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两岸服贸协议在台湾岛内引发持续动荡,岛内学生曾一度占领台当局立法以及行政部门场所,使08年以来逐渐顺风顺水的两岸关系又添波澜。

台湾有反对者声称,两岸服贸协议将开放大陆劳工赴台,将使台湾丧失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整个服贸协议都没有开放大陆劳务赴台的内容。而且大陆对台开放有80多个行业而台对大陆开放的只有60多个行业。究竟谁更吃亏不说自明。目前,台湾已经同韩国、美国、日本等建成自贸体系,但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而两岸经济往来,台湾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离台湾最近,最大的世界市场,和大陆签订服贸协议,对台湾自身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在学生抗议的背后是台独势力的大肆扇风点火,以及“逢中必反”固有扭曲心态。

台湾岛内蓝绿阵营分裂,政治势力对立。特别是在蓝营执政的当下,绿营以及台独势力更是为了自身的选举利益,操纵一部分不明真相的学生和团体向两岸服贸协议发难。其拙劣的表演,不仅枉顾了台湾2300万同胞的切身利益,也没有达到其想要的政治目的,反而是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自我标榜民主和法治却是混乱无序的台湾。

一枚小小的茶叶蛋让我们见识了两岸彼此之间的隔阂。台湾开放两岸交流25年有余,但是我们不知道台湾对大陆的了解还停留在什么时候。必须承认两岸在文化、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像大陆洗衣机是用来洗菜的、大陆吃方便面也会有几十人围观等谬论也居然会有市场,真的让人匪夷所思。两岸交流单一,长期以来两岸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直都是蓝营。绿营对大陆的了解主要是一些负面的宣传,才造成今天这种局面。

与大陆交往的主体以国民党为首的蓝营,因为自身的选举考量,始终不能推出一个符合两岸统一的终极目标。在具体的两岸开放政策中又因绿营的掣肘长期踌躇不前。在政治谈判,军事互信等议题上,更一直未能有所突破。而绿营以及台独份子,长期阻挠两岸交流,对大陆也存在着敌视和偏见,逆历史潮流而动。普通民众因为长期两岸分离以及媒体的误导,造成了两岸民众彼此的隔阂不断加深。由此观之,在实现两岸统一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岸近半个世纪的阻绝,需要我们耐心的细致的做工作。随着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台独势力在国际上已经没有了市场,两岸包括学历、文化、旅游、商贸等项目的交流也在稳步推进。只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实现伟大祖国统一。

东南网3月31日 海峡导报记者 杨思萍

在民进党的推波助澜下,上周台湾反服贸学生和团体的“占领”行动仍在继续。与此同时,一批反对暴力“占领”行动的团体本周也站了出来,公开表达对服贸的支持。昨天,“反服贸”群体和“反反服贸”群体同时走上台北街头,用大规模游行示威的方式,高调表达各自诉求。

“反反服贸”杠上“反服贸”,一个“反”字,生动概括了过去一周岛内的风云变幻。

23日晚,部分抗议者暴冲攻入“行政院”,遭警方驱离,抗议学生重新将主战场放到“立法院”。眼看着争议持续难解,台湾52个工商团体召开联合记者会,针对这种情势表达忧心,呼吁各方冷静对话化解争议。随后,马办表示,“立法院”陷入瘫痪,影响运作与“政府”施政,马英九愿意在不预设任何前提下,邀请学生代表就两岸服贸协议议题对话,化解当前僵局。但抗议学生随后不断“加码”,让马“政府”对话的希望落空。台湾12个重要工会团体则发表公开声明,力挺服贸协议。

上周,“立法院长”王金平四度召集朝野协商,希望可以解决反服贸群众占领主席台的僵局。但最终全部破局,王金平除了呼吁“大家要共同面对、共同努力、共同解决”,并没有实际作为。

为了化解僵局,马英九上周第二次举行记者会,正面回应抗议群众提出的诉求,但坚决拒绝“退回服贸”的要求。抗议学生和反服贸团体昨日按照计划,以凯道为中心,将示威行动扩展到台北街头。

有专家指出,这次的“占领”行动,实质上是台湾政治、经济与社会矛盾的共同爆发,导火索是服贸协议的审查,但深层次却是蓝绿斗争、政党内斗与不同群体利益纷争综合作用的结果。

多元的社会需要多元的声音,有“反服贸”的人,也应该容许“反反服贸”的声音,“反”是为自己发声的一种方式,但再怎么合理的诉求,一旦采取非法暴力的手段,就会失去正当性。正如马英九所言,希望大家能够用理性和平的方式表达诉求,努力找到彼此都能够接受的方案,让争议和平落幕。

东南网3月31日 海峡导报特约撰述人:王建民(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

最近,台湾岛内激进学生发起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浪潮,引起很大争议。观察这争议,出现一个非同寻常的怪现象,不了解服贸的激进学生成为反服贸的主体,不懂服贸的文化与艺文界人士支持反服贸学运,而真正了解、与服贸利弊直接相关的工商界、企业成为支持服贸的最强音,从而出现:“内行支持,外行反对”;“专业者支持,非专业者反对”,可谓台湾“另类奇迹”。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一个经济问题,台湾社会出现的不论是所谓“反服贸黑箱作业”或退回服贸,还是认为服贸对台湾经济产生巨大负面冲击、影响数百万人就业等论调,完全是无稽之谈,完全不了解国际社会经贸谈判规则,不了解一个经济合作协议所应付出的代价与获得巨大利益之比例。在岛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的论调,之所以将一个好的服贸协议污名化,完全是绿营媒体与绿营政治人物宣传与误导的结果,也是马当局没有自己的媒体与舆论阵地从而失去话语权的结果。

