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口镇位于永泰县西南部,地处永泰、仙游、德化、尤溪、闽清五县的结合部,总面积257平方公里,辖一个社区、20个行政村,人口3.2万,是永泰的农业大镇、林业大镇、李果大镇。镇内保留有成片的历史街区和明清民居建筑群,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闽台乡村游示范基地、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重点镇、中国传统村落(月洲、中山)等众多荣誉。嵩口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有以下三个特点:
㈠历史悠久。元朝置镇,明设巡检司,是一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镇。自南宋始,每月初一、十五的赶墟习俗延续至今。1910年美部会在嵩口创办格致小学,同年嵩口成立全省第一个商会,下辖民船分会和木商分会,曾自设税卡和鸦片专卖局,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商贸重镇。此外,传播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虎尊拳发源于此;热情奔放的转鸡头文化远近闻名;纸狮己列为非物质文化,石刻、遗墨、显迹比比皆是。
㈡人才辈出。仅月洲村历史上就曾出过一个状元、两个尚书、五十个进士,演绎了“父子六人六进士、六子同朝、子孙三代十八条官带”的科举辉煌。诞生了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词人张元干、闽台最大农业神张圣君、《说岳全传》修订者金丰、“中国杉木之王”俞新妥、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花季雨季》作者郁秀等名人。
㈢古民居众多。镇区有60多座,全镇共100多座古民居,多为明清建筑,其中木雕技术精湛无比,尤以下坂厝最为突出,其十二扇屏风价值连城,正厅围屏镏金木雕深达五个层次,为长乐艺人祖孙三代耗时二十四年刻成,非常珍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嵩口镇上下紧紧抓住列入全省十个重点名镇名村和闽台乡村游试验基地、全国重点镇的机遇,坚持“节点改造、针灸疗法、渐进推进”的方法,围绕“古建修复、新旧融合、本土工艺、在地风格、环境提升、业态培植”等六个方面做了尝试与突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㈠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形成全镇保护共识
一是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历史文化名镇管理委员会和嵩口古镇保护和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古镇保护和建设各项工作。鉴于多数古镇保护建设项目有特殊工种要求,旧街古巷自然地域和环境限制,老旧破损建筑修缮、旧景观设施修复改造等项目零散杂乱及不确定性,专门出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及建设管理办法》,对古镇修缮的项目立项、预决算、招投标和监督管理等做出详细、可操作性的规定。另外,2014年以来,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多次来嵩口调研指导古镇建设。
二是强化管理。为了全面实施古民居、古街巷和历史遗迹的保护,我们推出了三项制度。一是档案制度:对我镇100多栋古民居的位置、格局、现状,屋主、居住情况、电线、道路、水源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实行一幢一档,及时更新。二是网格管理:实行镇村干部对古民居包栋、包户,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并与年终绩效、干部升迁、村干部任用挂钩。三是常态巡查:加大镇城管监察中队、包村工作队日常性的环境卫生、防火等方面的巡查力度,每周一查一汇报。
三是发动群众。古镇是历史见证,也是生活场所,是人与物结合最为紧密的复合体。要保护利用好古镇,全民的意识极其的重要。我们推出了几种措施,一是成立古民居管理理事会。全镇成立一个总会,13个理事分会,以宗族、区域划分,推行德高望重或离退休干部为理事长。对于消防、卫生等实行理事长责任制,政府给每一位理事长发放每月100元的补贴,建立起政府与理事会固定的联系制度。制定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实行古民居常态化管理,提高了群众保护古民居、爱护古民居的意识,大力倡导群众爱家爱乡的情怀。二是强化中山义务扑火队伍。列管并强化一支常年保持25人的中山义务扑火队,配足配齐扑火设备;通过消防演练,强化扑火队对古民居消防工作的能力。另外,投入1000万元新建一个消防站,派驻一个班的消防战士,并向本地招收消防员12人,进一步强化了消防的力量。三是群众集资与政府补助相结合,古民居修缮是一个庞大工程,单靠政府的投入,无法完成对全镇古居居的修缮与保护。我们采用发动群众集资、政府补助和群众自修房屋、政府修建公共设施的办法对古民居进行了修缮。
?
