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号召广大南洋华侨抗日救亡支援祖国
在陈嘉庚的领导号召下,广大南洋华侨抗日救亡支援祖国
一、抗日前夕,领导华侨捐款捐物支援祖国
抗日战争前,马来亚是英属殖民地,包括新加坡在内,共分十二个区,有华侨二百三十万人。他们大部分来自东南沿海各省,尤其是广东和福建。早在1923年,陈嘉庚就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大力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在华侨社会中产生了重大影响。1928年“济南惨案”的爆发,马来亚华侨和东南亚各地华侨开展爱国救灾的宣传工作。马来亚华人推举德高望重的陈嘉庚出来主持正义,当时陈嘉庚任怡和轩俱乐部总理。颐和轩创办于1895年10月10日,是马来亚华人社会中最早成立和最有地位的民间团体,会员都是社会知名人士、爱国华侨。陈嘉庚在中华总商会召开的全侨大会上,谈了救济山东兵灾各种事宜,并以怡和轩俱乐部名义向马来亚华侨各界发出重要传单,文中有云:“山东惨祸,警耗频闻,凡我华胄,莫不心摧。同人等中原北望,空殷匹夫救国之心,恤邻救灾,敢忘拯饥扶溺之责,不揣绵薄,泣告同侨,共扩胞与之怀,冀为涓滴之助。”寥寥数语,而爱国忧民之心,同仇敌忾之念,跃然纸上。在陈嘉庚领导下的“山东惨祸筹赈会”9个月,从马来亚及其余侨区内共募集了1,174,000多元的巨款,汇交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用于赈济灾民。另一方面,他号召华侨,抵制日货,日本在新加坡“与华人之贸易已完全断绝”。这是南洋华侨在祖国全面抗战前夕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日活动,第一次表达了华侨抗敌决心。
南侨总会除了募捐工作外,还发动和主持其他救亡工作,如抵制日货、筹办制药厂、捐募寒衣、捐购卡车及飞机、征集机工回国服务、组织华侨慰问团等,对于支援中国抗战起了巨大作用。
筹款运动牵动了千千万万华侨的心,连平日很少参与华侨爱国运动已成为“英籍民”的“海峡华人”,在马来亚华侨社会如火如荼的支援祖国抗战的热潮中也不甘落后,组织起来,开展义卖献金运动。
献金抗日运动的成果究竟有多大?据郁达夫主编的《星洲十年》(星洲日报创刊十周年纪念)引用的资料显示,从抗日战争开始到1938年终一年半中,全马来亚华侨共购买抗战公债12,864,105元,献金义捐19,901,721元,合计共32,765,826元,当时全马华侨总人口2,105,895人,平均每人15元,按当时物价及实际消费水平,足够一个人三个月的伙食消费支出,足见当年筹款运动深入人心,华侨的爱国热情是多么感人了。
三、征募机工,返国效劳
1939年,中国沿海港口全部被日寇占领或者封锁,外国货进口的主要通道在西南,滇缅公路成为抗战前线获得战略物资保障的唯一国际通道。当时滇缅公路刚刚通车,驾驶员和修理技工奇缺,亟须大批汽车司机和修理人员。陈嘉庚响应国民政府要求,以南侨总会的名义,号召华侨学生、工人回国参加汽车兵与工程兵,到滇缅公路投身抗日。据筹赈总会统计,1939年2月18日到9月14日,全马先后有15批共约4000多名热血青年。他们放弃原有的丰裕收入和安定生活,携带自备器械,历经辗转回国效劳。
这4000多位华侨汽车司机和技工,驾驶着陈旧的运输车,挺起疲倦的身体,不分昼夜驰骋在中国西南海拔4000米的滇缅公路上。他们的车队通过1600公里的国际运输线,运送军事物资,平均每日在300吨以上。他们中许多人为抗击侵略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高山与深涧之间。南侨机工保障了抗战“输血管”的畅通。从车辆的数量看,南侨机工开的车只占西南运输处车辆总数的1/3,但他们所起的作用却非常突出。滇缅公路全线运载量原来每月约1千吨,南侨机工加入后运载量大为增加。据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的统计,平均每月为1万吨。他们在1941年全年运回中国的物资达132,193吨,平均每月超过11000吨。从1939年9月至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切断时止,南侨机工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军用物资达45万吨。包括机枪、炮弹、汽车、汽油、药品、无线电器材、铁路器材、汽车器材等作战物资。在马来亚方面,南侨机工的踊跃报名回国参加抗战,陈嘉庚号召华侨支持祖国抗日,其他没能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华侨,在抗战救亡的大潮中,在南侨机工回国服务的影响下,仍旧在马来亚以其他各种方式支持抗战。他们踊跃捐款、捐物、举办各式抗日宣传活动,这再次展现了中华儿女的赤子热情。
??? 据集美校委会(365体育手机版:集美学园系陈嘉庚创办)发现的原稿,其文如下:
参政会,渝。
议长秘书公鉴东电,悉庚因事未能赴会甚歉。
兹有提案三宗乞代征求参政员足数同意并提请公决:一,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二,大中学校在抗战期间禁放暑假;三,长衣马褂限期废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
陈嘉庚叩首。
这份电报全文共有百余字,内容中实际上包括不能谈和、学校抗战期间不能放假和废除长衣马褂三个提案,但后两个提案的影响力远不如第一个提案。
这一电报提案,不啻于一枚重磅炸弹,震惊宇内。著名爱国人士、出版家、政论家邹韬奋在其所著《抗战以来》一书中,对之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和高度评价。他说:“开幕之后,霹雳一声,陈嘉庚从新加坡来了一个‘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这寥寥11个字,却是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分毫,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同时,他还具体描述道:“当汪精卫议长高声朗读‘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时,面色突变苍白,在倾听激烈辩论时,神色非常不安,其所受刺激深矣。”
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11字电报提案,经国民参政会大会通过生效。
此举轰动海内外,有力地震慑了投降派并鼓舞了抗日军民斗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