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原隆村偶遇旧识 今夕对比话巨变
2016-09-02 17:00:55?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邢晓宇 我来说两句 |
人民网银川9月1日电(贾 茹)从昔日的戈壁荒滩搬到今天的现代化生态移民示范镇,刘福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的政策好”。干了一辈子的农活,未曾想如今还能拿着养老金安享晚年。谈起现在的生活,刘福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按照“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实施东西对口扶贫协作的决定。 8月31日,固原日报的记者张立慧跟随第十二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 采访团走进原隆村,人群中她一眼认出了刘福。 “你还记得我不?”张立慧上前握着刘福的手略显激动的得问到。“当然记得!”刘福回握住张立慧的手,热情地邀请大家到家里坐一坐看一看。 说来有缘。4年前,刘福还在隆德县崇安乡地湾村里,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那里风吹沙石跑,干旱不长草,交通极为不便,基本上靠天吃饭。2012年5月23日,当时还在崇安乡当乡干部的张立慧,将那里的147户用27辆车亲自送到了闽宁镇,其中就包括刘福一家。他们走出大山,来到了距离宁夏首府银川市区只有50公里、110国道贯穿镇区的闽宁镇原隆村。 “离乡不离土。当年老乡不愿意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那个难受劲儿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的。”张立慧回忆到,“他们家里的东西舍不得丢下,有的连房梁、柜子都带过来了。”4年后再见面,却是坐在铺着瓷砖地,带着独立小院,干净温馨的刘福家中聊起当年的往事,这让张立慧感到很欣慰。 “老乡,住到这是不是比以前好太多了?”张立慧笑着问道,“是啊,这里地平坦,看病去医院还给报销。儿子在外打工,我在家领孙子,日子过得好着哩。”刘福说。 原隆村是永宁县最大的移民安置村,因安置来自固原市原州区和隆德县13个乡镇的移民而命名。2012年5月实施搬迁,2014年10月搬迁结束,共安置了七批移民1987户10515人14个村民小组。移民村配套建设了供水、供电、道路、卫生厕所、围墙、大门、绿化等设施。如今,移民村里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卫生室、小学、幼儿园、商贸市场、文化活动中心应有尽有,功能完备、配套齐全。 经过3年多的培育发展,原隆村形成了劳务输出、 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红树莓种植为主的五个产业增收渠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探索发展光伏农业产业尤为值得一提。 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闽宁镇原隆村流转移民土地实施的集温室设施农业种植、光伏太阳能发电售电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目前,已逐渐形成以花卉、茶叶种植为重点,以蚯蚓、蝎子特种养殖为亮点,以食用菌、有机蔬菜种植为抓手的产业布局。使415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加土地流转收入1500元,带动350多人就业,每人每年劳务收入超过2.5万元。今年还实施了光伏农业大棚脱贫工程,整合扶贫资金与企业合作建设日光设施大棚,使贫困户连续3年获得经营分红,每户每年分红1万元,保障贫困群众20年不返贫。 这种由“输血”变为“造血”,变“漫灌”为“滴灌”的造血式精准扶贫模式,既发挥了资本的效能,又尊重了劳动的价值,帮助贫困户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了对口扶贫协作。作为起点,闽宁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闽宁携手从单项扶贫到互利共赢的20载艰辛历程。如今,4.4万多祖祖辈辈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走出大山,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开发建设初期的500元增长到2015年的10361元,增长了20.7倍。闽宁镇成功步入全国重点乡镇行列,并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谱写了扶贫攻坚的壮丽画卷,创造了东西扶贫协作的“闵宁模式”。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