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2016年春运

2016年春运从1月24日开始,至3月3日结束,共计40天。据初步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1亿人次,增长3.6%。其中,道路24.81亿人次,增长2.4%;铁路3.32亿人次,增长12.7%;民航5455万人次,增长11%;水运4280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

 资  讯 

“你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即时 | 2016-02-05 09:29

【近30亿人次的匆匆脚步,刻画着不变的文化轨迹,春运未尝不可视为当代中国的心灵史诗】

车辆承载着回乡的期盼,数据描绘了行车的轨迹。今年春运,大数据让这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短期人口迁徙,变得更加可视化。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统计是,向来是年前“往外走”的“北上广”,这次成了人口流入地,“逆向迁徙”开始变成了“双向迁徙”。以春运首日为例,北上广、北渝沪分别位列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前三甲,且北京和上海的流入流出都不相上下。

这让人想起那句听到每每会心头一热的话:“你在哪儿,家就在哪儿。”老家的院落有童年的记忆,接父母进城来可以感受到现代的气息。不管何种方式、去往何地,流动中国始终不变的主题还是“回家”。大家庭相聚也好,小家庭守岁也好,团圆相守诠释着家之为家的意义。相爱相扶、相帮相衬、相知相守,家庭结构虽然突破了大家族、大院落,但“爱相随、不离弃”早已跨越了岁月和距离。实际上,“拥有”才是最大的幸福,与多少平方米、是否豪华无关,一个属于“我们的地方”,不就是真正的家吗?

“回家”,两个字如此牵动人心,正是因为流动时代,这是一个情感归属。年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制成电影版《舌尖上的新年》登上大屏幕。其实,“舌尖”何尝不是“心头”?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中,饮食往往与家、与乡相连。当“固态社会”变成“液态社会”,个人获得了发展空间,却也与过往的时间少了些情感羁绊。最简单的吃食都蕴藏着最复杂的情愫,正如《舌尖上的新年》里一家人朴素的呼唤,“过年了,回妈老汉屋头吃饭”。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不知道异乡团聚之时的“家里饭”,能否填满在外打拼的游子们一年乃至几年的期待?

而“回家”二字,背后更有一个“文化”的概念。哲学家说,“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如果舌尖上的家留住人的依恋,那么,家乡和故土才让文化的根脉成为“连续的统一”。还记得小时候拎着浆糊桶,跟在大人后面贴春联;除夕夜前,一拨又一拨的同姓人去祭奠祖辈。多少年过去了,父辈头发花白,少年长大成人,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有哪些习俗、有什么禁忌、如何对待长幼,这些无不始于从小的耳濡目染。家,给了一个人认知社会关系的一束光,也在无形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一粒种。春运到来,近30亿人次的匆匆脚步,刻画着不变的文化轨迹,从这个角度说,春运未尝不是当代中国的心灵史诗。

慰藉情感、滋润心灵、赓续文化,“家”是个关键。房子不住人就容易年久失修,它需要温度和人气,而家正是聚集人气的地方。所谓家国天下,家是社会的细胞、国家的肌理,“回家”也是在为国家为社会涵养人情、人气和人味。也许在外打拼很苦,家人会轻声安慰;也许工作很忙,回家就能靠岸;也许心里藏着城市的孤独,乡音乡情最能让陌生融化。情至深处则是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终究,离不开的还是人情人心。

这一年,有人哭、有人笑、有心酸、有成绩;这一年,有遗憾、有长进、有擦肩而过、有一见钟情。不管怎样,幸福或者是孤独,回家吧,抱一抱父母、诉一诉辛苦、拍一拍灰尘、等一等安抚,再无言的眼神交流都诉说着流动中国不变的情愫。而来年,还是有不止的奋斗,不变的归途。

“高铁转运”开启春运应急新模式

即时 | 2016-02-04 10:30

春运已进入节前高峰,为缓解因极端天气导致广州火车站列车晚点带来的旅客运输压力,尽快恢复广州地区铁路运输秩序,经铁路、属地政府、公安、武警、交通、通信等春运保障部门的通力合作,广州火车站实行“高铁转运”模式,铁路总公司紧急征调相邻铁路局4组高铁列车,于2月3日临时加开广州南站往韶关、郴州方向的8趟高铁列车,转运广州站受晚点影响较多的同方向旅客近万人。

2016春运开始以来,因受北方持续雨雪天气影响,广东地区春运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列车不同程度晚点,广州站、广州东站出现旅客滞留现象。为把恶劣天气对春运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各方面迅速行动:火车站方面加强了对人群的分流引导,设置了多处围栏,合理引导客流;广铁集团启动三级应急预案,采取压缩列车到站检修时间、增开列车、加强信息发布等紧急措施。在此基础上,加开8趟高铁列车,启动“高铁转运措施”,为缓解旅客滞留作了新尝试。从这次行动来看,有几点成功经验,值得肯定。

