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今日国际热词
中新社多伦多9月1日电 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发现,与“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前相比,如今很多加拿大人认为乘坐飞机更安全。

根据哈里斯—德西玛民调公司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受调者中有40%的人表示,如今乘坐飞机是更为安全的交通方式,而绝大多数人认为乘坐飞机是安全的。

而仅有7%的人表示,10年前美国纽约与华盛顿发生恐怖袭击后乘坐飞机变得更不安全。

这份调查还说,有2/3的人称乘坐飞机的频率与发生恐怖袭击之前没有区别,而有超过10%的人说乘坐飞机变得更频繁。

民调员艾德森说,“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曾一度造成民众恐惧乘飞机。不过,这份调查数据显示出通过加强安全措施,提高民众对安检流程的认识后,乘客认为乘坐飞机更为舒服安全。

据此间的加新社报道,除了“9·11”恐怖事件之外,另有数起恐怖事件也曾使航空业一度受挫。如2001年一名把炸药藏在鞋子里企图制造袭击的恐怖分子被乘客制服;另外,在2006年还发生了在很多飞机上投放液体炸药的恐怖事件,幸好被及时发现。

' />
中新社纽约8月31日电 (记者 孙宇挺)有关“9·11”事件受害人赔偿的地理范围本周宣布扩大到邻近纽约唐人街附近的位置,这将让此间华人广泛受益。

《纽约时报》31日报道称,联邦政府拨款设立的“9·11受害人赔偿基金”重新考量赔偿范围的地理区域,进一步扩大了这一范围。

原先的赔偿范围最北面只划到纽约市政厅北边的里德路,只与曼哈顿唐人街擦边。但是扩大以后的范围最北到达贯穿华埠中心地带的坚尼路,广大华埠包囊在内,其中华人将可申请有关赔偿。

这一赔偿基金的特别管理者希拉·本鲍姆本周宣布了上述赔偿区域的变化,新规定将从10月3日开始生效。

本鲍姆宣称,她本人与该区域的数百住户、工作人员及应急人员交谈后,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想法,做出了上述改变。

经历多年辩论后,国会于去年底通过“扎德罗加法案”设立这一赔偿基金,意图让在9·11事件中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救援行动的民众获得帮助,有些人因为当时暴露在有毒粉尘、气体或烟雾中而得病。这一法案也正是以纽约一名探员的名字命名,这名探员在2006年因患呼吸道综合症去世。

代表曼哈顿下城的纽约市华人议员陈倩雯对此举表示称赞。不久前她也曾呼吁扩大有关赔偿的地理范围。完

' />
中新社华盛顿8月31日电(记者 德永健)华盛顿知名的新闻博物馆31日推出纪念9·11恐怖袭击十周年的展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为展览提供的被劫持飞机残骸等实物与公众见面。

名为“反恐战争:FBI新焦点”的展览共展出60件实物,均与FBI调查的恐怖袭击事件有关,而与9·11恐怖袭击有关的实物最引人注目,也被摆在展览现场最突出的位置。

其中一件实物是被劫持的美联航175号航班的发动机残骸。10年前的9月11日,这架飞机从波士顿起飞,目的地是洛杉矶,结果途中被“基地”组织分子劫持后撞入纽约世贸中心南塔。

除美联航175号航班,当天还有美航11号航班撞入世贸中心北塔,美航77号航班撞向五角大楼,美联航93号航班经过乘客与恐怖分子的殊死搏斗,最终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31日这些飞机的降落设备残骸乃至机身碎片也与公众见面。

据FBI调查,执行9·11恐怖袭击的“基地”组织分子共有19人。在展览现场,这19名元凶的照片被拼接在一起,罕见地在10年后露出“真容”,他们当年在美国使用的护照(影印件)也被一并展出。

另外,FBI为展览提供了9·11前后其它恐怖袭击事件的实物,包括轰动一时的“皮鞋炸弹”。2001年圣诞节前夕,在9·11恐怖袭击仅过三个月后,一名支持“基地”组织的英国籍恐怖分子试图在飞往美国迈阿密的航班上引爆这枚炸弹,所幸他被机上人员制服,后被判处终身监禁。

展览现场所见,这枚“皮鞋炸弹”初看是一双普通黑色运动鞋,但鞋后跟已被掏空,相信当时炸药就藏在此处。旁边的文字说明介绍,“皮鞋炸弹”系“基地”组织爆炸专家制造,一旦恐怖分子得手,藏在鞋里的烈性炸药足以将飞机机身炸出一个大洞。(完)

' />
8月30日,63岁的邓达民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细细回忆在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11号航班上担任乘务员的妹妹邓月薇(Betty Ong)。

快十年了,邓达民(Harry Ong)依然清楚记得2001年9月11日清晨6点半以后的每一个细节。

“早起的太太惊呼叫醒我听收音机,说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贸大厦。我打开电视,看到第二架飞机正在朝大厦撞去,直觉告诉我这不是普通飞行事故。我立刻打电话给女儿和两个妹妹,在加州中部贝克斯菲尔德的大妹妹说,我们的小妹妹贝蒂可能就在飞机上,因为她们约好了中午一起在洛杉矶吃饭,然后去夏威夷度假。”

