小刚确实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比如,更换主持人阵容、改变报幕串词方式、拔掉一些春晚“钉子户”、设计精巧的互动环节等,这些创新举动已经让人感受到了不少新的气象。

更让人欣喜的是,冯氏春晚在人才遴选方面展现了更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吸纳了包括选秀人才、海外演艺明星在内的更多新鲜力量,这种不拘一格的新风貌,显然有助于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与此同时,冯小刚对节目质量的要求更为严苛——比如,语言类节目就因奉行“宁缺毋滥”的原则而砍到只剩4个。虽然很可能会让一部分观众觉得不过瘾,但这种严把节目质量关的态度,值得赞赏。

已有三十余年历史的春晚,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人们对春晚的骂声和吐槽声很多,但这恰恰说明公众对春晚改革仍怀有期待。近几年,每届春晚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改革,但与观众的期待相比,改革的力度无疑还可以更大一些、思维还可以更开放一些。春晚的本质是一台文艺晚会,有关各方应最大限度地尊重文艺创作规律,少一些条条框框,多给一些创新空间。

诚如冯小刚所说,如今看春晚已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骂春晚也渐渐成了一种时尚。春晚或许无法彻底解决众口难调的困境,但却可以通过创新和改革,赢得更多的掌声、更多的“赞”。观众的吐槽、观众的期待,为春晚改革提出了要求,也为春晚改革指明了方向,希望有关方面能用更给力的改革回应公众的期待。

马年春节日益临近,今年央视春晚会有哪些新变化、新面孔、新气象,成了观众最关注的话题。尽管首次担纲春晚总导演的冯小刚最近与网友互动时呼吁大家调低期望值,但那些对春晚早已有点审美疲劳的观众,依然热切期待他能在除夕夜奉上一桌让人耳目一新的文化年夜饭。

央视春晚1983年首次进入公众视线,确实曾给普遍缺乏文化娱乐产品的中国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如今,虽然观看春晚仍是中国人除夕夜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但春晚的地位和口碑近些年来却有所下降。这档已有30余年历史的大型联欢晚会,要想在观众吐槽中突围,唯一出路就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从媒体已披露的信息来看,“冯氏春晚”在革故鼎新方面的确下了不少功夫。从更换主持人阵容到改变报幕串场方式,从舞台布置到互动环节设计,从集结多位文体明星视频拜年到拔掉好几个春晚“钉子户”,从吸纳众多年轻选秀歌手到邀请海外明星加盟,马年春晚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少的创新和探索。

一年又一年,数以亿计的观众热议春晚,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含着一种积极的期待,期待这个带有浓厚仪式感的节目越来越精彩。人们期待春晚改革将“开门办春晚”进行到底。作为管窥中国文艺水准的重要窗口,最近几年,春晚极大地拓宽了演员遴选的范围,也逐步放松了对节目形态的限制,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跟那些收视与口碑俱佳的地方卫视元旦跨年晚会相比,春晚改革的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些。事实上,中国并不缺高质量的演艺人才和节目,缺的是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视野。

春晚的特殊地位和它被赋予的特殊使命,实质上是压在这档节目身上的两座大山。人们期待深化改革的春风能给春晚“减压”。春晚举足轻重的地位无可争辩,但需要强调的是,春晚归根结底只是一台联欢晚会。如果通过改革能让春晚的各环节少一些条条框框,多一些对艺术规律和观众需求的尊重,春晚导演、演员的才华和创造力,势必能更好地激发出来,从而呈现出一台能跟着观众感觉走的春晚。

(原文刊于1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原题为《期待一台跟着观众感觉走的春晚》)

  新京报漫画/师春雷

对官场丑恶现象进行批评是春晚的传统,《三鞭子》《五官争功》《你摊上事儿了》《老拜年》《牛大叔提干》等,都因批评官场而被观众深刻记住。前几年的春晚语言类节目之所以招致那么多批评,完全是因为它们止于搞笑,没有了内在价值。今年是否有突破?

