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 品牌部 > 全福游 > 正文
环梅花山旅游寻求突破
2023-12-22 09:23: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娜

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

东南网12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徐士媛 记者 张杰 通讯员 温连光 林斯乾 黄水林 文/图)

核心提示

“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洋,洋洋十八里,里里十八窟,窟窟十八只金交椅。”这是一首在闽西地区广为传唱的古老民谣,唱的便是位于龙岩的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365bet官网:龙岩市新罗、上杭、连城三县(区)交界地带,总面积22168.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被誉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耸立绵延的奇岩怪石、种类丰富的地下矿藏、珍稀荟萃的物种资源、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等,环梅花山区域坐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多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环梅花山区域的旅游资源处在相对较低水平开发阶段,仅有古田会议旧址、梅花山虎园等少数景点为人所知。

可喜的是,近年来,乘着乡村游、生态游、红色游等旅游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的东风,龙岩迈出了整合梅花山旅游资源,打造环梅花山旅游圈的步伐。

政府的打造

不仅要将游客吸引进来,还要让游客留得下来。一场激活古田梅花山旅游潜力的行动正在进行中。

近年来,龙岩市、上杭县积极抢抓党中央国务院支持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古田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创建工作,着力推动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建设。

“早在疫情之前,我们就着手谋划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建设。”古田圣地旅游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田圣地旅投公司”)副总经理廖金媛说。2019年上半年,以龙岩市委主要领导挂帅的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领导小组成立,并组建了古田圣地旅投公司。

“这两年包括古田旅游区在内的环梅花山旅游变化非常大,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增加了很多新的旅游项目。”介绍起景区的新变化,廖金媛颇显自豪,“我们把红色旅游培训和生态休闲康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其中,红色旅游培训以古田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古田国防教育培训基地、上杭县步云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基地3个项目为重点。”

“以古田国防教育基地为例,该项目将建设实弹射击场、飞碟打靶场、户外沉浸式对抗体验场及国防科技教育展示中心等,为国防教育、研学体验提供好去处。”古田圣地旅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严新华介绍说。3个项目不仅丰富了古田红色旅游的业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景区住宿资源紧张的短板,仅步云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基地就可为景区增加近400个床位。

生态休闲康养方面,古田精心策划了一批高质量的互动体验、生态康养的文旅项目,特别是梅花山景区内的二次消费体验项目,为梅花山带来了不少人气。

梅花山景区的二次消费项目中,最吸睛的当属梅花山虎园新地标——摩天云台。摩天云台位于海拔1388米尖峰顶崖壁之上,由52米悬挑的玻璃平台、塔高约32米的无轴摩天轮、全长180米的空轨观缆车组成,游客可实现720°旋转观赏梅花山森林景观。“这种三合一的摩天云台项目在国内属于首创,目前已经通过验收,计划在明年元旦或春节前后正式上线。”廖金媛说。

梅花山内,梅花山缆车索道、森林滑道、高空秋千、亲子乐园等娱乐项目落地开花;“梅花山虎园赏梅节”、古田油菜花季宣传推介等系列活动先后上线;红色精品线路、生态游线路、红绿融合线路、森林疗养线路等精品线路串点成线,打出了梅花山旅游资源开发的组合拳。

廖金媛说:“更符合年轻人消费需求的二次消费项目上线后,游客们有了更多游玩的选择,今年国庆期间旅游收入近500万元,人均消费由60多元提高到80多元。”据了解,今年以来,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共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7亿元。“五一”小长假期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古田-梅花山景区单日最大游客接待量超3万人次,收入及人数分别比2019年同期上涨155.6%和75.73%。

山村的觉醒

在官方有意打造环梅花山旅游圈的影响下,位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些村庄也逐渐觉醒,主动打破“捧着金碗没饭吃”的窘境,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

传承古韵,建设民俗旅游新业态。

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坐落于梅花山南麓,“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荣誉称号是竹贯村的特色名片,人文历史底蕴深厚自然成为竹贯村发展乡村游的支柱底气。近年来,竹贯将古韵传承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修缮古村落,引入“创客”思维,建设民俗旅游新业态。

