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常态化还须加点“料”
2012-09-03 11:04:36?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舒文 赵舒文 |
在知名网友@365体育手机版:浪追问了49天之后,广州市城管局官方微博终于在前晚公布了其2010年出国考察报告。微博挂出后,即引起网络热议,不少网友都对其回复做出肯定,认为此次回复代表了网络问政的新进步,对于促进阳光政府建设,是有前途的。(据8月29日《南方日报》) 近年来,网络问政、微博问政俨然也越来越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要求,从最初的公开电子信箱,各地纷纷建立网络问政平台,到胡书记、温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与网民在线交流,再到如今的微博问政成功,每一次尝试都受到了网民和政府官员一阵追捧,一次次把网络问政推向新的高度,掀起新的高潮。 这种群众 “点菜”政府 “下厨” 式的问政方式,为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提供了“最短路径”,也因问政成本剧降而勃发了公众参与公共事项的热情。“网络问政”的一头是各级党政机关,一头是近5亿网民,它的应运而生宛如架起搭建了一座官民互动、上下沟通的的“连心桥”,已成为不可取代的民意表达和政府倾听民声的场所,发展潜力巨大!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的网络问政平台近乎“荒芜”,要么走过场,流于形式,要么内容长时间得不到更新;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严格设置干部“上网底线”,对干部上网进行严加约束,怕“泄密”,怕说实话,胡乱应付。就拿这次的广州市城管局来说,若不是被追问45天后人民网的报道和评论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恐怕他们还会一拖再拖,甚至会不了了之。原因很简单:对于权力部门而言,你可以问,我未必答!或者说你可以问,我未必负责任的回答! 网络问政之所以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与个别领导和部门的态度以及重视程度不无关系,更与大多数地方的“制度空白”有关,这种创新的问政模式因为没有立法,没有规章制度,甚至没有相关文件规范,不能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执行起来全靠“自觉”,执行效果也是“平淡无味”。那么,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落实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笔者认为:若使网络问政走上常态化轨道,必须让政府在 “下厨” 之时加点“料”,这“料”是各种有关网络问政的法律法规规章,是诸如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网络问政链条。 只有各级政府部门重视网络力量,在“下厨”之时多多用心,才能烹出色香味俱全的“大餐”,网络问政才能真正成为政府与民意良性互动的平台,也势必会极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 |
相关阅读:
- [ 08-30]轻点鼠标,低成本网络问政激活公民参与热情
- [ 08-28]四川绵阳市网络问政为啥总遇“三伏天”?
- [ 08-14]成都市成华区网络问政当可借鉴
- [ 08-09]郑州启动“手机问政”平台 网络问政迈向新阶段
- [ 08-07]来凤网络问政成常态
- [ 08-07]襄阳高新区兴起网络问政 领导在忙啥上网一查便知
- [ 07-30]第三届全国“网络问政”舆情应对研讨会在陕召开
- [ 07-24]网络问政进基层 “福田发布”上线月余粉丝逾3万
- [ 07-12]选择性的网络问政是假问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