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震后重生羌绣 八千绣娘了得

www.fjsen.com?2012-04-05 17:07? 袁玥?来源:天府早报 我来说两句

?

“以前由于没有销路,绣一双鞋垫要花2天时间,在街上去卖只能卖15元,现在我们一个技能较为娴熟的妇女,绣一个小时就能挣15元。

——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村民王小蓉

天府早报讯(四川日报记者王爽)3年来,经她们手中绣出的绣片达数百万张,仅给“蒙牛”公司就绣制了100万张;与联想、阿里巴巴、招商银行等知名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产品在成都宽窄巷子每年售出10多万件;通过绣花,她们解决了在家就业增收的问题——“震后重生羌绣,八千绣娘了得”,她们用巧手绣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绣出了新天地,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扬。

她们就是阿坝州“羌绣计划”培养出的8000名绣娘。3年多来,这些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失去家园、失去土地的妇女没有被困难吓倒,她们加入“羌绣计划”培训,利用手中小小的绣花针,绣出一张张羌绣产品,绣出震后生活的希望。4月5日,当记者来到阿坝州汶川县采访时,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自信的笑脸和一幅幅鲜艳夺目的绣品。

“作为女人,以前除了种地就是绣一点羌绣,那时候的羌绣不好卖,更卖不上好价钱。”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村民王小蓉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失去了家园,多年耕耘的土地被掩埋,我们曾经伤痛过、绝望过,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又盖上了漂亮的新房。我们感谢党和政府!”

恢复重建工作展开后,为了让许多灭失土地的妇女同胞在家实现就业增收,阿坝州实施了“羌绣计划”,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羌绣产业。当地妇女按照帮扶中心的要求参加技能与生产培训,培训合格后领取绣片回家绣制,完成后的羌绣作品再通过公司对外销售。截至目前,全州共开设妇女羌绣培训班141期,培训绣娘16800人,8000余人基本掌握羌绣技能,开始从事羌绣生产。

3年多来,经汶川绣娘绣出的羌绣绣片达数百万张,联想、阿里巴巴、招商银行等知名大企业都是汶川羌绣的“粉丝”,其中,仅“蒙牛”公司的订单就达100万张。

销售良好的汶川羌绣给绣娘们带来可喜收入:以前,她们绣一双鞋垫要花2天时间,在街上去只能卖15元;现在,技能较为娴熟的绣娘,绣1小时就能挣15元。在政府支持下,注册成立了“汶川文锦羌绣有限公司”,公司在成都宽巷子开设的一个店,每年售出10多万件羌绣产品,绣花的收入解决了“绣娘”们在家就业的问题。

去年,汶川县银杏乡建立起集卖场、培训、仓储、设计为一体的妇女羌绣中心,阿坝州羌绣产品汇集到银杏中心后统一向全国市场投放,大大缓解物流压力与降低运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2011年妇女羌绣帮扶中心在全州共发放绣片20余万张,2008年以来累计发放绣娘工资近700万元。

今年初,汶川羌绣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不仅使我们的羌绣产品上档升级,也大幅提升了产品知名度。我们对羌绣的前景充满信心,姐妹们都表示,要更加用心,绣出更好的产品,绣出更加美好的未来。”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主任颜凤辉说。

数据

阿坝州建立羌绣基地1个,羌绣就业帮扶站(点)3个,有效管理和指导近万名绣娘进行羌绣制作,带动了30余个村寨妇女的发展增收,绣娘年收入最高可达2万余元。

  • 责任编辑:林诚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