服贸协议是好是坏,是利大弊大,谁最了解,谁最清楚,显然不是大学生,不是非专业的艺文界人士,而是企业家,是工商界。令人不解的是,与服贸协议并无太大直接关系(未开放大陆民众在台就业)、一问三不知的学生成为反服贸的主力军,成为主导者。显然,这一现象不单纯,背后有绿营政治势力的强力支持与运作,从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发布包围“立法院”号令到绿营“立委”协助激进学生占领“立法院”,从民进党“五巨头”静坐支持学生到为学生“3·30大游行”租用抗议场地等,都有民进党的操作痕迹。可以说,反服贸的激进学生,根本就不懂服贸,不了解服贸,只不过是绿营“反蓝”、“反马”、“反中”的先头部队,这些抗议的学生领袖不少就是民进党政治人物的助选员,而且预计也是未来民进党的政治精英。

更让人意外的是,也不懂服贸的台湾艺文界许多人士纷纷表态反服贸或支持反服贸的学生运动,并发挥了重要影响力。其中不少艺文界人士是两岸经济合作或ECFA的受益者,在大陆赚取大量人民币,却莫名其妙地反对创造两岸更多发展机会的服贸协议,支持反服贸的学生,令人不解。可见,反服贸者,多为外行,多为政治语言,少有专业论述。

另一方面,在这次反服贸学潮中,真正了解服贸及其利弊得失的台湾工商界、企业界,普遍表达了支持服贸的立场与态度,成为维护“服贸正义”的最强音,与激进学生、部分知名艺文界人士反服贸行为形成鲜明对照,也成为这次服贸争议的一个怪现象。孰对孰错,谁爱台谁害台,历史必有定论。

东南网3月31日 海峡导报特约撰述人:潘锡堂(淡江大学陆研所教授)

台湾部分学生持续占领“立法院”议场瘫痪其运作,马英九则已释出最大诚意,希望与学生代表对话,但学生非但没有同意反而加码提出要求。学运已从“反黑箱服贸”,到反服贸协议再到“逢中必反”、“逢马必反”,诉求与目的和绿营严丝合缝。倘若抗议学生只知一反再反,致使僵局难以化解,其角色与立场就得面对社会检验。

此次抗议学生声称代表人民,其实并没有任何民主程序授权抗议学生作为人民代表,遑论经由民主程序授权抗议学生占领“立法院”、入侵“行政院”,让社会不得不检视抗议学生背后所代表的力量。

网路上流传学运领导人的“从政经历”,林飞帆、陈为廷、魏扬三人都曾经担任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的竞选干部,声援抗议学生最积极的若干教授的“政治色彩”不是民进党籍就是亲绿,充分体现他们对于服贸的理念偏向绿营则可合理推断。

就抗议学生的诉求来说,学运一开始主打的是“反黑箱服贸”,但在“政府”与媒体揭露已举行过20场公听会、250次讲通说明会后,抗议学生又将诉求转为“反服贸协议”,其态度与民进党始终不愿进入逐条审查程序如出一辙。抗议学生又喊出“退回服贸协议”,则与台联党“立院”党团主张站在同一阵线。

令人痛心的是,民进党唯恐天下不乱,扬言发动群众包围“立法院”;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等台面人物更到场把学运当成争取选票的场域。此次学运的学生领袖不是白丁之辈,但认事说理却极度偏狭,其背后原因耐人寻味,更值得细究。

占领“立法院”议场的学生领袖却未必是出于无知,煽风点火的民进党“天王们”更绝非出于无知,彼等皆明明知道这是将台湾带上绝路,但为了党争,他们不惜葬送台湾。

民进党与反服贸运动则已呈现“相互绑架”的矛盾。民进党借此来收编支持者;但这场反服贸风暴中的“反中”因素,却也使民进党近两年来在两岸和解政策上的努力有彻底化作泡影之虞。陷入自我矛盾的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等,捧红了林飞帆、陈为廷等几个名字,但民进党将如何面对两岸的未来?

因为这次诸多领头的学生来自绿营或与绿营关系密切,而那些教授,也大多是绿营团体的人。大家在看待这一事件时,应该从真实面称它为“绿色学运”,否则将侮辱学运的神圣性。民进党的政治领袖,包括蔡英文、苏贞昌,其实应对是否赞成两岸服贸协议向人民立誓、对历史负责。

3月30日,反服贸学生团体号召10万人“黑衫军”上凯达格兰大道表达诉求,据台北警方统计,现场人数已突破11万。目前,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仍在进行中,反服贸学生团体、民进党、“立法院”、马英九是这次事件的主角。此次反服贸运动最终将如何落幕、服贸协议能否通过,走向正在清晰。

此前,马英九为应对反服贸,已经召开两次记者会,一次比一次释放更多善意,但反服贸学生领袖以马英九未达到学生要求为由继续上街游行。“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多次主导“立法院”党团协商,但国民党、民进党党团相互抵制,朝野协商无法进行。反服贸可谓进入了一个僵局,无论是反服贸还是支持服贸,还是得回到一个最古老的政治学话题:妥协是最高的政治智慧。