贝蒂遇难

看着电视里世贸大厦不断冒出的浓烟,邓达民不停拨打妹妹处于关机状态的手机,给航空公司打电话时却被告知妹妹并不在那架出事的班机上。在旧金山任药剂师的邓达民无法再去上班,他在家里守着电话,希望却一点点破灭。直到下午5点,邓达民从航空公司得到确认,11号航班是第一架撞上世贸大厦的飞机,妹妹已经遇难了。

“贝蒂本来不该在这个航班上,她为了到洛杉矶和姐姐一起去度假,专门换了自己的工作时间。”

邓达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以及住在南旧金山和贝克斯菲尔德的两个妹妹等家庭成员。全家人哭成一团,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贝蒂第一时间把机舱情况通知地面

邓达民一家后来得知,邓月薇在班机被劫持后,在经济舱的后排拨通了美国航空公司的地面电话。这个电话被北卡罗来那订票中心话务员接起。邓达民在电脑中播放了从FBI获得的复制电话录音。记者听到邓月薇的声音清晰而镇定,她向话务员说明了自己的身份,报告了两名座位在头等舱2A和2B的乘客进入驾驶室,机长无法联络,头等舱的乘客全部被赶出来,两位商务舱的乘务员被刺伤,飞机摇晃不定,但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她的完整表述帮助地面人员迅速通知紧急中心并确定为劫机事件,及时取消了这条航线的所有班机。

在24分零2秒的录音中,邓月薇的声音只有4分零7秒。邓达民遗憾地说,“航空公司设定劫机事件通报电话的自动录音时间只有4分钟,地面人员忘记按下录音键,贝蒂的电话应该持续了24分零2秒,但其余部分都没有被录下。”

这段录音记录了邓月薇45岁生命的最后时刻,11号班机随后撞上了世贸大厦。


贝蒂被追认为美国英雄

邓月薇履行职责、沉着冷静在第一时间报告机上情况,“9·11”调查委员会称她是美国英雄。邓达民向记者出示了美国总统布什、已故联邦参议员肯尼迪、国会众议员佩洛西和纽约消防局长马尔的信函,向邓家人表达哀悼并赞誉邓月薇的英勇行为。旧金山市长布朗将9月21日命名为“旧金山邓月薇日”。

2003年9月,一位纽约遇难消防员的父亲制作了一面美国国旗,上面是3000名遇难者的姓名,邓月薇的名字排在第一行。

2002年3月,邓达民接到纽约医学检测中心的电话,“他们找到了贝蒂的一块腿骨,上面还有一些皮肤”,邓家人此前向检测中心提供了唾液和皮肤样品,供DNA对比。“贝蒂的腿骨是在距离世贸大厦两个路口的教堂街(Church Street)和维西街(Vessey Street)交界处找到的,我们请他们火化了,现在骨灰存放在旧金山以南的科尔玛墓园。”

邓达民说,9·11遇难者大约有3000人,只有60%通过DNA对比找到遗骸,“贝蒂虽然只有一块腿骨,但我们仍感到很幸运,她回到了她的出生地,和家人永远在一起。”

1956年2月5日出生在旧金山的邓月薇在家中排行第四,是个乐观向上、敬老爱幼的人。贝蒂的同事说,飞红眼航班时(夜间航班),贝蒂是唯一一个半夜起来查看儿童或老人的空乘。”

邓月薇遇难后,全家人无法从悲痛中解脱,每年的9月11日都逃往北加州的太浩湖避开各种纪念活动,静静在山水间相互慰籍。邓达民兄妹还为邓月薇成立一个基金会,致力于儿童的健康和福利。

' />
中新网8月31日电 距离美国911恐怖攻击事件10周年不到2个星期。据“中央社”报道,除了9月11日当天在纽约世贸遗址及五角大楼举行悼念活动外,白宫决定低调处理纪念事宜。

据报道,白宫对海外使馆及国内政府机构近期发出2份指示,911事件10周年主题以悼念美国本土死难者及勿忘恐怖分子在全球发动各项攻击为主题,并未提及大张旗鼓进行10周年纪念。

白宫一名幕僚透露,911事件主题定位在让世界了解,攻击和极端暴力手段不仅是美国本土也是全球的议题。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罗兹(Benjamin J. Rhodes)也表示,必须让事件周年的信息传达给全球受恐怖事件影响的大众。

但是白宫内部也有人主张,必须高调纪念911,包括连串大型集会与长篇演说。不过,最后仍决定在活动当天,邀请前总统与现总统奥巴马在倒塌的纽约世贸重建遗址和国防部五角大楼外低调举行悼念仪式。

奥巴马低调处理911引起各方争议,不愿透露姓名的反恐机构及情报官员说,白宫未善加利用911周年提高对抗极端恐怖主义并统合计划的时机。官员表示,白宫根本没有长期反恐的打算。

未对外公开的2份文件中同时提及,美国民众必须面对下一个恐怖攻击及从伤亡中复元的事前准备。

10年前发生的911事件,已经成为高度政治象征及影响选战的标的。白宫官员连日推敲事件引发的政治冲击,包括驻军阿富汗与伊拉克、反恐政策与不当逼供都会引起反对声音,因此白宫得谨慎妥善处理911相关议题。

白宫低调处理纪念活动,或许基于不愿过度消费 911增加政治资产的考虑。民主共和两党对911、国家安全及反恐有不同的政策主张,为避免模糊悼念死难者及抚慰家属的焦点,一如过去几年,奥巴马选择低调手法及单纯化纪念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