一是火车、地铁、高铁的无缝对接,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地铁开运输专列,从火车站接送“特殊旅客”,直达高铁站。增开的高铁准时出发,将旅客送达目的地。比如,原本7:31由广州火车站始发、前往韶关的K6512列车旅客,昨日上午7:14坐上地铁输运专列,很快抵达广州南站,搭乘G6560高铁列车,于上午8:45发出,9:37抵达韶关,比原K6512到达时间10:09还早了不少。普通列车变高铁,且还不增加旅客费用,免去候车之苦、得以提前抵达,受惠旅客的心情大概可以用“意外之喜”来形容。

二是组织得力,各部门密切配合,工作有条不紊。广州南站列车开行间隔时间平均为6.5分钟,高峰时段每5分钟开行一趟。在这种情况下加开列车,打破了原有运输秩序的平衡,对铁路运输调度组织提出挑战,难度可想而知;开地铁专列,地铁二号线、五号线列车在地铁广州火车站站双向“飞站”,也同样存在调度、管控情况。这些都有赖广州市春运办协调,广铁集团、市公安局、市地铁公司、属地政府等单位的通力合作。

三是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到位。要让处于分散状态的广大旅客配合组织部门的“高铁转运”计划——由广州站集中搭乘地铁专列至广州南站,再集中进站候车和乘车——信息获取至关重要。今次行动,铁路部门和广州市春运办将采取发送短信通知、各种媒体平台宣传、车站广播等各种方式,告知转运旅客。应该说,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实战演练。

四是得到旅客和广州市民的配合,保障了转运有序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转运行动,如果没有旅客大力支持与配合,困难可能会大得多。旅客的理解与支持是成功的前提,也是后继保障。相关部门提醒旅客,必须听从铁路和地铁部门工作人员的统一引领,不要自行前往广州南站乘车,也不要轻信无关人员的不实信息。同时,广州市民也对地铁“飞站”所带来的不便给予充分理解和配合。

“高铁转运”措施,彰显其正面效应。一者,有效地缓解了旅客滞留现象。和前些天相比,昨天上午,广州火车站滞留人群大为减少,进入广场候车的人群流动有序,公安部门也不再通过障碍物和人墙定时限制客流。二者,急旅客之所急,让旅客早日回家过年,不但温暖了旅客的心,也获得公众的赞许,网上赞声一片,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三者,开先河之举也为春运应急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为处置同类情况增加了实战经验,这点弥足珍贵。

春运正渐渐远离“大包小裹”

即时 | 2016-02-03 09:37

40天,超过29亿人次的旅客发送量,几乎相当于全国人口整体迁移两次——据媒体报道,这就是2016年的春运图景。然而,伴随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这场全民大迁徙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拥挤的人群、急促的脚步、疲惫的身影……表面看,现在的春运和10年、20年前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实际上,从购票开始一直到推开老家的大门,很多细节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春运旅途上的改变,可以窥见这个时代的变迁,窥见正在发展、进步的中国。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当年通宵在火车站排队买票的场景,但是现在走进国内大多数的火车站,不少都是冷冷清清的样子,因为随着互联网购票的兴起,很多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买到火车票,免除了以往在火车站排队的辛劳。

购票方式的改变,只是春运之变的一个开始,更大的变化是回家的方式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以前绿皮火车是春运的主力,现在高铁、动车正在成为主流。交通方式上的改变不但意味着回家的道路更舒适、更顺畅,最重要的是回家的时间大大缩短,效率大大提高。

除了高铁和动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尝试以网络拼车的方式回家,这是一种更新潮、更经济、更便利的回家方式。在各种约车平台上,跨城出行的乘客只要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平台就会自动按里程计算出价位,行程发布后,车主如果觉得价格合理就可以接单。这种从门口到门口的回家方式,虽然目前还只能算是一种“非主流”,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进一步增加,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谁敢保证它不会成为未来春运过程中的生力军之一?它的出现除了给拼车者带来方便,客观上也分流了部分飞机、铁路的客流,成为主流交通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

春运旅途的另一种变化,就是年货。以前回家,我们既要给自己带各种行李,同时也要给老家的父母亲人准备各种礼物,人人乘车都是大包小包,既增加了赶路的负担,还要担心中途丢失,但随着快递业的飞跃式发展,现在很多人都是通过快递公司寄送行李和年货,人还没有到家,年货就已经到家了。

今天的春运仍会有一些让公众不满意舒心的地方,比如有些地方的火车票仍“一票难求”,有些打工者还要在寒冷的天气里骑摩托车几百公里回家。而我们共同期待,今后,春运的旅途能更畅通和舒适。