各派政治力量相互妥协、互让台阶是台湾民众所需面临的重大政治议题。目前,服贸争议妥协的曙光已经开始慢慢出现,各派政治议题的焦点也逐渐明晰化。

3月30日傍晚,马英九已经开始正面回应反服贸学生的四项诉求,除了拒绝“退回服贸”外,其他三项诉求“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先立法再审服贸”和“召开公民宪政会议”,马英九做出了正面回应。对于反服贸学生来讲,由于活动已经持续近两周,学生内部的矛盾也开始显现,学生冲击“行政院”和“立法院”的行径并不符合民主价值,因此骑虎难下的反服贸学生团体代表也开始在思考如何体面退场。

占据“立法院”议场的反服贸学生团体代表林飞帆就表示,只要朝野“立委”满足“推动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法制化”、“立法院应先完成监督法制化,再处理服贸协议争议”和“立法院程序委员会不阻挡监督法制化的各项提案,并于最短时间交付审查”这三点承诺,学生团体就可以退场。民进党也由一开始的“反服贸黑箱”诉求转变为“先立法再审查服贸、道歉认错、承诺不祭党纪、回归‘国会’自主”。

显而易见,各方政治势力角逐的议题开始聚焦:服贸协议重审,两岸协议监督法制化等。当然,这一切考验着台湾民众的政治智慧。

□吴伟金(365体育手机版: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生)

东南网3月28日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 陈先才(厦大台湾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长)

近期,台湾社会内部对服贸协议问题的分歧与对立不断加剧,引发部分激进学生的“占领”行动,此举不但使服贸争议的性质由经济议题演变为政治议题,而且也导致马英九当局陷入空前的执政危机中。

客观而论,台湾社会对两岸服贸协议持不同立场本不奇怪,但部分学生及民众却假反服贸之名,行占领公权力部门等暴冲活动之实,这说明部分民众在服贸问题上已完全偏离了理性的轨道。这对于台湾社会未来发展而言,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讯号。

对于两岸服贸协议议题,各方应理性看待,否则将会持续撕裂台湾社会,甚至陷台湾社会经济发展于更大的困境之中。客观而论,服贸之于台湾,显然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利好一面不容忽视。台湾各方应以更为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两岸服贸,并在持续沟通的基础上形成某种共识,这或许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首先,台湾内部对两岸服贸协议要以客观而非主观的态度来对待。支持服贸协议的,也要认知到服贸并非万能灵丹,当然不能解决台湾经济发展的所有难题。反对服贸的,既不要过于夸大服贸协议的负面冲击,更不要凭空捏造事实,歪曲真相,完全从意识形态层次来横加否定。事实上,台湾经济困境之根源并非两岸开放,而是台湾内部因素所致。

其次,两岸合作在整体上当然对台湾经济长远发展有正面加分效应。大陆作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腹地,如果台湾不能与大陆经济进行有效的整合,则不仅会限制经济发展空间,更可能会阻碍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事实上,包括服贸在内的两岸经济协议当然有助于这种整合,特别是为台湾经济抢占大陆市场,夺取更高战略高地提供重要的奠基效应。

再次,尽管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相对和缓很多,但两岸之间的互信基础仍然严重不足。两岸通过服贸等非敏感领域的合作,将有利于增强两岸合作的信心,有助于增强两岸互信的基础。

当前,台湾社会之所以出现反对服贸协议之暴冲行为,其关键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则是台湾社会蓝绿意识形态之对立情绪仍然比较严重,所谓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此种局面始终存在于台湾社会,随着选举日程的逼近更趋严重。特别是绿营内部对于国民党的两岸开放政策始终持为反对而反对之立场,而非基于台湾利益增进之角度,这才是台湾内部的最大困扰之所在。二则是台湾民间社会对大陆仍然有相当程度的误解,甚至是带着意识形态之特定立场来看待两岸服贸协议,这是导致部分民众反对服贸的重要原因。三则是台湾部分民众缺乏大局观念。事实上,两岸合则两利,斗而两败。服贸协议其实只是两岸经济合作中的一个小部分而已,两岸经济合作应该更多地从合作利益之角度来对待,而非用政治思维和意识形态视之。

东南网3月27日 海峡导报特约撰述人:盛九元(上海社科院台研中心执行副主任)

2013年6月21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上海正式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及其附件,这是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第一次达成直接涉及两岸经济领域合作具体安排、对双方予规范和约束的协议,对于深化两岸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协议内容看,两岸依据自身的经济发展规模、结构、特点和可承受的范围确定开放的时程与领域,总体而言,协议对两岸均是“利大于弊”的。

台湾的发展需要服贸协议

台湾属于“浅碟形”经济形态,再加上本身的市场有限,对外贸的依赖度极高。自2002年1月1日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已经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因此,通过市场的开放创造更加公平、自由的环境是台湾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建构创新型经济体的核心条件。

与发达经济相比,台湾服务业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内需服务为主、国际竞争力有限、传统服务业态比重高、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有限等。且台湾服务业比重的迅速提升与制造业加速外移、海外生产比重高密切相关,再加上政策与功能的限制,缺乏延伸服务,导致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收缩,制约了台湾服务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升,服务业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也相对有限。而两岸服务业合作的最大利基就在于使台湾的服务业得以延伸至大陆,使其发展空间和领域有效扩展,进而带动就业状况的改善。