㈡规划引领,彰显特色,空间业态同时推进
一抓规划的编制。2011年7月,省政府审查通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保护和发展规划》,这是我省首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2012年以该规划为依据,进一步委托同济大学规划院修编了《嵩口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年以来,我镇聘请台湾打开联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编制名镇保护修缮、景观改善设计和大嵩口旅游规划。古镇景观改善提升的编制,始终坚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的原则,突出采用 “节点式整治、针灸式疗法、渐进式推进”的方法,使规划实现“自然衣+历史魂+现代骨”新旧共生共存的整体效果。另外,在实施古镇景观改造提升的同时,我们正在实施古镇“一街两片”和新区的旅游产业规划,实现不仅有空间布局规划,还有古镇业态规划。
二是抓规划的特色。在编制古镇景观改造和提升规划时,注重寻找本土的、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特色,突显本土工匠和手工艺人的作用,把规划出特色作为我们区别于其他历史文化名镇的目标与方向。
在布局上,始终保持“一街两片加一环”的特色(一街:中山步行街,两片:古街商铺和斜阳院巷,一环:樟溪景观),古街巷保持“前店后家”和三面环水的格局。不管城镇化怎么发展,都不改变历史遗存的格局,不轻易扩建老街和改变道路。比如,实施防洪堤建设、街巷环境道路整治、鹤形路修复、镇区排水排污工程等,使古镇的神韵得以显现。
在建筑控制上,严格执行《保护规划》,核心保护区、控制带、协调区严格控制新建筑的高度。
在建筑风貌上,始终保持传统建筑形制、风格与纹理,全镇定位为“土黄”“素淡”色彩基调,土墙黑瓦是嵩口的建筑风格。
三抓规划的宣传落实。把古镇保护的宣传发动,落实贯穿到规划编制、实施、修编、督查的全进程。
(三)筛选项目,勇于尝试,保护建设取得突破
一是定项目,为古镇保护提供抓手。自2014年11月县政府出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及建设管理办法》之后,根据管理办法,围绕“古建修复、新旧融合、本土工艺、在地风格、环境提升、业态培植”等六个方面,选择古渡口、直街两个区域作为古建修复的尝试;选择主街供电所段及中山步行街立面屋面改造作为新旧融合的尝试;选择鹤形路段作为本土工匠、本土工艺的尝试;选择土墙黄色、黑瓦屋顶、挑栏街屋、黑瓦压花等方法作为在地建筑风格的尝试;选择十三幢古民居,成立理事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作为环境提升的尝试;选择中山村部、直街牙医店、竹编工艺店、溪口农家乐、永松农家菜和月洲鲜食李基地等作为民宿、农家乐、旅游伴手礼研发等业态培植尝试。通过建设,鹤形路的夯土砌石、新建筑的黑瓦压花、土黄的色彩基调和主街的挑栏街屋等取得了省市县专家的肯定;通过培育,古镇论坛、至善堂创客中心、嵩口商会在嵩口成立,中山一号土特产、嵩口味道、林登炎竹篾工艺品在古渡重现,松口气民宿、打开嵩口咖啡屋、近水山居(民宿)、大喜山居、古镇驿站、古码头驿栈、嵩阳酒店等在古镇悄然出现。
二是促民生,为古镇保护注入生机。镇党委、政府把古镇的保护、更新利用和功能优化提升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优先实施的项目是核心区的排水排污系统、街区绿化、街巷整治、改厕工程、环境整治、农贸市场改造、交通改造整治、古民居修复、消防设施等,古镇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另外,结合群众性路线教育活动,把镇政府的围墙与大门全部拆除,既方便群众办事,也贯通了旅游通道。
三是抓监督,为古镇建设提供保障。成立由镇人大、纪委、财政所、社团及设计、监理、业主等单位组成的工程建设项目监督小组,并聘请了一位建筑专业的作为顾问,负责会审工程建设项目方案,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参与项目的现场签证和阶段性验收,工程进度款采用施工队报送、项目组审核、总顾问把关、监督小组审定的程序给予拨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