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365bet官网:“六五”普法成果展 > 正文

深化法律信仰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www.fjsen.com?2013-10-28 15:18? ?来源: 我来说两句

福州大学 庄国敏、陈少平、张志忠

摘要:深入开展公民法律信仰教育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功效的突破口。法治文化、法律信仰和法制宣传教育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开展公民法律信仰教育意义重大,要从启蒙思想、转变观念和参与实践三个方面抓好着力点,并探索深化公民法律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关键词:法治文化法律信仰法制教育

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构起了以宪法为基石,以法律为框架,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由七大法律部门、三种层次不同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五大所提出的到2010年要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宏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当然,“有法可依”的硬件建设虽然已基本完成,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法治建设已大获成功,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尤其是国人对法律尊崇和敬仰这一“有法必依”的软件建设却并不尽如人意。法治文化建设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1是公民形成法律信仰,自觉守法护法的源泉。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不同于法律制度建设的“软件系统”,是社会主义法治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跟有着悠久法治背景的西方国家相比较,在我国相对较健全的法律制度背后,凸显的正是法治文化建设的羸弱。以前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多停留在法条的“填鸭式”灌输,不能触动公民的内心,达不到建设法治文化的效果。笔者认为,我们的法制宣传工作应当改变思路、与时俱进,在开展日常普法活动,进行法律法规宣传之余,更应当注重在公民中开展法律信仰教育等系列活动,宣传法的精神,阐述法条背后的价值理念,使全民在思想意识和心灵深处真正树立对法律的尊崇和敬仰,进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此,笔者对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信仰教育之差异作一扼要辨析,并就深化法律信仰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法治文化、法律信仰与法制宣传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法治文化、法律信仰及两者之关系

1.法治文化

从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法治文化是以繁荣的商品经济、发达的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为前提,以权利、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意识为基本构成要素,以主权在民、宪法法律至上、保障人权、监督制约公权力、依法行政与公正独立司法等价值理念为核心内涵,并且包括社会普遍的稳定的守法、信法、护法、用法等心理态势的法律文化。2也有学者认为,所谓法治文化,是指文明的、先进的法律文化,不但指先进的法治物质存在方式,而且指人们的一种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一种文明的法治生活方式。3虽然学者们对法治文化概念的解读众说纷纭,但亦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即肯定法治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是全国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形成的思维倾向和行为习惯,是一种法律生活方式。

2.法律信仰

1991年梁治平教授翻译哈罗德·伯尔曼教授的著作《法律与宗教》在我国出版之后,在中国法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是该书所涉及的“法律信仰”这一核心概念,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什么是信仰?有的文化哲学学者认为,从信仰主体角度来看,信仰包括信仰理性、信仰感情、信仰态度和信仰行为四个要素,4是具有形而上学性、超越性和神圣性的一种主观思想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信仰呢?一种较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法律信仰是“根源于人类对人性和社会生活的科学分析和理性选择,进而所形成的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信任感和依归感,以及对法的现象的神圣感情和愿意为法而献身的崇高境界。”5另有学者认为,法律信仰包括信仰情感、信仰态度和信仰行为三个要素,它带有很大的形而上学性和超越性。67笔者认为,法律信仰是公民内心对法律的认同感和依附感,体现公民对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良法主治等价值观的取向,其本质乃是社会意识的体现。信仰是公民内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追求,信仰通过公民的行为体现出来,也反映出公民思想意识中对法律形成的价值判断,而社会整体对法律价值的如何判断,即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律信仰即是一种社会意识。

  • 责任编辑:肖月青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