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不变、工作方式不变,面貌也不会改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退。面对发展的挑战,三明市下定决心打破固有模式,实现超常规运作。
2007年8月,经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后,市重大项目生成、运作、服务机制应运而生,市政府抽调精兵干将,组建11个重大项目工作组,全部由市长、副市长任组长,工作人员进入“项目大楼”集中办公。三明市委书记黄琪玉多次在会上指出:我们抓项目,要一手抓国家重大基础性项目,一手抓全市重大生产性项目;一手抓现有企业、现有项目的培育壮大,一手抓新上项目的引进、开发、建设;一手抓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产业项目,一手抓事关改善百姓生活的重大民生项目。这就是重大项目组的任务。
这一机制的目的在于以抓项目为龙头,转变干部作风,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举措,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其鲜明特点一是先行先试。“思维方式不变、工作方式不变,面貌也不会改变。”一位三明市的领导这样认为。
缺人。一个措施是,市委组织部根据项目组意见从全市抽调优秀干部。所有干部只要被抽中,必须无条件服从。人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同时,随着项目进展变化,人员不断调整充实。2007年,67名来自各地各部门的干部奔赴11个工作组,组成精干的项目团队。
缺钱。一个方法是,整合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成立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心,作为融资平台,筹措部分项目的启动和扶持资金。这既使政府手上有了一定资本,又避免了一些腐败行为的发生。
缺地。一个思路是,鼓励县县联手跨区域建设工业园,集中土地资源。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市外经局副局长、三明台投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姜长华说。“只要领导敢想敢试,我们干部就敢作敢为。”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毛振洲这样表示。
突破常规的思路和办法,使各种生产要素得以集聚。
第二个鲜明特点是一竿子插到底。
服务项目的各项措施一抓到底。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6个主要部门,采取“联审联办”,一路绿灯。
“我们现在享受的是最高级别的待遇。只要有关重大项目建设的报告,符合条件的最快速度批结;尚缺要件的,还有告之承诺制,就是先做再补。”市经贸委副主任、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筹建处主任郭正青体会深刻。
跟踪项目的措施落实到底。市政府建立重大项目季度调度制度,每季度市长、副市长都要抽出半天时间,齐聚“项目大楼”,听取各组汇报,面对面分析调度,点对点协调解决问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走进市重大项目协调督查办公室,墙上贴满的是各个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表,“月通报、季点评、年考核”,一个个督查手段确保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落实。
强烈的项目意识全面渗透进了三明市的工作中。连续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实行项目化,把各项工作分成了100多个具体项目。去年的项目,哪些完成了,哪些还在进行,哪些成效不好;今年又将提出哪些项目……就像拿着一份工程进度表,每年市两会期间都向市人大代表作出书面承诺,都书面报告践诺情况。
项目,成为三明干部们口中频率最高的词语,成为了衡量干部优秀与否、部门工作成绩优劣、地区发展速度快慢的重要标准。传统工作方式正以项目为中心的全新理念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