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成“80后”民工进城为赚钱
像张磊、王万军这样的“80后”打工者,不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这是记者在采访了杭城50多位外来打工者后的直观感受。
“在家里待着很闷的,来杭州长长见识。”在浙大西溪校区附近一家麻辣烫店打工的18岁女孩许丽说。
“在家的时候,我妈一天到晚给我找对象,烦都烦死了。出来可以清静一点儿。”去年才来朝晖二区一家饭店做服务员的许娜,今年19岁,是河北保定人。
在文三路百脑汇一家电脑店里,20岁的河北小伙子孙旭光正在帮顾客打包,他说:“跟几个发小(童年好友)一起来的,哥几个一起闯,有劲儿。”
在三墩做瓷砖生意的许伟强说,他公司里大部分工人都是“80后”,个个都很有个性,穿着前卫,花钱大手大脚,看的是《上海一周》之类的周刊和杂志,去的是KTV和酒吧,都不叫他老板而叫他“老大”。
“这些孩子,刚来几天就嚷着要发工资、加奖金;一加班,就嬉皮笑脸地跟我说有急事。”许伟强苦笑着说,“我才40多岁,还不算老吧,可还是招架不住啊,有时候跟他们一比,真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了。”
见惯了前代打工者的顺从和踏实的许伟强,显然对“80后”手下有点应付不过来。
“现在的年轻人,进来后能踏踏实实干活的实在太少了,动不动就跳槽,最近又走了两个。”许伟强说,他一年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招人。
据一家媒体的调查显示,只有18.4%的“80后”农民工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绝大多数人外出打工的理由是“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或者干脆就是“在家没意思”。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出来打工选择“为了挣钱”的比例稍高,有34.9%。而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有超过50%的人表示“出来为了挣钱”,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有此想法的人比例更是高达76.2%。
“80后”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率也是不同年龄层中最高的,平均每人每年换工作0.45次,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仅为0.08次。近一半的人是因为“生活、生产环境不佳和闲暇时间不足”而跳槽,17%的人“自己不喜欢那个工作”或者只是“想换个环境”。
- 2009-12-26失去祖辈农业技能 80后农民工已无路可退(图)
- 2009-08-20福州“80后”农民工知识需求调查报告出炉
- 2008-12-07大学生调查两千80后农民工:不要高薪要尊重
- 2008-04-01调查显示"80"后农民工维权现状不及老生代农民工
- 2007-01-07“80后”农民工:挣点儿钱已不再是全部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