十万旅客滞留是一次应急能力大考

即时 | 2016-02-03 09:01

春节临近,每一条回家的新闻都揪动人心。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日前通报,2月1日南下广东部分列车出现不同程度晚点,导致广州火车站和火车东站多趟始发列车循环晚点,致使有近10万旅客聚集在火车站广场周边,人员密度非常高,有个别乘客冒着风雨在广场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因连日来北方雪情不断加大,与广东毗邻的多省也出现大范围的冰雪天气,给铁路运输造成不利影响,各干线部分区段列车被迫限速运行。

对那些滞留于广州火车站周边的10万旅客来说,此时他们最望而不得的,显然是那一趟久久不能正点抵达的火车。有个别乘客冒着风雨在广场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我不能想象,寒冷的天气之中,风雨交加的广场之上,那些试图回家的面孔,在此刻有着怎样的五味杂陈。唯愿火车能够尽快地到来,让那些焦虑的心情得以缓解。

造成此次大量旅客滞留的关键因素,是连日来北方雪情不断加大,与广东毗邻的多省也出现大范围的冰雪天气,而天气预报显示,从2日开始,这些地方的冰雪天气就得以逐渐缓解。如此之后,大量旅客滞留的状况当能得以慢慢解决,他们应该能在年前回到家乡,见到白发爹娘和年幼子女。不过,我仍然以为,不应将10万旅客滞留仅仅视为某种交通现象,它其实更是一次对春运应急能力的检验。

这是不难被想象的事实。10万名旅客滞留于火车站周边,乃至短期间可能难以知晓火车具体发车的时间,从物质层面而言,这10万名旅客就是庞大的日常用品消费人群,必将对周边商铺经营带来压力;从心理层面而言,当回家的心理诉求长期不能得以满足,众多旅客很容易衍生出烦躁、愤怒等异常情绪;从社会治安层面而言,大量的人群聚集,则暗藏着社会治安的隐患,很可能发生踩踏事件、安全事故。如何来迅速出台应急举措,加以应对,这是一个检验。

新闻亦有提示,面对火车站地区出现的旅客聚集突发情况,广州警方启用应急指挥机构,启动火车站地区春运安保二级响应,在已投入2600名安保力量的基础上,抽调1300名应急力量投入到火车站地区支援。如此反应速度,不可谓不迅速,但在确保火车站周边的安全之外,应急举措还可以更完善和拓宽一些。譬如,通过各种渠道迅速发布火车到站和开出信息,减少乘客焦虑;譬如,尽量多地设置临时商店,满足乘客日常所需;再譬如,特别关注那些“情绪失控的人”。

直面10万旅客滞留的新闻,我不想去过多抱怨。毕竟迄今为止,回家过年仍是一种无法被改变的习惯。因为回家过年习惯无法改变,因为运力无法增加,所以春运仍是必须承担和直面的交通压力。我只是希望,我们的制度和机制能够在春运中得以成熟。事实上,大量火车旅客滞留在2008年的冰灾时就有发生,且成为当时头痛的春运问题。整整8年过去,我们的应急制度当得以成长,我们当拥有更多的勇气和能力,让旅客即便滞留,也能平平安安回家过年。

“摩托返乡”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即时 | 2016-02-03 08:43

每逢春运,“摩托返乡大军”的消息总会“如约而至”。一辆辆或新或旧的摩托车上,打工族们载着沉重的行囊,顶风冒雪,千里跋涉赶回家过年。往年一说起这个现象,除了浓郁得化不开的乡愁情结和回家过年的执念,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往往都是他们如何千辛万苦长途跋涉,摩托车队如何壮观,哪些地方又出现了交通事故等信息。南沙画家卢万华历时3年跟守摩托大军返乡创作出的“返乡系列”画作,更是将个中温情和艰辛推向了极致,也赋予了这一社会现象人文关怀层面的诸多深意。

但是来自媒体的消息表明,今年的“摩托返乡大军”出现了一些细节变化。比如,往年车后座上满满的包裹不见了,改用物流托运,既安全又便捷;一些高铁线路的开行,加上外来务工人员中有的有了私家车,某地“摩托返乡大军”减少了三成;有的地方开行了“摩托大军”返乡高铁专列;还有一批“90后”外来务工人员的大排量摩托车队,装备有行车记录仪、蓝牙、对讲机等,白天开车、看风景、拍照,晚上住店,就像他们自己所说,父辈开摩托车回家主要是为了省钱,而他们纯粹是享受驾车的过程……

