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
从飞机落地台北桃园机场开始,或浓或淡的乡音便绕在耳畔。高雄爱河旁的布袋戏团的闽南唱腔;台北慈济宫精美的雕刻艺术;宜兰传统艺术中心里的水榭戏台……在台湾岛内,随处都有海西文化的印迹,在不经意间,就会勾起我们似曾相识的感动。
9月23日晚,高雄下着细雨。导游说让你们去看看爱河的夜色。未想,车一停下,我们就听到了锣鼓声!寻声而去,原来是一个布袋戏团正在演出。
一个小舞台上,两只手耍舞几个“角”,又唱、又讲、又骂、又笑。在激光光电和电子烟雾的配合下,“生旦净末丑”悉数上场,煞是好看。导游介绍说,这就是经常在台湾民间上演的“霹雳布袋戏”,在台湾火着呢!电视台还专门设了“霹雳频道”。
9月29日,在宜兰的台湾传统艺术中心,我们终于找到了这施展掌中乾坤的布袋戏的“祖宗”。原来,台湾布袋戏的流行源流来自海西!几乎台湾所有的戏曲,都出身在海西!
“其实布袋戏不过是一个缩影,两岸戏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海西对台湾的影响也是深入骨髓的!台湾戏曲的发展,也得益于近几年海西不断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以及不断强化放大的民族民间文化交流的平台。”传艺中心的一个专业人员告诉记者。
台湾传艺中心相关负责人林先生,也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成立,以及两岸文化交流倍加赞赏。他说,去年台湾有100多个民间艺术团体到海西交流演出;就在九月下旬,传艺中心刚刚与中华文化联谊会、365体育手机版:市人民政府、365bet官网:文化厅合作,在365体育手机版:举办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两岸11家民间艺术团体进行包括布袋戏、歌仔戏、高甲戏等在内的公开展演与交流。
在台北康宁路的一处寓所,我们拜会了世界汉诗协会荣誉会长兼台湾分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林恭祖先生。林老80多岁的高龄,去年一年来海西进行诗歌文化交流一个月零三天,林老对海西文化的观感,代表了许多台湾文化界人士的观点:近几年,海西有意识地举办了不少文化交流活动,成效明显;只有两岸民间文化不断近距离的交流,才能不断增进东岸与海西文化融合,共同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而前海基会秘书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焦仁和则呼吁:两岸应携手,进行深度文化挖掘,抢救保护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海西搭建的文化交流平台,正加速两岸文化融合的步伐,而近几年逐渐壮大的海西文化产业,更是让精明的台湾商人觅到了巨大的商机。
9月29日,微雨中,我们来到“台北保安宫”。导游说:这里主要供奉的是保生大帝,这是一座闽南工匠建造的典型的“对做庙”。所谓“对做”,也就是盛行于闽中、闽南民间的“工匠技艺大比拼”;以前,大户人家的房子或宗祠庙宇,为保证质量,往往同时“聘请”两班工匠,分左右两边,同时建房,在“同一个舞台”上“真刀实枪”比试。福建木雕石雕艺人的技艺,在保安宫的木雕构件、彩绘、石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保安宫的建筑艺术,体现了过去福建艺人的水平;那么,今天让众多台湾名流认识并深深着迷于海西工艺的,要属福建特有的木雕和寿山石雕刻了!海西正在通过红木、寿山石这两个载体,搭建文化产业大平台。海西文化产业,已渐入发展快车道!”经常在海峡两岸间走动,从事木雕石雕生意的众多台湾业内人士,感觉他们已经开始触到了木石文化产业跃动的脉搏。
10多年前,喜欢把玩木头的台湾商人林先生,是从福建莆田运黄杨木雕,回台湾卖。但今天,林先生却常住莆田,和朋友开了个叫“林语堂”的木雕展示厅,以海西为基地,将莆田木雕艺术品和古典家具生意做到全国。和他一样,看好“海西木文化行情”的台湾同业者还有不少。他们将木雕厂从台湾搬到莆田的仙游、江口一带,台湾的工艺师也被请来,学习借鉴吸收莆田深厚的木文化底蕴,出品形式多样的木雕艺术品。
“应该将海西文化产业,做到国际上,赚外国人的钱!”他们雄心勃勃。
10天的行程短暂匆忙,归途的行囊已然沉甸甸,满载而归的,不仅仅是台湾同胞重闽台五缘,盼经贸合作的殷殷之情,更有在与台湾各界交流中,收获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进一步融合的满满的信心。坐在回程的飞机上,遥望台湾海峡,不禁思绪万千,正如宋楚瑜的题词“海西连两岸”,我们也衷心祈愿:海西化作彩虹桥,飞越海峡;两岸共画同心圆,携手双赢。
2007年11月06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