服贸协议的冲击可控

整体而言,台湾2012年服务贸易值及出口值排名分别由2011年的第26及24名降为第27及26名,贸易值远远落后于新加坡、韩国及中国香港,显示台湾服务业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毋庸讳言,任何经济合作协议一定是有利有弊的,关键在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从两岸服贸协议的具体内容看,无论是开放的项目、市场开放的进程、开放的领域还是从国际比较等角度看,大陆的让步均远大于台湾。江宜桦指出,大陆开放项目不但比台湾多,而且是比照或高于WTO水平,而台湾承诺开放的项目并没有超过WTO的要求,“换句话说,任何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对台湾比较有利的协议”。但是这种开放的诚意却被刻意扭曲,绿营甚至提出涉及48项产业的重新谈判清单,几乎涉及两岸协议内容的57%,意味着协议必须推倒重来、两岸必须重新谈判。即使不论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复杂程度,仅就时间而言,在面临中韩FTA谈判日益加快的情境下,台湾能否拖得起、企业能否等得起、民众能否熬得起?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可能受到冲击的产业,台当局从ECFA签署时就设有“因应贸易自由化产业调整方案”,已开列952亿元新台币的预算扶植弱势产业。当然,这些举措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和充实,以因应情势的变化。由此可见,服贸协议所带来的冲击和损害应是可控的。

延宕不决背后是政党算计和角力

自服贸协议签署后却在岛内引发巨大的争议,究其因大致有三:一是缘于台湾内部的政治结构痼疾,即“立法”与“行政”的权力边界不清晰,导致所谓“监督权”的争议不断,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对服贸协议本身利弊的探讨;二是岛内选举至上的政治氛围,导致“只有蓝绿没有是非”的政治对立情绪,对于由当局主导达成的协议,绿营势力必然全力抵制;三是反对势力利用部分受损产业的反弹和民众对当前经济情势不满的情绪,试图形成新一波“倒马”风潮。这种隐含在经济议题背后的政治算计才是服贸协议延宕、对立、激化的关键因素。但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损害的台湾经济和民众福祉又有谁在关注?谁为此负责?谁承担后果呢?

?
?

东南网3月26日 海峡导报特约撰述人:邱毅(国民党前“立委”、台湾“揭弊天王”)

服贸协议所引发的学运愈演愈烈,战场由“立法院”到“行政院”、国民党中央党部。

由民进党主导的5大理由

这场学生运动其实是民进党幕后主导的政治运动。我之所以持这种看法,归纳有五点理由:一是学运的几个领导人物都出身于民进党青年党部或蔡英文的“大选”青年军,在过去几年各场社运抗争中无役不与,称他们为政治学生或职业学生绝不为过。二是学运的参与者多被流窜于网络懒人包的谣言所蛊惑,而谣言的制作中心就是民进党御用的学者、教授、律师。三是3月18日先由民进党公职人员安排学生进入“立法院”院区,与院外抗争学生里应外合,最后选择戒备最松的青岛东路侧门突破,进而占领“立法院”议场大厅。四是学生聚集场所之各种补给饮水,均来自民进党“立院”党团和公职人员。五是学运场合随时可见民进党“天王”或公职人员身影,或参与或指挥或协调。

为何民进党要鼓动学生?

民进党为什么要鼓动学生,制造出祸乱台湾殃及两岸的反服贸暴动呢?首要的原因是“反马”。马英九极力推服贸,除为增进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外,更主要是为催生“习马会”,以建立其历史定位。既然马英九的策略目标明确,民进党自然不能遂马所愿。再加上马的支持度很低,社会反马极有市场和号召力,所以将“反马”与“反服贸”连在一起。

其次,民进党的“反服贸”就是“反中”、“反统一”。民进党以“台独党纲”为神主牌,为与国民党区隔选票,突显国民党“逢中必软”、“逢中必从”之形象,民进党高举“逢中必反”旗帜,并选择马英九急于强度关山的服贸协议为题材,当然有极大号召力。最后说穿了,民进党还是为年底“七合一”选战造势,并想夺取2016年“大选”的胜利。

学生为何甘于成马前卒?

民进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学生为什么甘于被利用成为马前卒?这些学生一则想藉学运博出彩,取得进入政治舞台的终南快捷方式,有些人更想顺势在年底参选议员。二则有些学生自觉竞争力不足,既不图长进又心怀自卑,生怕两岸更加开放,竞争不过大陆年轻人而被淘汰,刚好可以“反服贸”来做情绪投射,自然是趋之若鹜。三则有些学生瞎起哄图热闹。

学运该如何才能收场?

群众运动易放难收,主其事者想和平运作,但旷日费时一旦情绪失控,演变成暴力抗争,越过法律红线乃必然之结果,所以后来在学生攻占“行政院”后,台湾当局动用警力强制镇压,而学生多人被捕判刑,是可以被预测的收场。但国民党若不能速战速决,尽快平息此纷争,仍将成为此一学运的大输家。

党内人士将此次学运看成去年9月“马王斗争”的第二回合,这也是马王心结纠缠,双方私心作祟,所引起的社会必然想法。我认为马英九应先对王金平伸出友谊和解之手,敦请王金平召集朝野各党速开朝野协商,在目前服贸纷争中找出妥协的平衡点,使“立法院”恢复正常运作,服贸协议进入实质审查程序。一旦朝野和解,服贸黑箱污名立解,学生抗争变得师出无名,社会舆论媒体的支持度减弱,学运气势自然被压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终必散去和平收场。

解铃还须系铃人,反服贸学运解铃的关键在于马英九,其次是王金平,就看马王的政治智慧如何来化解这场大风暴了!