这些悄然变化,可以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高铁日益便利、“家门口就业”渐成趋势、年轻人生活方式迥然于父辈,这些改变催生了新的社会需求,为各地各部门传递了新的服务诉求。根据以往的经验,为“摩托返乡大军”提供暖心的服务,不外乎就是设立服务站,提供热姜汤、面食、取暖、简便医疗服务、流动厕所、临时防雨休息场所、摩托车检修、电话报平安、交通引导等服务,这也成为农民工艰辛返乡路上的一股暖流,沁人心扉。但是新变化意味着要有新举措,在服务“摩托返乡大军”方面,也需要进行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行供给侧改革的原因,其实就是大众需求日渐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变了,可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不仅带来“产能过剩”,还导致了“需求外溢”,大家一窝蜂地出国购物,将人家的马桶盖、电饭煲买到断货。“改善供给结构”、“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说白了,就是要以变应变、以新应新,多提供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民众高水平、高品质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具体到“摩托返乡大军”上,对那些只为省钱和方便的摩托大军来说,路途上的一碗热粥、一个休息点,就足以让他们受用不已,但是那些托运摩托和行李的人,需要的就是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那些家乡不通高铁不得不骑摩托回家的人需要的是高铁路网的完善,而那些把摩托骑行当时尚、边走边看风景的年轻人,需要的则是景点提醒、路线设计等现代化信息服务……对这些日渐分众化的需求,就不宜沿袭以前的服务站点模式,而应该从供给侧改革的本义出发,瞄准精准化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

比如有媒体报道,随着南广高铁的开通,路过的摩托车返乡大军将逐渐消失,梧州市东出口春运服务站正准备“退出历史舞台”,而面对高铁出行的需求增长,广铁集团为返乡一族提供了专列服务。这些应对之策,折射出各方在服务“摩托返乡大军”上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努力。当然了,“摩托返乡大军”出现的深层原因,还是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人口“潮汐式”流动,那么,这一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走向深入,也理应从此处发力。

亲爱的你谈起春运时不再是谈悲情

即时 | 2016-01-29 07:44

看到这几天媒体在讨论“高铁上泡面会不会影响其他人”的话题,一个好友发朋友圈说,这是一种进步——我很不解,为泡面问题撕得面红耳赤,这怎么就进步了呢?朋友一番话就让我服了:你看,以前春运在讨论什么问题,而今天在讨论什么?以前都是一票难求的怨愤和悲情,深夜寒风里排长队买不到票,千里冒险骑摩托回家,一路站回家挤回家的苦逼,媒体上充斥着这种“买不到票回不了家”的春运悲情。

可现在的春运话题不一样了,已经从当年悲情焦虑地抱怨“一票难求”,悄悄变成了讨论在高铁上吃什么、如何吃得更好、环境如何更舒适的问题——话题的变化折射的是需求的提升,当“一票难求”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后,人们对春运的需求已经从“跪求一张回家的票”变成“能不能让我们的归途更舒适”。

春运到来时我们还在谈论春运,但我们谈论春运时的话题和情感在悄然变化。是啊,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是一种进步。讨论什么样的春运话题,讨论某个话题时的集体情绪,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变化。

当谈论春运时你在谈论什么?以前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可能都是一些负面标签:买票难、黄牛党、拥挤、服务差、如厕难、人山人海、艰难、麻烦——这些标签拼凑出一个悲情的春运画面,让我们提起春运就头疼,快到春运时就各种焦虑。而如今我们对春运的想象在悄悄发生变化,悲情在被快乐、温暖和回家的幸福感所替代。

媒体的报道直接反映出这种变化,以前这个时间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有关春运的新闻很多是负面的、沉重的和愤怒的,买不到票的悲情,对黄牛党的控诉,骑摩托回乡的艰辛,拥挤把农民工逼疯,如厕难把人憋病,等等。如今媒体上已经很少有这种新闻了。

虽然媒体和网友仍在批评铁路部门,逢铁路必骂,但批评的话题已悄然发生变化,不再是义愤填膺地发泄买不到票的愤懑,而是转移到对服务细节的不满,抱怨为什么没有更便宜的快餐、为什么不让泡面、为什么没有更体贴的服务。铁路部门应该理解公众的这种批评,一票难求虽然得到了极大缓解,但人们的春运需求已经远不止于回家,而是更舒适、更快乐地回家。

千里骑摩托车返乡的春运场景仍然出现在媒体上,但已经从当年的悲情,变成了今天的温暖。不再是底层返乡者充满悲情和危险的孤独背影,多方的合力参与让骑行返乡变得温馨。中石化中石油在旅途上为他们免费加油,铁路部门为了缩短他们骑行回乡的路程和减少危险,免费提供摩托车托运和回家的车票。从悲情到温暖,这一幕也许最有代表性。

这种变化,确实体现着这个社会深刻的进步,尤其是交通领域的巨大进步。一代人曾深深纠结和耿耿于怀的“一票难求”问题,已经在高铁的大发展中得到了极大缓解——深陷于“一票难求”中是无法奢谈其他需求的。如今不能说每个人都能轻易买到票了,无法回避一些热点路线和高峰期仍存在一票难求,可正常的交通运力永远无法满足春运这种人流大迁徙的非常状态——高铁极大地增加了运力,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提高了旅途的舒适性,再加上实名制加大了黄牛党倒票的难度,还有服务理念的提升,社会对一些问题的合力解决,悲情不再是春运的底色。即使是一个人的旅途,朋友圈里的分享和互动也让归程充满温馨。