竹贯村内元、明、清10多处古迹林立,沿河两岸30余座古民居和明清时期古建筑保留完整。秉持“修旧如旧”原则,竹贯村对村内多座古建筑进行了修缮保护。此外,竹贯村还引入“创客竹贯”发展理念,挖掘当地花灯、红曲酒等非遗资源,开发体验式文旅项目。通过花灯传习社、浣雪居造纸坊体验馆、红曲酒体验馆三所民俗文化体验馆,游客可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竹贯还打造了亲子互动亲水步道项目,开放红四军在万安陈列馆、杨世宁事迹陈列馆,并通过竹贯休闲旅游合作社“三统一”运营,建设集“亲子、研学、休闲”为一体的民宿产业集群。

据了解,目前,竹贯有3家农家乐、10余家民宿,床位近百个,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在20万人次左右。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较2021年增长18.5%,2023年村集体经济预计将继续增收约20万元。

亲近自然,探索绿色旅游新方向。

地处梅花山保护区核心地带的上杭县步云乡桂和村,自然环境优越,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7.3%,分布着全省保存最为完整的长苞铁杉群落。桂和村党支部书记官子珠说:“发挥生态优势是我们村锚定的发展方向。”

依托生物多样性优势,桂和村建立了总面积约3000亩的梅花山科教园。科教园集科学研究、自然教育、户外旅游、康养度假为一体。行走在生物多样性研学区,可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奇花异木;漫步在野外科考体验区中,切身体验科学考察的乐趣;来到现代农业观光区,欣赏边缘山村的现代气息。

“科教园建成之后,很多老师或者家长都愿意带着孩子来这里爬爬山,认认树种。”官子珠说。

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桂和村还将旧房子改造成村级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接待厅等场所,开办了8家市级“森林人家”民宿,进一步完善桂和村旅游基础设施。

官子珠表示:“现在每年进村游玩的游客有12000多人次,今年‘五一’和‘十一’期间的游客量就有3000多人次。”

用好资源,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品牌。

新罗区江山镇双车村生态优良,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2019年开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范郁贵带头利用村里的生态和温泉资源开发温泉农家乐、民宿,去年又新增了夏季水上滑板、划艇等游乐项目。目前,村里有农家乐2家、民宿2家,接待床位30多个,实际居住人口只有180多人的小山村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

“我们利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建设的6栋温泉民宿已经完工,定位中高端,目前正在公开招标引进第三方机构进行运营,项目投入使用后不仅将进一步为村里的温泉旅游增加新的亮点和人气,也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范郁贵信心满满。

突破限制,开辟全域旅游新路径。

坐拥梅花山脉近三分之二资源的连城县则是整合赖源、姑田、莒溪、曲溪等4个乡镇18个村庄旅游资源,打破村庄行政区域限制,推动环梅花山旅游发展。

在连城曲溪乡,冯地村建起了生态休闲公园,打造了“竹林氧吧”,兴办了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村里的土鸡、笋干、黄皮菇等都成为热销土特产;罗胜村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村民们用客家人特有的方式迎接贵客,并呈上糖糍粑、清明粿、罗胜陈酿“将军红”等富有罗胜气息的客家美食,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据统计,仅去年,主动融入环梅花山生态景区建设的曲溪乡全乡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总收入500万元,同比增长15%。

前行的方向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在围绕环梅花山旅游建设持续发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环梅花山旅游距离成为一个具有高知名度的成熟旅游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环梅花山旅游圈在规划开发过程中难避磕绊阻碍。

统筹协作乏力。环梅花山旅游管理和开发,涉及多个县、区,且地域范围广阔,但目前缺乏协调统一的强有力管理开发机构,尚未形成旅游整体。梅花山旅游区内的景点分散,景点开发存在“县自为战”的局面,在沟通联系、资源共享方面做得不够,整体优越性未得到发挥,旅游规模效益无法形成。

“从步云索道下站到双车,还有一段约12公里长的路,只有5米宽,弯多,不好走,而这12公里的路一半属于新罗一半属于上杭,怎么拓宽需要两个县共同协调统筹,这让村里头疼不已。”范郁贵坦言。