春晚第三次彩排传出个好消息,语言类节目由4个增加至5个了,增加的新小品名字叫《同学会》,内容为讽刺腐败。之所以说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这个小品算是“干货”、“硬货”,凭借它,春晚语言类节目总算能找回点往日风采。

据说增加的这个小品,是针对此前“语言类节目太少”的舆论作出的回应,或许可以这么认为:为了安抚观众的心,本来被毙掉的节目又复活了。反腐败当下进行得正热火,春晚推出《同学会》讥讽一下腐败也是应景行为,不算出格。

对官场丑恶现象进行批评是春晚的传统,《三鞭子》《五官争功》《你摊上事儿了》《老拜年》《牛大叔提干》等,都因批评官场而被观众深刻记住。电影《私人订制》里提到“批评到镇级市领导”为止,春晚小品则是“批评到县一级领导为止”。鉴于去年反腐屡抓“大老虎”,《同学会》的讽刺尺度有可能水涨船高有所上浮。

以往批评官场的语言类节目,多以台词的方式点到为止,主题并不鲜明,马年春晚的《同学会》,则是春晚第一次明确“反腐败”主题,根据媒体的报道,《同学会》主要以讽刺官场里的大吃大喝为主,但从大环境看,该小品的讽刺范围应不仅限于此,否则很难出大彩。

《同学会》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在它之前曝光的四个春晚小品,从名字到台词几乎被掉了个底朝天,冯巩《我就是这样的人》又在跟风网络流行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小伙伴都惊呆了”,让人听了一点儿也不新鲜,蔡明《扰民了您》的“海豚音就是海选时用臀部上”倒是像原创,但还是没走出赵本山小品的谐音搞笑路线,开心麻花《扶不扶》闭着眼也能想到它的教导作用,按曹云金以往的风格看,他的相声《麻烦不麻烦》估计也就是互相调侃耍嘴皮子……

后来顶上的《同学会》被寄予厚望,是因为先期曝光的4个作品连娱乐力度都被怀疑,其批判力度自然无从谈起。曾经的春晚语言类节目有着强烈的文艺批判属性,从中滋生的经典台词会走出春晚舞台成为人们的生活语言,对语言类节目的审查过于严格,是导致这类节目创作萎缩的主要原因,现在《同学会》的出现,可以认为是文艺批判在春晚舞台上的回归,它有望为行之将死的语言类节目注入一剂强心针。

前几年的春晚语言类节目之所以招致那么多批评,完全是因为它们止于搞笑,没有了内在价值。即便是搞笑,也没有多少水平可言,低水平的砸卦,取笑残疾人,“儿童不宜”的涉黄段子,成为这类节目吸引眼球为数不多的招数。一旦文艺批判的功能重新被加载到语言类节目身上,那么它们其他不入流的搞笑手段则会被抛弃不用,跑偏甚至畸形的创作也有机会被扶正。

春晚语言类节目不能止于搞笑,也是观众这几年的呼声,网络时代网民的智慧使得他们在每年的每一天都能发现和创作笑话,春晚语言类节目所制造的笑料,在网民那里都是小儿科,唯有摆脱以搞笑为唯一目的的创作理念,语言类节目才能重新找到自己的魂儿,再次成为春晚的主角。

□韩浩月(专栏作家)

春晚第二次带观众联排,算是年三十直播节目单八九不离十的正式流出。细看联排节目单,还是传统春晚的格局,语言、唱歌、跳舞、戏剧……喜大普奔。

今年春晚,格局是老格局,但是新人多。冯小刚有句话很有玄机,希望坏事变成好事。可以理解的画外音是,新人多,是因为老人邀请不利。无论如何,春晚这种万众瞩目的年度大派对、国家级别阵仗,稳、准、狠、创新几大要务中,稳字还是排第一;那些到点就来的经年“春晚脸”,属于确认保险系数一种,比如李谷一和蒋大为的《难忘今宵》。今年少了老“春晚脸”宋祖英、郭德纲、宋丹丹,赵本山、刘谦,还有前后发出邀请遭拒的陈佩斯、陈羽凡与白百何、Angelababy和黄晓明情侣档、张亮父子档这些新老荧屏焦点式的人物。冯小刚说,每一届春晚导演都想翻篇,但是因为这些经典的拐棍都在,咱就拄着呗。现在这些拐棍没了,怎么办?你不得不翻过这一页。所以,今年的春晚出现了大量新人。可以说用新人是坏事变好事。对冯导来说,格局换汤不换药,还得在演员阵容上被迫翻篇,心里不是不打鼓,但是希望新人逆袭有惊喜,这就是坏事变好事的逻辑。