当然还有人们观念的进步,春运到来时不都是挤着回家,而有了主动的分流,有的留在工作的城市,有的把父母接过来,有的举家到温暖的南方度假,有的到国外过年,有的借着这长长的春节假期去旅游——穷时别无选择,当富起来的国人有了更多选择的时候,春运也有了更多的另类温暖记忆。

亲爱的你谈春运时不再是谈悲情,悲情春运成为历史,我们都松了一口气。我们终于可以不必沉重和焦虑,而在谈到春运时谈诗和远方的家,谈亲爱的旅伴,分享旅途的美丽风景和对面女孩的微笑。

三次落泪 让人心酸的春运表情

即时 | 2016-01-29 15:18

26日,温州火车站客运作业长赵海云描述了在春运首日见到的“一名想回家的男人在火车站三次哭泣”的故事。(1月27日央广网)

在春运这个“舞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而温州车站男子的三次落泪更是凝聚了春运的三种心情。

第一种心情:艰难。男子第一次落泪是因为被三次拒绝进站,原因很简单——没买到车票,想混混不进去。看来目前,“一票难求”仍是拦在一些人回家路上的“绊脚石”。

第二种心情:思念。男子特别想在儿子做眼部手术前赶回家陪伴,这个小小的愿望眼看就要落空了,男子因为愧疚而哭泣。对中国人来说,过年最重要的就是一家团聚,所以不管回家路多么艰难,人们在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念头——回家。

第三种心情:感激。男子第三次落泪是因为在铁路部门的帮助下通过“爱心”通道踏上了回家的列车。“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男子三次哭泣让我们对爱、对家、对亲情和思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铁路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在铁路部门的努力下,春运只有欢笑不再有泪水。

铁路“槽点”,望管理者先行发现

即时 | 2016-01-29 15:17

春运如火如荼,每到年底总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铁路春运,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伴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春运记忆”已悄然转身:绿皮车没了,候车棚拆了,排队长龙不见了……这些变化归益于铁路近几年在“软”、“硬”件上的迅猛发展,着实给出行的百姓带来了便捷。

但在服务这一“软件”上的短板还是让百姓有些“怨叹”:吐槽“12306奇葩验证码”、“15元高铁盒饭断供”等等,服务细节还不尽如人意。

网友们的吐槽也是一种“谏言”,大家在看到铁路方面的成绩之时,指出不足,无疑是希望他们将工作做得更好,推动改革和创新,但是服务的提升不能总靠“吐槽”来推动。

希望铁路部门能想在前,做在先,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在春运这么一场大检阅中,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对策,尽量把网友吐槽的下一批“槽点”消弭在萌芽之中。

春运还考验信息道路上的通畅

即时 | 2016-01-28 07:32

2016年春运从1月24日开始。为了让回家之路更加顺畅,央视新闻把2016春运期间全国百姓出行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曝光了最繁忙的十条线路。不出众人所料的是,北上广深全部入选。

一条条迁徙路线上,满载的都是奔波一年,赶着回家团圆的人。通过“最繁忙十条线路”,可以看到不同地域回家高峰略有差异,旅客对于节前全国大迁徙的总体情况也能有个大概了解。对于很多在路上或准备出发的旅客来说,很多时候会选择中转几次来回家,有意地避开最繁忙的十条线路,以免扎堆带来的拥堵,或多或少都能缓解些回家路上的焦虑情绪。

当然,“最繁忙十条线路”还只是一个大概。如果能够将对称的信息做到细化,则更利于春运出行的通畅。近日,有电视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出春运期间北京出城的高峰节点。其中,靠近年关时候,凌晨2点到7点也会出现出行高峰。常理上想,大家都选择深夜人少的时段出城,结果都“撞车”,反而可能造成凌晨拥堵的状况。如果没有这些细化到几点几分的信息发布,或许就会出现“人在囧途”。

春运期间,交通部门不仅要面对地是潮水般的人流,还要预防恶劣天气的影响。很多客观因素,不会因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而相关部门,就需要尽可能用各种途径来发布第一时间的资讯、信息,来主动争取回旋空间。很多主流媒体,会在春运期间进行实时路况信息的发布。此举就是为了加快公路、民航、铁路春运信息的畅通和对称。

