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侄女从高一起参加校外音乐培训班,每月培训费1600元。她还去大城市参加名师一对一培训班,学钢琴600元一堂课,声乐800元一堂课,试唱练耳600元一堂课,加上车费、住宿吃饭,去一次没2000块下不来。此外,还要参加一些学校的艺术考试和各种各样考试,表姐粗算了下,到全部考完差不多要花10万块。这让表姐家压力巨大。

现如今,艺术教育应试化倾向愈演愈烈,艺术教育偏离了正轨。很多学生将艺考当作成才捷径,埋头于培训班,奔波于各考场,耽误了文化课,最终得不偿失。随着艺考队伍不断壮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艺术专业录取率大幅降低,艺考路也越走越窄。而且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走低,一些毕业生不得不选择其他行业工作,让多年努力和梦想化为泡影。其实,很多艺考生对艺术并不太感兴趣,只觉得这行业风光,来钱又快,所以存在很大盲目性。而许多艺术培训班为赚钱只会传授应考技巧以达到升学目的,无视艺术品质的培养。艺考能否改变考生的“钱途”和“命运”还是未知数,更别说成为艺术家成长的阶梯了。

另外,各种名目繁多、收费昂贵的艺术培训班是否都具有教育培训资质,有没有乱收费,艺术培训市场是否得到了有效监管和规范?希望火爆的艺术培训降降温,也希望家长和学生祛除浮躁,理性对待艺考,别被海市蜃楼式的“艺术光芒”眯了眼,被昂贵的通关费压弯了腰。

姚孝平(浙江 职员)

各大高校的艺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每年此时都不乏这样的疑问:这些孩子,有多少人真正抱有艺术梦想?有多少人最后走上了艺术道路?

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都有些尴尬:与许多高校动辄上万的艺考火爆人数相比,毕业后真正愿意、并且能够从事艺术行业的学子,可谓九牛一毛。在看似热火朝天的招考之后,是薄弱的专业资质和骨感的就业现实。

疯狂的“艺考热”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和家长在想方设法寻找升学捷径,寻找一种“曲线就学”的道路。“文化少了分,艺考来充数”,一些艺考生们,花上几个月突击密集训练,以纯粹“应试教育”的手段掌握某一门特长的皮毛,然后报名几十所高校,以求广泛撒网能谋到一两所高校的减分政策,弥补文化课的短板。这样的艺考生态背后,是家长和学生面对高考选拔赤裸裸的急功近利。

另一方面,非艺术类院校大量开设艺术专业、艺术专业大量扩招的动因中,也不乏部分高校的“功利”心态。众所周知,美术、音乐、动画设计等艺术类专业花费十分高昂,而艺考生大多舍得花钱,于是,艺考被一些院校视为创收宝地大肆拓荒,师资、硬件却跟不上,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堪忧。

两种功利心作用下,一个最现实的弊端就在于:一部分院校在招考和培训人才时“宽进又宽出”的方式,让许多学子“毕业即失业”“毕业即转行”,遭遇比高考更严酷的人生难题。

而从长远来看,艺术,本应是与“功利”二字离得最远的学科,却因成为升学捷径,而让其纯粹的本质蒙上了功利的灰尘,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庆幸的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教育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及细则,要求提高文化课的分数门槛,合理规划非艺术类普通院校的招考比例,以确保艺考招生质量。

我们也看到,在政策“紧箍咒”和市场“指挥棒”的联合作用下,在北影、中戏等专业知名院校的艺考热火朝天时,各省非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统考,人数开始有所减少,部分不正常的艺考“发烧热”开始降温。

无论从人才选拔的公平角度,还是从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艺考“发烧热”的降温都是可喜的。但要达到长远的效果,则不可缺乏相关部门与高校对政策的长效执行和对专业标准的严格坚守。唯如此,艺考方能一步步离“功利”更远,渐渐回归艺术本真。

各大高校的艺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每年此时都不乏这样的疑问:这些孩子,有多少人真正抱有艺术梦想?有多少人最后走上了艺术道路?

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都有些尴尬:与许多高校动辄上万的艺考火爆人数相比,毕业后真正愿意并且能够从事艺术行业的学子,可谓九牛一毛。在看似热火朝天的招考之后,是薄弱的专业资质和骨感的就业现实。

疯狂的“艺考热”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和家长在想方设法寻找升学捷径,寻找一种“曲线就学”的道路。“文化少了分,艺考来充数”,一些艺考生们,花上几个月突击密集训练,以纯粹“应试教育”的手段掌握某一门特长的皮毛,然后报名几十所高校,以求广泛撒网能谋到一两所高校的减分政策,弥补文化课的短板。这样的艺考生态背后,是家长和学生面对高考选拔赤裸裸的急功近利。

另一方面,非艺术类院校大量开设艺术专业、艺术专业大量扩招的动因中,也不乏部分高校的“功利”心态。众所周知,美术、音乐、动画设计等艺术类专业花费十分高昂,而艺考生大多舍得花钱。于是,艺考被一些院校视为创收宝地大肆拓荒,师资、硬件却跟不上,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堪忧。

两种功利心作用下,一个最现实的弊端就在于:一部分院校在招考和培训人才时“宽进又宽出”的方式,让许多学子“毕业即失业”“毕业即转行”,遭遇比高考更严酷的人生难题。

而从长远来看,艺术本应是与“功利”二字离得最远的学科,却因成为升学捷径,而让其纯粹的本质蒙上了功利的灰尘,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教育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及细则,要求提高文化课的分数门槛,合理规划非艺术类普通院校的招考比例,以确保艺考招生质量。我们也看到,在政策“紧箍咒”和市场“指挥棒”的联合作用下,部分不正常的艺考“发烧热”开始降温。

无论从人才选拔的公平角度,还是从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艺考“发烧热”的降温都是可喜的。但要达到长远的效果,则不可缺乏相关部门与高校对政策的长效执行和对专业标准的严格坚守。唯如此,艺考方能一步步离“功利”更远,渐渐回归艺术本真。摘编自新华社2月10日电文/袁汝婷

那些真正从艺术院校走出来的人,又有多少人真的得益于学术教育呢?不少走进艺校的人,更是期待用资历换资源,将求学经历当成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