今年主持人少了李咏,替补上来的不是近年常常流连娱乐版的撒贝宁,而是影视红人张国立,算是冯导带来的体制外符号之一。冯导对张国立的主持风格评价是,松弛、得体、有热情,“希望他能与经验丰富的优秀主持人一起,把串词当语言类节目使用。”如此,主持人表现是今年看点之一。据说没有了现成的串词,台词都是主持人在一起碰出来的,有点脱口秀的意思。主持人没照本宣科,走的是当年王朔带着一群人侃出一部《渴望》的路子,关键词就是聊,看谁会聊。五个主持人要承担冯导手中硕果仅存第五个语言类节目的重任,比如联排时候的这段:在被张国立抢白之后,老毕生气地问谁请张国立来的,张国立回答是冯小刚,老毕又问谁请冯小刚来的,张国立回答是“你们台长”,这下老毕才由衷地说:“难怪今年的节目这么好。”

摇滚老炮崔健结结实实被春晚了一把,终于还是没来,但是《花房姑娘》来了。原来留给崔健的摇滚单元并没有取消,由日前拿到《直通春晚》四张通行证的华晨宇、李琦、汪小敏、肖懿航四位选秀红人填补,华晨宇率先登场演唱《甜蜜蜜》,崔健原唱的《花房姑娘》由肖懿航演唱,“蘑菇头”李琦演唱《青春舞曲》,而汪小敏演唱的歌曲是《玫瑰玫瑰我爱你》。四人组成“春晚好声音”板块,算是给坊间如火如荼的选秀一个交代。据说肖懿航动了《花房姑娘》编曲,他的演唱会是一次有态度的致敬。钢琴界的表情帝郎朗的喜庆演奏应该很符合春晚气质。他将以超音速演奏耳熟能详的几首音乐编曲《野蜂飞舞》,要承担起让观众情绪不再稳定的重任。至于千年老托董卿今年的魔术新欢是北京出生、法国长大的魔术新贵Yi,除了魔术之外的看点是借位亲密上演法式深吻。

近日冯导的媒体口径是,电影是导演水平决定的,春晚不是,它是国家的文艺水平、创作能力、制作能力的现状映射。骂春晚是一种时尚,谁导谁挨骂,并心力交瘁地说,就这一出,没有第二把。冯导谁啊,最懂舆论节奏,大幕将启,所有丑话都说到前头,先把期望值降下来再说。

□黄啸(深圳 娱评人)

近日,央视马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再次现身网络平台回答关于马年春晚的提问。冯小刚称导春晚本就是挨骂的事,“骂春晚”现在渐渐也成了一种习惯和时尚。对于马年春晚团队,冯小刚直言不仅演员新人多,整个团队都很年轻,“在春晚团队里借不到花镜”。(1月20日《京华时报》)

备受诟病的春晚会不会因冯小刚担纲总导演而“马上有惊喜”,民众对步入而立之年的马年春晚充满期待。但正当人们翘首企盼拉开冯氏春晚神秘面纱之际,冯小刚一句“无论春晚弄成什么样都会是挨骂”的直言,让人颇有几分意外。在笔者看来,无论冯小刚的“挨骂”说缘自过谦或不自信,准备“挨骂”都不失为明智之举。

“导春晚会挨骂”是一句实话。30多年来的春晚惯例,承载着人们欢乐、团圆的喜庆情结,成为亿万国民不可或缺的“年夜饭”,但近年来也因质量、品位等问题饱受争议。因为“如何办春晚”是一个见仁见智、众口难调的“烫手山芋”,不同社会群体的观赏水平和娱乐诉求千差万别,想实现“各个年龄段都照顾到”的导演目标并非易事。在各有侧重、各取所需的语境下,“挨骂”似乎不可避免。而“年年挨骂年年办”就是时下春晚必须直面的现实国情。

喜新厌旧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为了迎合人们推陈出新的心理诉求,大胆启用年轻人、新面孔,成为冯氏春晚的一大亮点,以至于让冯小刚“在春晚团队里借不到花镜”。其实,春晚不仅是为人们营造春节欢乐氛围的娱乐盛宴,更是引领和提升人们鉴赏能力的文化载体。春晚优秀节目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被人们广泛引用调侃就是作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放弃老面孔,启用年轻人,无论演技如何,都势必为马年春晚的“挨骂”减压。

更为关键的,冯小刚预先抛出“挨骂”说,也是在降低人们对冯氏春晚的过度期待。常言道“爱之愈深,恨之愈切”,过高期待值的行为往往会导致更为失落的结果。与往年对春晚的过分炒作、吊足人们胃口不同,冯氏的低调宣传甚至坐等“挨骂”,颇显务实与理性。而基于较低期待水准的平凡行事,则往往会产生先抑后扬的不同凡响。这或正是冯小刚以退为守的“聪明”之处。