前段时间,春运火车票销售进入高峰期,很多旅客抱怨一票难求。不过,情况在1月中旬时得到了一些变化。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退票规则,春运火车票已陆续进入全价退票的截止期,期间往往会有部分旅客因变更行程或其他原因办理退票。此前未能抢到春运火车票的乘客,有机会抢年前的“回笼票”。这个信息,在中国铁路总公司此前发布的购票攻略中早有提示。而到了可以“捡漏”的临界点,媒体和中国铁总的信息发布都在多管齐下,之前未能买到火车票的乘客,在获悉情况后,再次到12306网站上买到了车票。

春运,不仅考验交通道路上的出行,还考验信息道路上的通畅。就迅速、准确地发布交通状况信息来说,当下还存在着工作上的诸多不完善。交通信息实时发布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未来需求量很大,这方面不能形成供应和需求的矛盾。一个大的信息平台,不仅能够为全民共享,还能够给经济提供重要参考。这项工作,时不我待。

高铁上究竟该如何吃饭?

即时 | 2016-01-27 14:48

1月24日,为期40天的猴年春运大幕开启。根据预测,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1亿人次,而乘坐高铁的旅客超过五成。这让笔者在自豪于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陡生出一个似乎有点杞人忧天的担心:十几亿人坐高铁,吃饭问题如何解决?

后来的事实证明,笔者的担心并非多余:先有中铁总公司春运期间“15元盒饭不得断供”的承诺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后有铁总有关人士称高铁不卖方便面是因味道太大的消息见诸各类媒体,吃饭问题仿佛在一刹那间成为今年铁路春运的关键词。那么,高铁上我们该如何吃饭?在中铁仍担当市场和公益双重属性的现实语境下,这个问题绝不像早晨吃包子还是吃油条那么容易选择和回答。

人们选择高铁出行,看重的是方便、快捷、安全和成本低廉,可基本的餐饮服务也属应有的题中之义,饿着肚子回家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情。高铁动辄三四十元甚至更高价格的快餐虽屡屡被公众所诟病,然而据说销量也不错。缘何?仅此一家别无分号,爱吃不吃,归根到底是垄断使然。作为高铁的衍生服务,在铁路运营由一个企业、一个路网垄断的大背景下,高铁快餐供应自然而然被打上了垄断的烙印,成为铁总的“自留地”。毕竟,作为企业身份存在的中铁也要靠自己养活自己,通过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方式赚钱(虽然利润高得吓人)养“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无可厚非。这也正是“高铁不卖方便面是因味道太大”这种“神论”的现实基础之所在——大家都吃方便面了,盒饭卖给谁去?铁路还怎么赚钱?

铁总本身也具部分公益性质,在赚钱和满足公众餐饮基本服务需求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确实是一个难题,而高价甚至天价盒饭和不卖泡面显然不是解决之道。同时,春运期间“15元盒饭不得断供”的服务承诺能否抵御住赚钱的欲望、实际效果到底能否如公众所期待,仍有待现实检验。解决吃饭问题,可能就在市场二字:打破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狭隘思维和垄断意识,厘清市场与公益的界限,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中得以解决。若此,在享受高铁出行方便、快捷的同时,吃上15元甚至更低且物美价廉的盒饭,彻底告别方便面也并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差不多的价格,除了泡面控,有几人爱吃并无太多营养的方便面?(福建日报)

“互联网 春运”要智能更要人性化

即时 | 2016-01-26 09:31

省客运站、天河客运站、东站客运站等16家客运站,在春运期间全部推出微信公众号,市民可以添加他们任意一家公众号,便可通过微信购票。此外,春运期间广铁自动售票机达到1008台,同比增加231台,自动取票机达到360台,同比增加27台。

微信售票、自动售票机……春运越来越“高科技”。比起以往只能去车站或者代售点买票,近年来买票渠道的增加,尤其是智能化程度的提升,给公众出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互联网春运”,买票、乘车的效率大大提升。比如客运站有了微信购票,旅客可以扫二维码进站,不必在客运站再次检票;有的客运站还通过官方微信推出“春运半价票”和“定制班车”,最大限度地给旅客带来实惠;而在铁路方面,自动售票机的增多,也压缩了旅客购票时间,缓解了车站窗口的压力。以往很多时候只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旅客不得不亲自到车站咨询才知道有没有票,无形中加大了交通压力。而现在通过微信、网络等各个渠道,春运信息都可轻松获得。

但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互联网春运”现阶段还很难解决运力不足的关键瓶颈,忙时大幅扩张运力与闲时不造成浪费如何有机统一起来,也暂未形成立竿见影的解决思路。在这一大前提下,智能化的提升主要在于梳理、减压,以最大化现有运力的使用效率。

