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朱子文化
2015-10-14 08:53:20??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位自幼天资聪颖又极为刻苦的学者,他刻苦勤奋,呕心沥血,以毕生精力学习研究孔子编撰的《五经》和各类典籍,撰写了20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他生前蒙冤,近百年来又与许多思想家一样,屡遭歪曲抹黑。直到这些年,人们带着崇敬的心情重新认识、高度评价他。这位伟大的学者,就是朱熹。 唐代以前,中华文化以《五经》为经典。《论语》和《孟子》未正式列为经书;《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短文,尚未有特殊的地位。《四书》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集注》成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经典始于朱熹。《四书集注》的形成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华文化新经典诞生和“四书时代”的开启。《四书章句集注》确立了《四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主导地位,成为宋以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四书》的影响也超过《五经》,家喻户晓的就是《四书五经》。 朱熹把《四书》作为一个整体。认为阅读《四书》应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在四书中,朱子最关注《大学》。认为《大学》包含高深的哲理。《大学》首次鲜明地提出儒学的宗旨和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引导人们去除思想深处的杂质,重新找回本有的善性,使之重新发出光明。“亲民”即新民,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成为新民,明明德是新民的基础,而新民是明明德的目的。有学者考证,毛泽东成立“新民学会”、上海“新民晚报”,即取此意。“止于至善”是进一步的要求,希望经过持续努力、与时俱进,使人生达到最好的境界。这就是“大学之道”,既是求学的目的,为人处事的要求,也是治国理政纲领。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 朱子是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方法研究旧本《大学》(也称原本《大学》)的学者。他以思想家的锐利眼光,发现流传旧本《大学》行文比较杂,丢失了“释格物致知义”。这是一个重大缺失,因为这一缺失,旧本《大学》原意不完整,逻辑不连贯,。从认识论角度说,这就缺少了认识来源和途径。朱子经过艰苦努力,努力克服这些不足。同时顺应时代要求,提升《大学》的理论力量。他在注释时,首先把《礼记》中的旧本《大学》分为“一经和十传”,“经”是总纲,“十传”是一一对应解释“经”的,这样条理就清楚了。朱子还根据原意和深入研究成果,补进134字:“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这样的补充,使《大学》逻辑通顺,文气贯通,意义更加完整。达到“文理接续,血脉贯通,深浅始终,至为精密”。同时通过补进“即物穷理”等非常精辟的134字,深刻阐释了认识论,使“格物致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思想和实践指南,也成为近代中国知识界与西方科技对接的思想方法论基础。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们翻译西方科学这个概念,就用“格致学”。比如福州五中,至今仍称“格致中学”。 |
相关阅读:
- [ 09-30]尤溪县妇联举办首期“朱子文化家庭建设工作者培训班”
- [ 09-29]海内外学者同安“论道”朱子文化
- [ 09-16]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伴手礼创意设计大赛启动
- [ 09-16]朱子文化展览展品征集会议在我区召开
- [ 09-16]朱子文化展览展品征集会议在我区召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