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基层亲历 > 正文

吴美章 王永珍:时政报道要“顶天”也要“立地”

www.fjsen.com?2011-12-22 11:2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福建日报 吴美章 王永珍:时政报道要“顶天”也要“立地”

报社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时政采访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务实。8月17日至21日,我们深入到尤溪县、沙县的田头地角,闻到大地的泥土味,感受了夏日的毒辣、山风的清爽,听到普通人的心里话,分享了他们的欢笑。期间,我们采写了三篇现场新闻和视点民生版的一个深度报道。

我们都下过记者站,对基层比较熟悉、也比较亲切。但在这五天里,再一次实实在在地看到、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基层蕴藏着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资源。

深入基层,写出来的作品才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尤溪县坂面镇蒋坑村,村民看到镇党委书记自然地就开了一句玩笑:“书记,最近你老来看水,下次可要收费喽。”在尤溪县城关镇新洋村,60多岁的村民郑荣得憧憬正在建设中的开发区时这样告诉我们:“路宽了、房高了,学校、医院都有,除了县政府没在这里,其他都一样,农村人也要当一当城市人了。”这样充满“乡土气”的语言文字,有着家书般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如果没有身临其境,靠编是编不出来的。

深入基层,才能抓到“活鱼”。去尤溪县经济开发区采访时,我们原本把新闻眼放在山区县如何招商引资上,这就比较一般化。聊开后,发现开发区在征地拆迁上有独到之处,因为开发区建设和城镇化紧密结合,同时创新征地款的支付方法,农民非常欢迎,联名写信县政府要求尽快搞好开发区建设。沙县南阳乡发展葡萄产业,我们通过乡党委书记和农户的一段对话,写出这个乡注重扩大生产规模,更注重食品安全这个社会关注的话题,使报道跳出“基层写基层”。

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这是新闻工作的本质属性,是党报增强公信力、引导力、传播力的源头活水,也是本报坚持开门办报、开放办报的一个传统基因。打开本报版面,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可以看到很多来自基层、反映基层的新闻,但这些新闻有不少流于一般,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因为不够深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过一句话:“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他作为一位院士的成功之道,也是党报记者特别是时政记者的成功路径。对于时政记者来说,什么是大地?基层是大地,群众是大地,生活是大地。什么是天空?省委的方针政策是天空,省委的工作大局是天空。但不可否认,目前,时政记者有这样一个倾向,离天空较近,离大地较远。有时候记者写稿件靠鼠标点点、电话打打,材料抄抄,比较生硬、比较套路。处在信息时代,我们当然要充分利用网上海量信息的优势,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善于“拿来主义”。但不论网上信息多么丰富,都代替不了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

当前正处于“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要有宏大叙事、逻辑推理,还要有真实的事例,生动的场景和鲜活的语言。当前也正迎来矛盾交织的时代,许多热点、难点问题绕不开、躲不过,不深入研究,不全面了解,不说、晚说或说不到位,就可能被边缘化、失去影响力。时政记者也要坚持深入基层、走进基层,这样才不会雾里看花,才能对省委的方针政策理解得更透彻,才能胸中有大局,写出一篇篇“顶天立地”的精品。

“走转改”活动已经被形象地称为“接地气”。今年1月1日以来,时政采访部借助承担编辑每周五《视点·民生版》任务的契机,初步形成了时政记者“接地气”的机制。我们把“民生·与你同行”作为主打稿件,通过记者在基层一线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来反映主题。选题一经确定,记者就要深入基层抓“活鱼”、抓“大鱼”。为了采访菜篮子,记者与一车萝卜同行,从早上4:30到晚上7:30,一路跟踪种植、运输、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为采访春耕备耕情况,记者深入与浙江省仅一山之隔的、偏僻的松溪县农村。与村民聊家长话农事。一篇篇体验报道带来了真实的劳动之声、群众之声和基层之声。

作为一名时政记者,“怎样做好时政报道”,是一个需要始终思考、不断求解的问题。“走转改”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机会。我们将通过联系点,“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多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多讲群众喜欢听、听得懂的话,让群众听得进、听了信、信了服,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时政报道的力量。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