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电视台邱学军:"身入""心入"走基层 "灵气""人气"做新闻
2012-05-09 16:34:03??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深入基层“接地气”,首先必须做到作风扎实,因为只有作风扎实地工作,才能在基层找到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和人物,才能实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摈弃空洞的口号和枯燥的解说词所带来的沉闷,才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作用。 虽然第23期《福建收听收看》中给予《长汀水土治理系列报道》节目“作风扎实、文风质朴、生活气息浓厚”等好评,但我认为我的采访方式、我的节目还存在有待突破的瓶颈。具体不足是: 一. 采访时间不充足。下基层做的新闻节目其实和以往的节目一样,都是围绕主旋律展开宣传,这是我们下基层的时候必须把握的原则。为避免以往的刻板说教和枯燥阐述、以生动的基层故事和鲜活的基层人物形象唱响主旋律,我们就需要和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近距离长时间相处,掌握一手资料;而地方电视台新闻的记者由于首先要保证完成时政采访的任务,所以在下基层时就存在人手不足、设备紧张等问题,下基层的时间都是比较赶的,没有办法做到像中央台的记者那样在一个基层单位或者农村住上几天、呆上半个月,所以地方台记者“走转改”活动采制的节目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挖不深、看不宽、找不透、跟不到位等情况,这样的话,下基层做的新闻就容易出现只是在新闻上加个角标的情况,而只是简单的走了、到了基层,没有实现“转作风、改文风”的目的。 二. 采访方法陈旧、存在业务瓶颈、培训力度不够。在新闻部跑时政新闻的记者较多,这些记者由于平时做新闻的惯性已经形成一种较僵硬的新闻采访方式,所以我觉得必须要加强学习培训、召开“走、转、改”活动交流会、开展“传、帮、带”活动等,放下“身段”,做活新闻,努力创新、加快突破,才能在扎扎实实下了基层、全面彻底转了作风后,实现真正的“改文风”。 最后谈谈我的期待。说句心里话,作为一名老记者,我特别喜欢走基层这项活动,它让我真切地摸到了一条条新闻那强有力的脉象。基层人物、基层故事是好新闻产生的源泉,是我新闻生命中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我将继续积极参加“走、转、改”活动,多学习、多策划,努力朝着“无新闻不民生”的目标迈进,在以平实的角度报道时政新闻、完成时政新闻采访任务的同时,争取多“接地气”,多反映贴近群众情感的事例,多运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身入”基层一线、“心入”基层采访活动,做出清新而“有灵气”的新闻,给电视新闻带来旺盛“人气”。 |
相关阅读:
- [ 05-04]刘云山:社科理论界也要“走转改”
- [ 05-04]构建新闻界“走转改”长效机制
- [ 05-04]刘云山:社科理论界也要“走转改”
- [ 05-04]社科理论界也要“走转改”
- [ 04-23]袁荣祥部长同我们一起“走转改”
- [ 04-13]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化“走转改”活动研讨会发言摘要
- [ 04-10]泉州晚报社持续推进“走转改”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