因此,除了关注春运智能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之外,还有必要加强春运服务人性化,以增强出行旅客的“用户体验”。哪怕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运力紧张的现状,至少让老百姓出行的步子更从容一点,心情更舒畅一点。比如,在广州火车东站、天河客运站等几大重点公交枢纽站,公交站场中心将设置“爱心小站”,为乘客提供热姜茶、暖手贴、保暖大衣等御寒物品;而在海珠客运站、芳村客运站等处,如遇班车运行异常,车站提前电话告知旅客等待通知再行到站候乘,甚至还有暖宝宝租借等服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铁路方面虽然已停售站台票,但很多出行者的接送站需求仍然大量存在。有的是年龄太大活动不便,有的是初来乍到缺少指引,亲戚朋友希望接送站都是人之常情,也是为了避免给车站造成额外的麻烦。一方面车站应大力宣传提前预约进站等已有的便民服务措施,以提高市民知晓度;另一方面只要符合相关条件,不妨在现场给一定年龄以上的老人,或者病、残、孕、幼等特殊情况的乘客开辟“绿色通道”,允许亲属接送站而不是一刀切禁止。如北京火车站的实名制接送站制度已实施多年,有送站需求者持有效证件到专门窗口免费办理接(送)站爱心卡,可持卡与乘车人一同进站。今年北京更出台了“电子站台票”,既方便了旅客出行,又利于核实接送站需求的真实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把为旅客服务的精神落实在每一个细节当中,兼顾智能化的服务效率与人性化的服务体验,拥挤紧张的春运,也可能变得从容舒适。

让每一个流动的人有尊严地回到故乡

即时 | 2016-01-25 07:36

昨天,2016年春运正式启动,至3月3日春运结束共40天。相关部门会商预测,春运期间将发送旅客29.1亿人次。与此同时,那些关于春运的新闻亦接踵前来。

就是这样,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再度开始了。宏大的春运叙事,再次成为每一个人具体的现实体验,也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意见表达。有人在感叹为什么高铁上吃不到方便面;有人称,于某些城市中,买票仍然是一件需要拼体力和智慧的活动。直面乘客感叹,交通管理部门亦有自己的态度,他们有表态,称将重点治理铁路餐饮和黄牛问题;他们有新政策的发布,称允许非盈利网上拼车回家。当然,还有一群人,他们已经准备自乘摩托车回家。

如何来看待这些乱云飞渡般的春运消息?应当承认,尽管春运期间人口迁徙的总次数没有减少,但整体的春运情况确实在得以改善。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捷的出行方式被选择,政策也在这个时候展示出特别的温情与宽容,火车站里那种需要彻夜排队购票的经历,一样很难被重演。对于多数人来说,曾经附加于春运之上的悲情色彩,正在得以被消除。然而,依旧很难说,春运就足以成为每一个人有尊严的归途。因为尊严意味着权利,权利意味着无所障碍。

这是一个转型期大国的迁徙模样,却也是亟待深化的春运改革命题:时至今日,应该说,春运中那种原始的供需矛盾已得以很大解决,动辄“买不到票”的感叹声,已越来越少地听见,如此进步当被看到。然而,如何来让所有人都能无障碍地买到票,不用太拥挤地回家?如果我们承认,春运终究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那么就理当不回避如此改革命题。这需要铁路管理举措日益“市场化”,更需要站在乘客的角度,出台更多人性化与亲民化的制度安排。

回家是美好的。流动的年代里,没有什么比回到故乡更令人向往,因为那里有白发爹娘,有放松的生活,漂泊的心灵可以得到稍稍休息。正如专家所指出,如果城乡差距缩小,如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不再有着天壤之别,那么中国特有的春运,当不会再出现。然而,一切都依旧只是假设。即便到今天,春运仍是整个社会都需面对的考题。让每一个流动的人都有尊严地回到故乡,让春运不再附加其他忧伤的色彩,春运已然开始,铁路部门的深层次改革,也当同步出发。

高铁不卖方便面,是面味大还是服务味不足?

即时 | 2016-01-25 07:18

【方便面味儿大,众所周知。但出门在外还惦记着方便面的,未必都是好这一口,更多出于省钱、省事的考虑。】

长达40天的春运昨天拉开序幕,铁总负责人做客“中国之声”。主持人延续前几天动车“15元盒饭”风波,直奔吃的主题,进一步追问:“为什么高铁上买不到方便面呢?”铁总相关负责人回复:方便面味道很大,不利于车内的空气质量,影响大多数人的感受,所以我们没有卖方便面,也是从侧面引导大家尽量不要在车上吃方便面。

方便面味儿大,众所周知。但出门在外还惦记着方便面的,未必都是好这一口的“泡面党”,更多出于省钱、省事的考虑。事实上,列车上的盒饭,如果把省钱省事的功能解决了,能做到价廉物美,方便面味儿大的事,恐怕也就不存在了。

要说味儿大,方便面之外,泡椒凤爪也味儿大,牛扒上撒的胡椒面,不习惯的人闻起来味儿也大。而且,即使列车上不提供方便面,乘客难道就不会自己带上车吗?说方便面味儿大所以不提供,这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呢?笔者以为,要把方便面味儿大的问题解决了,首先要解决铁路部门的竞争味儿、服务味儿,把15元的低价盒饭做足做好,做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色香味儿。