其实,对于已经办了30年的春晚,把“升级版”的期待押宝在某一名人身上未必靠谱,集思广益才会趋向成功。标新诚可贵,立异何其难。难怪冯小刚坦言,“这么多年下来,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新民俗,想改变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很难”。人们对马年春晚可以期待,但不必求全责备。“挨骂”也是爱,学会在“挨骂”声中前行,尽力求取“最大公约数”,当不失为春晚主事者实事求是的明智抉择。

央视马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日前在回答网友提问时称,导春晚本就是挨骂的事,“骂春晚”现在渐渐也成了一种习惯和时尚。(1月19日《京华时报》)春晚总导演抛出“春晚弄成什么样都有人骂”的论调,并强调骂春晚已成习惯和时尚,确实容易让人理解为冯导是在“自叹无辜”耍性子。但平心细究起来,还是得承认,这话虽不那么“顺耳”,却未必不是持平之论。

艺术和文化上的事情,评价肯定是多元的,褒贬不一才正常,挨骂也属常情。进一步说,“骂之深,爱之切”,大多数人“骂”春晚,或许还是源于“恨铁不成钢”。以此而言,冯导称“弄成什么样都有人骂”,相信也并非全是自寻安慰和自卸责任。

冯导曾经说过,“电影和电视很不一样。比如一部电影它的好坏,基本上就是由这个导演的能力决定的。但是春晚远不是一个春晚导演的能力能够决定的,它是国家的文艺水平、创作能力、制作能力现状,它就直接反映到现在的春晚的水平上去。”借助这句话,冯导或许巧妙道出了春晚之所以如此容易让人骂的本质原因。

必须承认,作为国家级晚会,其所需要考量的因素肯定要超过一部市场化电影的复杂程度。但归结一点,这种考量还是要以艺术的规律为中心,而非其他。事实上,网友之所以会对冯小刚导演春晚有更高的期待,也蕴含了这种逻辑——相较于央视内部的导演,冯小刚作为一个体制外的市场化导演,自然能更多的提高艺术与娱乐的纯度。

就事论事,恐怕所有人都明白,作为数十年品牌的春晚,它的好坏绝非一个导演能够彻底改变。正如冯小刚所言,“从某一方面上讲,导电影简单得多,创作上不简单,但是任务少,而春晚任务太多,要满足每个节目都有它的对象。”这种“任务”之于艺术和春晚的压力可想而知。

正因为,“任务”下的春晚所承担的,并非完全是娱乐大众的功能,与期待艺术享受的公众品位,注定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开门办晚会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人们却只能为换上一个市场化的导演“倍感期待”,只能说明,春晚的开放之门,顶多是“虚掩”,而非“大门常打开”。

在一个娱乐需求越来越分化、小众化的时代,春晚原本的“全民晚会”定位,与受众需求的冲突也进一步凸显。可以预见,除了公众可能继续会向春晚投上“骂声”,市场化的冯导遇上“高大上”的春晚,恐怕难免会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读懂冯导看似冒犯之语背后的话外音,我们或许才能找到破解春晚乃至文化发展瓶颈的密码。

继去年10月26日和网友畅聊春晚后,1月19日17:40到19:00,央视马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再次现身网络平台并回答相关提问。冯小刚称导春晚本就是挨骂的事,“骂春晚”现在也渐渐成了一种习惯和时尚。(《京华时报》1月20日)

把对春晚的种种吐槽乃至批评,简单地称为骂,姑且不说这是否准确,即使用“骂春晚”这个词比较形象、上口,也不应该由冯小刚来回击——没有“骂春晚”,哪轮得到冯小刚执导马年春晚?

这些年来,针对春晚的批评确实不少,常给人一种“骂春晚”的印象。但有骂也有赞,不能只看到骂却看不到赞。比如2008年央视春晚,由于年初一场不期而遇的冰雪,给当年的春运带来了难以预料的麻烦,在抗击冰雪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冰雪英雄”,这一年的春晚特地在“奥运板块”之后打造了“冰雪板块”。而2011年央视春晚,由于前一年度西单女孩、旭日阳刚意外走红,这一年年的春晚青睐西单女孩演唱《想家》、旭日阳刚演唱《春天里》。这两年春晚,因为这两档节目而受到不少肯定。