东南网3月26日 海峡导报特约撰述人:倪永杰(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发生于3月18日的台湾“反服贸黑箱”学生运动已持续9天,从占领“立法院”议场到攻进“行政院”,从瘫痪“立法院”议事到阻碍行政运作,此次学运已然变味,流血暴力只是开始,台湾政治僵局短期无解。

“占领”与民进党关系

曾几何时,台湾学运曾是威权政治解体的重要推手,也是台湾社会力茁壮成长的催化剂,引领台湾社会向上提升、向前跨越,走向多元开放。但如今学运已与进步、正义的价值渐行渐远,热衷于“逢中必反”、“逢中必闹”的政治游戏,不但沦为特定政党的附庸,更是少数人追求政治发迹的终南捷径,撕掉了学运神圣的面纱。

君不见此次学运的几位核心人物,如陈为廷、林飞帆、黄郁芬等都视出身社会学的亲绿学者为政治导师,有人曾经是蔡英文竞选总部的青年骨干,与民进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基因连结。有人因此声名鹊起,后势看涨,未来可能是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

此次学生运动所谓“反服贸黑箱作业”的理由与民进党如出一辙,仍然是数十年不变的“本马屠城”式的老梗,包括影响台“安全”、缺乏“对等”、抢了台湾业者生意饭碗等,没有一点创意,也根本站不住脚。

学生对服贸协议的不了解

事实上,服贸协议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续协商的一部分。服贸去年6月签署,因为民进党恶意阻挠而躺在“立法院”6个月动弹不得。民进党先是拖延,后又根本不让“立法院”审议。在“立法院”审查之前,台湾有关方面先后举办了20场公听会和1000多场说明会,称服贸“黑箱作业”不知从何说起。

服贸协议于台湾绝对是利多。大陆对台开放80项,高于台湾对大陆开放的64项,高于大陆对WTO承诺开放的项目,而台湾对大陆开放的项目低于对WTO的承诺。民进党谎言服贸影响台湾500万服务业业者生计,事实上台湾对于陆资、人员赴台投资服务业设置种种限制,几乎没有任何赢利的空间。服贸协议实施的结果,只会加速台湾服务业者进军大陆市场,如鱼得水,大陆服务业在台湾的发展空间微乎其微。多数学生不知服贸为何物,不清楚服贸协议对台湾服务业发展、对台湾参与区域经济集成的正面意义,不清楚服贸协议为台湾年轻人带来的机会。

盲目“反中情绪”的宣泄

反服贸的根本原因在于“恐中仇中”、“逢中必反”。在李登辉、陈水扁及民进党政客长期“台独”灌输、“台湾主体意识”的教化下,少数青年学生已然无法自主思考,陷于民进党的“反中”框架难以自拔。面对大陆崛起更是彷徨四顾,内心焦虑,唱衰大陆,自甘闭锁。更有学运人士呈现“后皇民化”人格,谩骂“支那猪滚回去”。曾是台湾理想、正义、进步化身的学运怎么萎缩为原教旨主义者、“台独”基本教义派的集合,充满了焦虑、不安全感,感染上民进党“逢中必反”、“逢中必闹”的病毒,只要碰上大陆事务,立刻发作,反对到底,不惜焦土抗争。此次反服贸学运,就是此种“反中情绪”的集体宣泄。

民进党“天王们”岂能放过此次表演良机?!苏贞昌直接喊出“胜选”口号,蔡英文早就主张民进党应该加强与学运、公民运动的连结,试图将此次学运作为她参选党主席的热身运动加以绑架,以利于她的选情。无奈学运失控,血溅街头,最后必然影响到民进党2016年前走完“最后一里路”。

台湾如此政治僵局,对两岸关系必然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关注服贸协议命运,通过是迟早的事,但是在什么情况下通过有待观察。协议内容是否被修改,大陆可否接受已签协议被否决或重新协商,这考验两岸双方的智慧。

3月18日起台湾发生“服贸风波”,数百名台湾反“服贸”示威学生强占“立法院”等岛内公职机关。台湾当局昨日凌晨开始清场,双方肢体冲突造成70人受伤。此事既是蓝绿两营激烈对抗的最新舞台,得到绿营“四大佬”的集体站台,亦系台独势力及其背后势力从中作祟。

值得大陆民间关注和深思的是,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签署的“服贸协议”,为何迄今被卡在了台湾“立法院”?“服贸协议”全称是《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两岸签署服贸协议的参照蓝本是2003年大陆与香港签署的同类协议,其签署的动因,缘于大陆与香港签署协议后服务业深度发展带来的共赢事实。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作为位居一体化最活跃的东亚地区的大陆和台湾,只有顺应时势,联手打造开放的现代服务业市场,才能共谋发展,实现互利双赢。这也是台湾当局冲破岛内各种政治干扰,最终与大陆签署服贸协议的动力所在。

服贸协议的实质内涵是,大陆与台湾互相有条件开放部分现代服务业市场。正常情形下,互相开放市场总要遵循对等原则,不过,考虑到台湾经济结构、市场局限性包括市场容量有限,以及台湾经济多年裹足不前的客观现实,为更多照顾台胞利益,以大陆经济巨大体量和稳健增长带动台湾经济走出低谷,在签署“服贸协议”时,台湾对大陆开放服务项目只有64项,大陆则对台湾开放80个服务项目。至于双方的开放幅度,大陆则明显高于台湾。

