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若干难点问题简释)抗战精神: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 战争不仅仅是物质力量之间的比较,同时也是民族意志、民族精神之间的较量。没有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愿意为祖国奋斗献身的价值取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被充分激发出来,举国上下用血肉筑起一座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赴后继,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为了祖国利益不惜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四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必胜信念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心和顽强信念。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顽强抗击敌人,最终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离不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抗战环境中培育的延安精神、太行精神、抗联精神等,都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抗日将领和英雄群体,都是发扬抗战精神的杰出代表。

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抗战精神推动了中国人民迅猛觉醒,促进了中国人民空前团结,强化了中国人民不屈意志,坚定了中国人民必胜信念,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持续时间长达14年,如果没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作支撑,艰苦卓绝的抗战不可能坚持这么久。正如我们国歌所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所谓“新”,主要是说这是一道民族精神长城。它是无形的,却坚不可摧、不可逾越。这种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在抗战中凝聚起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动摇过,她成为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鲜艳旗帜。直到今天,她也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而奋进、前行、拼搏。

【国共两党在中国政治版图中此消彼长,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搭上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战的“顺风车”,而是在共同抗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更好地顺应了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走向。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名《西行漫记》)一书出版并广受好评时,世界开始意识到,在中国抗战的序列中,还有一支生气勃勃的重要力量,她就是中国共产党。

到抗战后期,国际舆论特别是美国舆论中,同情、赞扬中国共产党的声音越来越多。一大批外国记者深入红色苏区,普遍对中国共产党给予高度评价。而在中国内部,民主人士成群结队倾向共产党,也成为一道奇观,这在抗战结束后更加突出。与此相对应的是,掌控国民政府的中国国民党,则被赋予另外一种形象:腐败、低效、不得人心。在中国战区担任盟军总参谋长的美军上将史迪威,曾因一再抱怨国民党的腐败而与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决裂。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中国回忆录》中,也对中国国民党表示出失望。

这些脸谱化的描述当然不能反映中国抗战的全部历史,无论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国国民党,在当时严重受限的条件下,都为抗战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和中国国民党的正面呼应下,中国作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实现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结合,大兵团作战与敌后游击战相结合,政府主导的全民抗战与敌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从而使得中国原本岌岌可危的战争态势,得到了有效缓解。国共两党分工合作,带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军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并在中国内地扶植附庸政权的妄想。

假如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抗战将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展开,又会迎来什么样的结果?历史无法假设,但可以确定的是,艰苦卓绝的全民抗战,中国得以浴火重生,很大程度上是由新生力量步入前台并发挥起组织领导作用而实现的。

相较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无疑是一支新生力量——1921年才建党,1927年开始发动武装革命,真正发展壮大是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在中国政治版图中此消彼长,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搭上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战的“顺风车”,而是在共同抗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更好地顺应了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走向。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历史为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斗争,在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在国家频频告急、国土大量沦陷、一些国民出现悲观情绪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全力推动、支持和督促国民党政权坚持全民抗战,决不投降,极大鼓舞了国人士气。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及时撰写《论持久战》等充满政治和军事智慧的著作,有力指导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并通过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效促进了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还独立自主在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一手抓根据地建设,一手抓敌后游击战,令大量日伪军深陷人民战争的泥潭中。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清楚看到了共产党的卓越领导能力,感受到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希望,这为中国共产党树立起了很高的政治威望。

二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社会革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平等追求与民主愿望。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要推动国家和社会体制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中国国民党在“上层机构的翻转”上做出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政治权力集中的中央政权,但中国共产党在更为重要的“下层机构的翻转”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性进展。开展土地革命和平民教育,坚持群众路线,实行“三大民主”,让万千大众充盈起翻身解放的美好憧憬,产生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无上自豪感。以人民愿望和利益为旨归,沉潜到普罗大众中间的现代政党,自然会赢得普罗大众的亲近和拥戴。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兴起的经历,留给今天的最大经验和启示,就是要永远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从为人民谋幸福的起点出发,回归为人民谋幸福的目的。一个政党只有把人民真正放在心上,人民才会把她也放在心上。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才能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汇集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