而且,“骂春晚”也非为骂而骂,更非没有一点道理。这几年春晚吸引力下降,从客观上讲,受社会多元、文化多元的影响,公众的消费选择面扩大了,春晚不再是“唯一的菜”;从主观上讲,也与春晚本身逐渐模式化、脸谱化、商业化有关。这几年春晚受到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点上。其一是“商”,广告嵌入太严重;其二是“老”,演员太老,有些演员一上就是一二十年,而且也没有什么新节目,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突破;其三是“板”,整个节目编排方式太过陈旧,有些节目质量还在下降,这在小品、相声类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满足不了公众日益增加的需求,特别是满足不了新群体的需求。

央视春晚在2008年度和2011年度相对获得更多点赞,不同年份里有些节目相对受到更多肯定,也主要是因为接了地气,不再过于强调“高大上”。因此,简单地认为现在“骂春晚”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并对公众持一种抵制甚至敌视态度,并不妥当。相对于“骂春晚”,没人议论没有吐槽没人反对,这才是真正可怕的。“骂春晚”证明还有人看春晚,证明公众对春晚还有期许。如果连一声骂都听不到了,春晚恐怕也就真的成了一场“奢华的游戏”,只剩下自娱自乐、自我陶醉。

表面看是“骂春晚”,实质上却是对春晚的一种期许。如果没有人身攻击,如果不是无中生有,春晚应该乐于听到骂声才对。虽然众口难调、春晚难办,但春晚也未必就不能办好,最起码还可以寻求最大公约数。而最重要的,就是勇于、善于从“骂春晚”中听懂民众期许。

新京报漫画/赵斌

冯小刚没想将央视春晚就此变成冯氏春晚。所以指望他就此改变央视春晚的语言,也更像是痴人说梦。春晚前夕他出来发言,更像是告诉大家他骑虎难下,最后只能心安理得地付出一把汗水并还要领受相应的代价。

随着中国老百姓年度大热闹的大年夜即将到来,冯小刚执导的央视春晚也越来越初显身形。跟网传的一份春晚节目单几乎同时出现的是冯小刚的访谈。面对首次执导电视晚会,也同时面对春晚常年积累的“骂声雾霾”,尽管冯小刚显得轻松愉快,但仍让人有一种在不抱期望的基础上再对质量预期打个折扣的想法。

春晚前夕冯小刚接受采访,与其说是揭秘,不如说是提前给大家打个预防针——老少爷们儿,可别抱太大期望啊,这事儿难度指数和障碍指标都在那儿明摆着呢!

冯小刚说“挨骂”这件事早有了心理准备,并且坦言,“我觉得就干一次呗,回馈一次这个社会。”看来冯小刚也没想将央视春晚就此变成冯氏春晚,自己也不会成为日后春晚的招牌,就此改变央视春晚的语言也更像是痴人说梦。言外之意,他骑虎难下,最后只能心安理得地付出一把汗水并还要领受相应的代价。

但冯小刚也有他自己的“狡黠”,比如事先打预防针令观众降低期望值,并且还谨慎地拉来垫背的,“我觉得因人而异,我只能防止全体都睡觉……你说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人吧,也有人会说‘我看着它睡着了’。”倘若冯小刚执导的春晚,可以实现张艺谋执导北京奥运开幕式的质量和成就,那当然是里程碑性的事件了。可问题是,这两个电影导演跨界执导的行为不能同日而语。某种程度上,张艺谋获得的支持和授权也远远大于冯小刚,从中得到的自主权力当然也就大很多,所谓到了导演负责制的“自负盈亏”时,也才更有意义。冯小刚知道处境,所以先将丑话说在前头。

到了冯小刚这个阶段,其实被骂倒不是关键了。本来就热爱挑衅和眼里不揉沙子的个性,使得冯小刚历来就不缺少争议。他应该在乎的是绝对的中庸和相对的无聊,如果最后是这样的评价,那才是扼杀一位导演的最具毁灭性的武器。

在艺术上,所谓民意是个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束缚你的绳索,也可以成为帮助你获取成功的密码。冯小刚应该算是三大导演里,最得益于民意,同时也是被所谓民意强势抵制过的人。去年的“×丝之争”,好像令冯小刚一下子脱离了群众,原来的一呼百应竟然变成了群起而攻之,他的诸多不解和困惑大概也从此而来。

所以,冯小刚说:“我对春晚的改变,远不及春晚对我的改变。”应该是通过这种最直接最接近大众审美的春晚,冯小刚被上了一课,流行符号又岂是耍嘴皮子逗闷子那么一种?执导春晚一役的意义对于冯小刚来说,可能也就在于此吧。

□朱白(广州 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