如果服贸协议在台湾“立法院”早一天获批,台商台资即可在大陆合法从事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云计算大数据开发服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咨询服务、现代会展、律师服务、会计审计服务、资产评估服务、金融、信托、保险、再保险、基金投资与管理、高端医疗、高端教育培训等一系列利润远高于传统服务业的现代服务业。应该说,这既是大陆善意之体现,亦是台商台资所梦寐以求之好事。

天下时与运,风水轮流转,改革开放初年至1990年代,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是大陆学习的榜样。2002年是中国入世元年,台湾经济占大陆比重高达23.8%,到2013年这个比例仅为4.6%。若论经济总量,去年大陆已是台湾的20倍,在大陆属中等发展水平的河北省,经济总量也已超过台湾。换成国际视角,1990年代末,台湾经济与韩国尚可一比,到如今,用马英九的话说,台湾已落后韩国整十年。台湾经济若想“梅开二度”,与大陆联手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必须选项,亦可事半功倍。

2013年两岸贸易1972亿美元,其中台湾向大陆出口1566亿美元,台湾顺差高达1160亿美元。然而,在台湾1566亿美元对大陆出口中,服务贸易只有区区百亿美元。眼下,大陆正义无反顾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市场之大,令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及一些欧美国家垂涎欲滴。这些足以说明,当台湾对大陆实物出口已顶到天花板之时,大力开拓大陆现代服务业市场实乃“时不待台”。难怪马英九心急如焚地对学生直言:“服贸协议”再拖下去,韩国最开心。

台湾经济产出的70%依赖出口消化,放眼全球只有大陆市场依然潜力无限。台湾经济要摆脱十年徘徊,与大陆联手发展现代服务乃势所必然。眼下,岛内市场高度饱和,台湾大学生起薪已跌至每月5000元人民币,而物价水平则远高于大陆,如果“服贸”继续难产,最吃亏的正是台湾的年轻人。“球”在台湾手里,如何迈出下一步取决于台湾,大陆有诚意耐心等待。

钱塘人(上海 学者)

东南网3月24日 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林靖东

24日早上,台湾“行政院”,像被飓风扫过一遍,一片狼籍。

凌晨4点,“行政院”正门,高压水龙头一遍遍冲水,警员把湿淋淋的学生一个个抬出现场。

凌晨7点左右,那条“走九遍”的忠孝东路上,警民爆发冲突,打成一团。最后,警察用盾牌组成人墙,一点点向前推进,驱离!

TVBS的记者,因为在拉摄像机的线时弄翻了垃圾筒,马上被贴到脸书上污为“TVBS记者翻倒垃圾筒制造暴动假象”;一名民众因为被驱离不爽,对着现场一位摄影记者发飙:“你是‘水果报’的是不是,干吗用屁股顶我?我要告你”;还有一位摄影记者,被人群痛殴,头破血流。到了晚上有消息说,170多人受伤。

然而,这些,都还不是最糟糕的。

我看到一个年老的妈妈,对着冲突的人群不停“拜拜”,她的声音被躁动的声音淹没;一个爸爸,在“行政院”门口心碎地大叫:“我的孩子在里面,我要进去带他出来!”

我不知道,那一夜,那些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度过的?

我听到一个女生说:“我妈妈打我的电话都要打爆了,我告诉她,我没有去那里啦,我在青岛路这边。”

孩子,请让你的父母安心好吗?

我看到,曾经的“红衫军”林正杰,在“脸书”上无不忧心地说:“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朋友的孩子。”他并正式为自己,在2006年的CALL IN节目中打人道歉,他说“对当事人我赔了100万元新台币也被判拘役”,但还缺少一个正式的道歉。

其实,从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开始,就有人在纵容这种目无法纪的行为。进入“行政院”的女生轻松地说:“半抗议半观光。”孩子们不但破坏公物,还把抽屉翻了个底朝天,连工作人员暂时放在办公室的零钱、零食都有遗失。这种行为,在他们看来,是调皮捣蛋,仿佛忘记他们自己已经成年。

对于学校宣布停课,台北市议员王鸿薇也在“脸书”上表示,老师领的是纳税人的工资,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去上学,就不能停课。

24日,“立法院”周围抗议的人少了很多。我相信,过了这一夜,台北人将更加成熟,更加努力去维护法制社会。

而孩子们的父母,也会更加坚定地用手中的选票,去选择那个守法、能给他们带来和平、带来未来的政党。

包括学生在内的部分台湾公众反对两岸服贸协议,但实际上,其中大多数人对于服贸协议具体有哪些内容根本一片茫然。互联网形成的新意见广场,提供了一个动员平台,让情绪表达代替了对服贸协议的公允讨论。

随着两岸服贸协议开始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进行程序审核,一些台湾学生连日来持续“戗声闹场”,继立法机构被学生占领后,23日晚,更发生了学生冲击并占据台最高行政机构,遭警方驱离的事件。

针对学生的这次行动,台湾各方都展开了政治角力,国民党和行政部门方面态度较为强硬,称学生逾越底线,马英九至今仍拒绝与学生对话;立法院王金平则态度较软化,有论者认为,王在借机把此事作为与马英九及民进党政治角力的政治筹码;而民进党试图凭借学生的力量进行政治收割,绿营天王纷纷到场为学生打气,不过,学生表现出的过激行为,或将让民进党进退两难。

