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别小看刘备的容人之量所起的作用
来源:东南网 2012-07-09 编辑:黄水来

刘备其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三顾茅庐”。即使没有多大的本事,就凭这种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品格,就值得尊重。孔明出山之后,刘备与这位二十几岁的年青人相敬如宾,入则促膝而谈,出则并马而行,火烧博望坡时,甚至还听从诸葛亮的将令。那时候,他从来就没有拿大,摆出“主公”的架子。难怪陈寿在《三国志》中评说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蜀汉能打开当时那样的局面,固然离不开诸葛亮运筹帷幄,但也不能小看刘备的容人之量所起的作用。

兴兵伐吴时的刘备,却几乎是变了一个人。赵云等人谏阻,他就一概不听;秦宓谏阻,又将他打入牢狱,这且不说,连诸葛亮上表陈述利害,劝其“别图良策”时,他也竟然掷表于地,说“朕意已决,不得再谏”。连营结寨之时,曾有马良提醒:是否画下布阵之图送诸葛亮过目,此时的刘备又十分自负:“朕亦颇知兵法,何必又问丞相?”其先前之风范已全然不见踪影。

刘备兴兵伐吴,败得很惨。李国文将这一切归结为“感情失控”,“意气用事”。这自然也有道理。但仅仅指出这一点还是很不够的。兴兵伐吴,是刘备当了皇帝以后的事,不知人们是否注意到,一旦坐上了皇位,他与诸葛亮、赵子龙等人之间就划下了一条君君臣臣的界线。皇帝就是皇帝,臣子就是臣子,即使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也不能和他再促膝而谈,并马而行了。例如,诸葛亮上表救秦宓,就先得下跪、瞌头,在这种氛围之中,坐上了皇位的刘备是很容易觉得自己突然高明起来了的,时时言听计从,他哪里还受得了?于是乎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纵观历史,由此而酿成的悲剧并不少见,会说“朕意已决,不得再谏”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就可找出相似的实例。李国文认为诸葛亮没有能劝阻刘备伐吴,也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却是冤枉了诸葛亮的。如果诸葛亮有错,倒是错在他不该劝说刘备当皇帝。

1 2 下一页

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相关新闻
·时光虽在流逝,但民族的灵魂不变
·原來,山水之意无其他,惟在气象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民做什么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福建要闻 国内热点 文化教育 热点专题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互动反馈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报料投稿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