发明方便面的日本,“铁路便当”的美名同样驰名国际。日本的铁路便当有着百余年历史,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价格低廉;不仅火车有售,而且打进超市。与日本铁路比,至少在盒饭问题上,中国铁路在提供服务和竞争力上,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中国的高铁,一步迈进了现代化;但在某些服务方面,步子似乎迈得还不够大。铁路上的“泡面党”,是落后的服务与垄断的老大身段没改变过来的后遗症,如果铁路方面不是在提高自己的服务标准上下工夫,而是在限制方便面的供应上做“引导”,显然是开错了药方、为难了乘客。

挤破头抢一张火车票,到火车餐厅里不点单子不让坐,再到15元盒饭藏着掖着卖,有关列车留给乘客的槽点似乎从没间断过。铁路运输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就体现在一张车票上、一只盒饭上……媒体这次与铁总的互动,将方便面拿出来说事儿,触到的是铁路方面的服务槽点,也是乘客体验中最直接的痛点,更是这个行业提供服务的基本起点。

比起价廉物美、热腾腾的盒饭,谁没事愿意带味儿大、营养差的泡面上火车呢?铁路方面如果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觉得这样的回复,对于很多乘客来说,是味儿不对的回复了。难以在列车上吃到价廉物美、市场等值的盒饭,这才是“影响大多数人感受”的事情。

□刘雪松(媒体人)

科学应对“春运大考”挑战

即时 | 2016-01-25 15:34

春运刚拉开大幕就遭遇“世纪寒潮大考”,部分地区已出现大暴雪、冻雨天气。随着客运量、车流量逐渐增加,为避免通行不畅、人员积压等情况,需要有关部门提前研判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全力做好运输保障工作,让旅客走得顺心、走得安全。

面对特殊寒潮天气,春运前夕,交通运输部已启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一级预警,铁路、民航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应对“春运大考”的挑战。但保障再充分,也可能遭遇“始料未及、从未想到”的突发情况。必须看到,已有部分地区受极寒天气影响,临时出现道路阻塞、交通中断等情况,影响到百姓顺利出行。在接下来的春运时间里,应当认真结合往年经验,关注寒潮等天气给春运带来的新特点,全力排查消除隐患,做到万无一失。

打造“平安春运”,必须强化安全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尤其应重视公路交通运输这“最后一公里”。由于客运能力难以满足集中出行需求,每年春运总有一些车辆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必须采取严防、严管、严查、严处“四严”措施,严禁船舶、车辆“带病营运”、非法营运,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春运时间跨度长、各种因素变化多,应充分利用先进通信技术,做好动态预警。长期以来,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应急系统缺少灵活性是块短板。因此,应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尝试让民间组织、社会、个人共同参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突发状况的挑战。

“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1亿人次。百姓顺利平安回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希望更多相关部门想旅客所想,急旅客所急,创新服务形式与内容,让寒冷中的归家路多些暖意。(李黔渝、张紫赟)

铁路“晒靓单”还需更努力

即时 | 2016-01-25 15:20

春运来了,一年一度的回家集结号唤起、唤醒所有人那份浓浓的乡愁,再次踏上迁徙的归途。

比不上航空的高大上,玩不了公路的小清新。铁路,这个在中国特有的季节性大迁徙中,总会在网间和坊间掀起不小的波澜与热潮。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不管是“一票难求”的老问题,还是类似于对于服务抱怨引发的“新瓶装旧酒”之类的新问题,总能被聚焦,也打搅了不少人回家的好心情和好胃口。

在铁路总公司刚刚结束的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世界总数的60%、去年有25亿人次选择火车出行、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主打品牌等等成绩不一而足。去年全年中国高铁线路新增3306公里,快速客运网基本覆盖了5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抑或形成的城市圈、城市带,正在或者已经改变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出行的更加便利,快节奏、慢生活的到来,说走就走的任性,现如今如果有什么不变的话,那就是不断地日新月异花样翻新的新活法、新玩法、新吃法。

由此带来抑或催生出的,自然是咱老百姓对于生活、对于小日子更多的期待与向往,这种感受和表现也越来越具体化、现实化、具象化。

就拿过年回家这个老话题来说,“一票难求”的囧境尽管还是常态,但是焦点已经不再是黄牛的猖獗,而成为了对购票、取票过程体验的批评;对于服务品质的抱怨与指责,也不再是空泛而笼统的不作为、不给力,由此进而演变成为坐的是不是舒服、吃的是不是符合口味、接驳是不是到位等等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

春运来了,铁路部门要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以旅客体验作为回馈。春运,包括铁路我们其实都在路上,并且唯有行动和不断努力。

度提竹(时评人)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