围绕服贸协议的“博弈”,与台湾地区的政治生态不无关联。今年下半年,台湾地区将进行“七合一”选举。这是影响台湾地区现有政治版图和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战役。服贸协议的送审,为政治攻防提前布局提供了一个现成靶子。两岸关系本就是台湾地区不同阵营之间进行区隔的主要界限。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事关两岸关系未来的服贸协议,就此被过度意识形态化。

包括学生在内的部分台湾民众反对两岸服贸协议,但实际上,其中大多数人对于服贸协议具体有哪些内容根本一片茫然。互联网形成的新意见广场,提供了一个动员平台,让情绪表达代替了对服贸协议的公允讨论。

那么,服贸协议对台湾地区的经济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对台湾中小企业形成冲击?从具体内容看,大陆方面在超过80个市场领域给予台湾地区高于WTO标准的开放,这延续了大陆一贯的“让利”思维,台湾地区有望因此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台湾地区的统计也表明,自逐步开放陆资赴台以来,在中小台企密集的制造业、服务业开放率已分别达到97%和60%,但是并未冲垮中小台企。实际上,两岸开放的历程表明,原本在台属于小企业的旺旺、康师傅等正是凭借大陆市场才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两岸具有相近的商业文化基因,双边年贸易额已达到近2000亿美元的规模,大陆多年稳居台湾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可以说,构建更自由开放的双赢市场,两岸独具优势。从历史经验出发,从台湾经济的未来出发,对于两岸服贸协议都不应该持有短见。台湾的一些政治势力以戒心对待大陆的诚意,期冀弱化与大陆的经济联系,既不现实也是对台湾经济和两岸关系最大的不负责。为了台湾和两岸的未来,期望各方能坐下来交换立场与意见,及早达成共识,让事件早日和平落幕。

□徐立凡(媒体人)

东南网3月24日 海峡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经济室主任 朱磊

3月18日晚,台湾一些学生与民众为抗议服贸协议及审查程序,突破警力封锁,冲入“立法院”大楼占据会场。23日晚,部分学生和民众又闯入“行政院”,遭警方驱离。

这次抗议团体占领“立法院”、“行政院”的事件,实质上是台湾政治、经济与社会矛盾的共同爆发,导火索是服贸协议的审查,但深层次却是蓝绿斗争、政党内斗与不同群体利益纷争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党间恶斗,绿欲寻机打蓝

一是蓝绿之争。这是岛内朝野两大政党之间在年底“七合一”选举前的政治斗争。

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对“立法院”尽快审查通过服贸协议持支持态度,但在野党民进党却极力阻挠。2013年6月两岸签署服贸协议后,苏贞昌一方面拒绝与马英九公开辩论服贸,另一方面公开表示:两岸服贸协议是“黑箱作业”,许多开放项目“严重伤害人民生计、威胁‘国安’”,必须“逐条、逐项严格审查”。而后,民进党不仅借办8场服贸协议公听会,将该协议审查时间拖延了近半年,党鞭柯建铭甚至在“立法院”审查服贸协议前放话:服贸协议在“立法院”通过概率“几乎为零”。

国民党为推动服贸协议尽快通过,避开民进党的纠缠,援用“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规定,直接送请“立法院”备查,不须逐条审议。此举一出,苏贞昌18日立即表示,民进党将发动“包围立法院”。当晚,在民进党“立委”参与下,抗议民众打着民进党党旗冲入“立法院”。此后,民进党台面上的政治人物,纷纷到现场给抗议民众打气,企图通过扩大冲突打击国民党,但在策略上并未站在占领“立法院”行动的第一线。


马王矛盾加深,致服贸难过

二是马王之争。如果没有这个层次的矛盾,作为“立法院”多数党的国民党,在“立法院”强行通过该协议并不难,而且即使“立法院”被民众占领,“立法院长”也可以动用“警察权”进行清场驱离。

但由于二人心结已久,加之去年马因王的“关说案”本想开除王的党籍,却没能成功,使马王矛盾加深。因此,王对马的处理意见并不理会,反而大唱反调,将“立法院”瘫痪的责任推回给马。

凑巧的是,“立法院”被占领的第二天,台北地方法院宣判王金平确认国民党党籍存在案胜诉,也就是说,去年9月11日国民党考纪会决议撤销王金平党籍的处分无效。但这并不意味着王的“立法院长”会坐得很牢,因为在他2016年1月任期届满前,国民党还可能继续上诉,马还可以利用党主席的权力不给王下次不分区“立委”的提名。

因此,对王而言,当然可以借服贸制马,马的声望降低,甚至因服贸风波应对不当导致年底“七合一”选举失败进而辞去国民党主席,那对王维持目前的政治地位显然是有利的。

两岸红利台岛内分配不均

三是利益之争。这是两岸经济合作红利,在岛内不同利益群体间利益分配的斗争。

两岸服贸协议使台湾服务业可以拓展有13亿人的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发展好处不言可喻。而且在服贸协议中,大陆对台湾开放80项,均大于大陆在WTO服务贸易承诺开放内容;而台方只对大陆开放64项,若与台湾在WTO所承诺的服务贸易内容开放相比,小于WTO开放承诺;台湾所获利益明显。且台湾当局的评估表明:服贸协议不会冲击岛内就业、不会造成陆资企业在台垄断、不会影响台湾安全。

