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村是福鼎市磻溪镇下辖的一个畲族行政村,位于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西南麓,九鲤溪和下山溪绕村而过,溪瀑景观奇特、溪水清洌透澈,是一个山环水绕、风景如画、空气清新的美丽乡村。全村辖408户1806人,其中畲族群众152户802人。1984年6月《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读者来信反映当时赤溪下山溪畲族自然村的贫困状况,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和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从而引发至今仍奋战不息、惠及全国各地的扶贫攻坚工作,赤溪村也因此成为“中国扶贫第一村”。30年来,赤溪村带领汉畲两族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矢志摆脱贫困,创新实践扶贫开发路子,在历经三个“十年”三个阶段艰辛探索后,终于走出一条“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小康致富路。
一、整合资源、科学规划,精准定位蓝图。挖掘整合自然生态景观、畲族文化底蕴、红色革命历史、独特扶贫历程等资源优势,编制《村庄规划》、《畲族特色村寨专项规划》等,定位发展“闽东畲族风情生态旅游村”、“太姥山下清新山水”。完成全村306榴房屋立面改造,山水木屋、石墙石阶、篱笆古树等维修维护,入村标志、长安街路灯及夜景、生态文化主题公园一期工程等建设,进一步统一村庄格调,初步展现闽东畲族美丽特色村寨的整体风貌,畲族风情旅游购物一条街也初具规模。去年,依托争取到的国家水利部小流域治理项目,我们已建成环村两条溪的防洪堤与沿溪景观带及村内水系改造,同步建设路堤绿道、慢道,赤溪村“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缘山近水”的美丽景观变得更加突出,将为乡村旅游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抢抓机遇、用好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持续关注赤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给予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及扶贫开发各项优惠政策,我村坚持把握好每一次机遇,不断完善设施、丰富配套,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一是提升中心村建设。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365bet官网:同志推动建设福鼎桑园水库水电工程,带动下山溪22户畲族同胞在1994年纳入全省第一批“造福工程”整村搬迁为先导,20年来,我村陆续实施了12个自然村350户村民的整村搬迁,使中心村规模达到1500多人。如今,赤溪村水电路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承载力不断提升。二是完善交通路网。2003年以来,上级相继投入7000多万元完成赤溪到白琳、赤溪至太姥山公路;特别是2013年在宁德市委的重视支持下,总投资3.19亿元的杨赤旅游公路动工建设,已于2015年7月15日正式通车,赤溪至高速路口仅需20分钟,福鼎市也统筹投入2100万元改造提升太姥山至霞浦龙亭至赤溪旅游公路,这两条公路通车后,将促进“太姥山—赤溪—杨家溪”景区一体化,实现游客互流、利益共享,赤溪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将驶向快车道。三是配套旅游服务。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旅游配套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承载力。据统计,1993年以来,承接各级扶贫政策,共完成交通、电力、水利等各类基础服务设施项目27个,累计投入资金19160万元,目前正在实施和计划实施项目22个,计划投入资金36595万元(含杨赤路霞浦段投资),使赤溪村及周边的10多个村庄共同受益。
三、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着力彰显特色。赤溪是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依托丰富旅游资源,九鲤景区和赤溪景区先后引进万博华、枫林园艺、耕乐源等旅游公司及专业合作组织投入7800多万元进行旅游景点开发建设。一是发展民族风情游。积极挖掘和推广畲族山歌、舞蹈、服饰等传统民俗文化,策划开展“凤凰节”、篝火歌舞等畲族节庆活动,并结合畲族特色村寨建设,打造畲族风情旅游购物一条街,包装销售乌米、畲药、畲酒等畲族特色产品,发展畲族风情民宿、风情生态餐厅等,引进推动畲族风情文化旅游项目。二是发展乡村体验游。挖掘乡村古道、杜家古堡、田园风光等乡村特色,扶持万博华蝴蝶坪、“七彩农场”、枫林园艺珍稀苗木花卉基地等农旅、茶旅结合项目发展壮大,打造名优果蔬采摘、珍稀苗木花卉观赏、水乡渔村观光体验以及采茶、挖春笋农事劳动体验等系列农业观光体验游产品。三是发展康体养生游。结合优美生态自然景观观光体验,开发竹筏漂流、峡谷运动、真人CS野战基地、露营野趣等“大型综合野外拓展”项目,九鲤景区先后获“三星级旅游经营单位”等称号。2015年,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带动赤溪、杜家2村近1/4农户参与旅游行业;九鲤景区旅游业稳定就业人员160人,工资性收入576万元,另有临时雇工,旺季时达400多人,工资提高至每天130-150元。景区现有特产店36家,农家乐12家、小超市28家、住宿床位335个。依托旅游带动,赤溪村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649元。
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形成创建合力。以“三整治、三提升”为标准,落实 “五清楚”(扫、拆、摆、分、粉),突出“房前屋后菜地化、田间资源是公园”两个特色,扎实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整体景观设计建设。开展溪岸沟渠、雨污管道、电缆电线整治,建设生态停车场、特色农贸市场,解决长安新街乱停车、占道摆摊问题;扎实开展“两违”、“两乱”综合治理,清除杂乱部位及破旧房屋,2013年以来拆违2000多平方米,绿化遮拦坟墓7座。探索建立“村集体主导、保洁员负责、农户门前三包”的常态保洁制度,组织全体村民开展“家园清洁”行动,配齐保洁员,置换果皮箱,并积极探索“分类减量、源头追溯、定点投放、无害化资源化”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垃圾每日清运填埋。同时,建立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卫生环境整治分区包段挂钩监督负责机制,进一步增强村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健全机制、创新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坚持“树‘五心’创‘五好’”,实行“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将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项目分解落实到各类组织和骨干成员身上,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完善村务廉政监督制度,推广“六事”制度,让群众知晓并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完善扶贫历史展示厅、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农家书屋、妇女中心、青年中心、老人活动中心等文化服务设施,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引导村民不断凝聚“滴水穿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共同富裕”的赤溪精神,培养乡风文明新风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