资金扶持不足。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多数村庄隐于深山之中,发展水平落后,部分村庄更是在这两年才脱掉贫困村的帽子。要想发展旅游产业,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必不可少,而缺少资金支持的乡村在发展旅游时往往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官子珠也透露道:“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目前村里的床位只有30多个,遇到旅游高峰期就是一床难求。”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游乐项目单一乏味、旅游产品粗制滥造、配套设施供不应求等问题便如影随形,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更是成为周边乡村发展乡村游的一大掣肘。梅花山保护区内大部分建制村入村道路设施等级偏低,道路狭窄弯曲,大型车辆难以通行,小型车辆也会遇到会车困难等问题。官子珠说:“现在村里的道路太窄,游客一多就容易交通堵塞,也存在安全隐患。”

专业人才稀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是落后地区的通病,梅花山保护区内的各个小山村也不免存在人口外流、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产业发展依托智力,项目建设需要人力,但这些小山村却缺乏专业人才来为山村旅游出谋划策,也缺少专业人员管理运营景点项目和配套设施。即便是成立了专业旅投公司的古田梅花山景区,也面临景区内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高,旅游服务工作规范化、人性化、个性化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

宣传力度不够。环梅花山旅游的市场目前定位主要在本县、本市游客身上,很少走出去宣传促销,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多元化的宣传手段,也缺乏专业的宣传及活动策划团队。

环梅花山旅游开发如何突破,走出一条高质量的旅游发展路子?有关各方任重而道远,还需秉持开拓精神,在创新中开辟新道,在摸索中稳步前行。

记者手记

让梅花山更快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

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徐士媛 记者 张杰

从深秋到初冬,历时约三周、行经三县(区)、路程800公里以上,梅花山之旅可能是记者近年来耗时最长、路途最远的一次采访,环梅花山的种种雄奇瑰丽吸引着我们再次迫不及待地投入她的怀抱。

与一路走来的山深路远、旅途多艰相比,满眼的林海松涛,湛蓝到让人陡生几分不真实之感的天空,清新至几乎让人有“醉氧”之感的空气,清冽甘甜的山中溪水,明显带着高海拔山区鲜甜味道的蔬菜等,更是给我们这趟并不轻松的寻绿之旅留下了十分深刻且美好的印象:梅花山确实无愧于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八闽母亲山”等诸多赞誉。

然而,与这些绿色生态资源的宝贵与极大富足相比,所到之处,记者却发现,梅花山里的村民们靠山吃山,增收致富的途径基本上只有种植毛竹、高山蔬菜、高山茶以及零星少数的蝴蝶兰等,时下方兴未艾且前景巨大的乡村旅游似乎被重重关山阻隔,除零星村落外还基本没有“吹拂”到这里。

于是,这些高山村落和村民就出现了捧着“金饭碗”却受穷的尴尬。何解?记者以为,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

梅花山地处闽西新罗、上杭、连城交界处,总面积225.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9%,气候宜人,由于独特的地质、地貌、植被、气候等地理因素,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这些宝贵的“绿水青山”本就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金山银山”。

以梅花山脚下的桂和村为例,虽然基本处于尚未开发的状态,但每年经由村子徒步、露营的驴友也都在万人以上,且逐年升温,已经成为梅花山旅游潜力无限的新热点。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再辅之以特色乡村民宿、驴友驿站等等,把梅花山最原生态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并不是遥不可及。

而更为重要的,在记者采访中,无论是国资公司高管,县、乡(镇)、村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表达了强烈的用好用足资源,打造高质量、特色鲜明的环梅花山旅游圈的愿望,这无疑是环梅花山旅游破题的根本推动力。

当然,也应该客观地看到,由于环梅花山区域涉及闽西三个县(区),且不少位于自然保护区内,协调与旅游开发的难度远超一般的旅游项目,如何在更好保护生态的大前提下稳妥积极地推进环梅花山区域的旅游开发,也绝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课题。

记者认为,在这种大背景下,由市级层面出面牵头,以相关企业为主,打造环梅花山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近20个村子的特色乡村旅游,实现错位发展,既能起到分流游客的目的,又能迅速启动梅花山腹地的乡村旅游,同时,还能帮助这些因人口大量外出而日益凋敝的村子实现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新罗上杭交界的梅花山黄连盂

连城赖源溶洞

上杭古田镇欢乐谷

新罗区江山镇双车村新建的温泉民宿

梅花山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