虽然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的好处非常明显,但不可否认的,这些好处在台湾内部的利益分配是不均衡的。不同产业影响不同,竞争力较强的产业获益大于竞争力较弱的产业;不同阶层影响不同,在一些领域企业主获益大于受雇员工。

在复杂的利益分配中,虽然台湾当局制订了对受损产业的补偿计划,但可能受损或受益不多的利益群体仍有可能反对服贸协议。尤其是近年台湾经济一直不景气,民众对服贸生效后未来就业、薪资等问题更有不确定感,导致民进党有基础集结不少反对民众,投入到此次占领“立法院”的运动中。当然,岛内工商界主流意见还是纷纷表达希望服贸能尽快通过并生效。

基于以上的复杂情况,未来发展态势将取决于各方博弈的结果,短期内还是看不到形成共识、化解僵局的方案。

东南网3月24日 ?(福建日报记者 林娟)

18日晚,声称所谓“反黑箱服贸”的逾百名台湾青年学生突破警方防线,从侧门冲进“立法院”,进而打破“立法院议场”的玻璃门,进入“议场”,占领主席台,高呼口号、发表演说……“立法院”被民众占领,此乃台湾史无前例第一遭,不仅轰动岛内,也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

紧接着几日,“议场”内外一片混乱。为阻止警察冲入,学生们仿效绿营民代们惯用的方法,用椅子砌成“椅墙”挡住大门,将主席台后方的两扇门用铁丝捆绑,有人在场内抽烟、喝啤酒庆祝,手机、平板电脑等物品遗失事件一晚就发生约20起,“立法院”内公物受损,警察在执勤过程中被学生推挤昏厥送医。“立法院”外,打着“绝食”旗号的人在啃面包,地上纸巾、矿泉水瓶、牛奶袋等垃圾随处可见,飙车闹事放鞭炮者层出不穷,附近商家不堪其扰不得不关门闭市。

学生们为何愤怒到如此丧失理智?原因之一是不满国民党径自宣布把两岸服贸协议直接交付“立法院院会”表决;其次认为两岸服贸协议不利台湾经济。但事实与他们的认知颇有出入。

针对第一个原因,国民党团表示,那是“不得已的做法”。根据“立法院职权行使法”规定,各“委员会”审查行政命令,应于“院会”交付审查后3个月内完成;逾期未完成者,视为已审查。两岸早于去年6月就签署服贸协议,刻意阻挠该协议的民进党以“两周一场公听会”的“龟速”完成8场公听会,将时间技术性“拉长”,导致8个“委员会”直至上周才得以开始审查协议,但其间他们又采取“焦土抗争”战术,抢占主席台,争夺麦克风,与“蓝委”互骂推搡,妄想让服贸协议无法审议而胎死腹中。蓝绿双方僵持3天无解后,17日,国民党籍“内政委员会召集委员”张庆忠在一只麦克风被抢的情况下,拿出私藏的另一只麦克风宣告开会,表示服贸审查超过3个月,依相关规定视同已审查,送“立法院院会”存查,并宣布散会。台湾政治评论员赞曰:“张庆忠快刀斩乱麻的做法颇果决,一举结束了这场猴儿戏,将服贸协议的审议程序带进下一个阶段。”

但“绿委”及示威的学生却不认账。学生们认为,服贸协议不利台湾经济,这其实是对协议存在诸多误解。香港《大公报》举例说,比如坊间流传协议将开放大陆劳工入岛工作;大陆居民只要花20万美元就可移民台湾;陆资服务业入岛,将会冲垮台湾服务业……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服贸协议既没有开放大陆劳工赴台,更没有开放陆客移民。至于两岸开放服务业市场会造成竞争,此乃正常现象。目前岛内也有来自欧美的企业,为何独独惧怕陆资企业?其实台湾社会应该对自己有信心。服务业占岛内GDP七成,显示台湾服务业的发展较成熟,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大陆广阔的市场可为岛内业界提供扩充业务的机会,陆资入岛也可把台湾服务业的“蛋糕”做大,两岸互利双赢,何乐而不为?

面对学生们的恣意妄为,台当局“经济部长”张家祝心急如焚。他指出,由于区域经济整合、各经济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将陆续完成,如果服贸协议不能通过,对台湾经济冲击的后果在10年内,甚至最快在两三年内就会显现。示威者霸占“立法院”、瘫痪议事,看似占上风,殊不知台湾发展经济的时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消失在非理性的抗议活动中,受害的终究是全体台湾民众。

“台湾驻美代表”金溥聪20日表示,绝对不应容许任何人采取暴力强制手段占领“立法院议场”。民主法治社会不会姑息暴力,不会保护暴力,更不会去鼓励暴力。然而民进党团却明里暗里地为暴力活动当吹鼓手。18日晚,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游锡堃等绿营“天王”相继进入“议场”致意,并呼吁不能动用警察权对付学生,要求马英九立刻对此表态、道歉。更吊诡的是,平素钩心斗角、“王不见王”的这几个人还难得排排坐来了张合照。部分民进党民代更协助学生与警方对峙。

台湾主流媒体不仅批评抗议民众的违法行径是“台湾民主之耻”,活脱脱一场“民主闹剧”,更痛斥煽动民众占据“立法院”的民进党是幕后黑手,教唆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摧毁民主程序和破坏公共秩序,“这个罪行,民进党是无法回避的”;示威活动瘫痪议事,加剧社会对立氛围,可能会影响游客赴台观光的意愿和降低外资投资台湾的兴趣,如此下去势必拖垮台湾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