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 专访:普京,俄中合作是维护世界稳定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新华社记者彭树杰、钱彤、王作葵

正在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13日在俄罗斯驻华使馆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联合采访,就中俄关系、国际和多边关系,中俄经贸、地方和能源合作等问题回答了提问。

在回答有关中俄关系60年发展历程的问题时,普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是重大历史事件。就中国漫长的历史而言,60年非常短暂。每当我们谈到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想到的是这个国家数千年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中华文明是世界最主要的文明之一。中国在历史上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也经受了不少考验。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找到了发展自己国家的基础和模式。60年来,中国虽然经历了各种考验,但发展的道路没有改变。特别是近些年,中国取得了世所罕见的发展速度。

在新中国成立第二天,我国--也就是前苏联--就承认了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今天,我以我个人的名义并代表俄罗斯领导人和俄罗斯人民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祝愿中国每个家庭幸福安康。

在谈到他担任俄罗斯总理后的工作情况时,普京说,俄罗斯已经制定了“2020年前俄罗斯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规划”,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规划,是俄罗斯发展的总体规划。他在担任总统期间,参与了规划的准备工作。目前,他担任政府总理,作为执行者,可以把战略性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对此他感到非常满意。他表示,俄罗斯政府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发展经济,其中创新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社会福利方面的工作,包括医疗卫生、养老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等。他说,现在,全球都经受了金融危机的打击,面临巨大的挑战。俄罗斯正处在非常特殊的时刻。俄罗斯政府当前最主要的、最繁重的工作就是致力于应对危机。艰巨的任务可以让领导人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对自己目前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当然,有些事可以做得更好。

关于两国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普京说,他本人非常重视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人文合作是俄中关系,包括双方政治、经济合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在人文合作的基础上,两国才能建设双边关系最重要的“建筑物”--相互信任。没有这个基础,就无从谈及其他领域的合作。通过互办国家年,双方共同举办了 600多项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在莫斯科和北京举行,而且在两国不同地区举行。在中国“俄语年”期间,两国举办了200多项活动,包括大学生交流、研讨会、俄语竞赛、中国人唱俄语歌等等,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与者。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并不需要有多少财富、担任多高官职,普通民众都可以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两国民众增加了彼此间的欣赏和信任。明年是俄罗斯“汉语年”。我们准备和中国朋友们共同举办系列活动,吸引年轻人、专家学者和中国文化爱好者参与。我们不会止步于此,一定还会寻找新的合作方式、谋划新的合作领域和项目。

在回答两国如何加强在国际和多边领域合作的问题时,普京说,在苏联时代,我们就始终坚持中国应在联合国安理会、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应有的、相称的地位。联合国安理会是两国在国际上合作的主要平台。作为常任理事国,两国做了大量工作,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稳定和安全。当今世界存在很多问题,也有不少解决问题的平台,比如亚太经合组织。俄罗斯将在2012年在远东地区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我们现在又有了新的、有效的机制--20国集团。这是个比较好的机制,因为它包括了世界上主要经济大国。当然,还有我们共同创建的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当初,上合组织主要是为解决边界问题而建立的。成立以来,上合组织运行良好,它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都已得到很好的落实。上合组织已远远超出原有的范围,已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受尊重的、国际地位很高的组织,许多国家都希望加入其中。


他说,当今世界还不能说是个安全的、平衡的、可预测的世界,面临来自经济、政治、环保等各个方面的挑战。俄中合作可以说是维护世界稳定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对于一系列国际敏感问题的解决、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是一句虚话。俄罗斯和中国都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我们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协调一致。还有些重大问题,如果没有俄中两国协调一致,根本解决不了,如环保问题。俄罗斯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非常珍视与中方的合作,对近年来两国在国际上的合作表示满意。

在回答有关俄中经贸和地方合作的问题时,普京说,俄方非常重视两国地方合作。两国元首已经批准了《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中国已制定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规划,俄罗斯也提出了发展俄罗斯远东、后贝加尔地区和东西伯利亚的规划。俄中双方协调地方发展,对双方都有益处,可以产生互动效应。两国经贸合作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60亿美元。今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双边贸易额有所减少,但双方实体合作规模会大一些。今年以来,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包括木材深加工、建材生产、能源等有所增加。最近,俄罗斯已恢复向中国输出电力,在核能、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也稳步推进。两国元首已经批准的《俄中投资合作规划纲要》意义重大,为两国发展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今天,俄中工商界第四届论坛开幕。开幕前,双方就签署了40多亿美元的合同,充分表明合作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关于俄中能源合作,普京说,俄罗斯经济是开放的,甚至比一些西方国家还开放。俄罗斯在能源领域有传统优势。俄罗斯是世界核能大国,在这个领域同样持开放态度。俄罗斯不仅在国外建设核能设施,也愿与其他国家分享在这方面的潜力。俄罗斯与中国在核能领域合作非常积极,田湾核电站的建设就是很好的例证。在石油天然气领域,俄中合作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上下游开采、基础设施建设、向中国供油等。俄中正在落实一个巨大的合作项目,双方签署了为期20年的供油协定,并为此铺设了2000多公里的原油管道,其中斯科沃罗季诺离中国很近。中国也在自己一方铺设了相应的管道。两国正在研究在中国建设炼油厂的可行性。在煤炭领域,俄罗斯愿意向中国供应煤炭,而且供应量增加很快。中国在煤炭加工方面有很好的设备和工艺。至于两国天然气合作,双方谈判正在进行中,相信一定会取得圆满的结果。有关天然气供应的具体方式,比如是用管道还是液化气,还有价格问题等,需要在企业层面加以解决。最重要的是,双方有需要、有能力加强合作,而且两国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些合作都将延续几十年。

谈到如何看待两国经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普京说,俄中两国是邻居。邻里之间都会出些小问题,但只要有共同努力、过好生活的愿望,就会有足够的智慧找到办法解决。“灰色清关”意味着商品未经海关就进入另一个国家,造成政府对本国工业无法管理,导致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失业率已经很高,就会给社会带来更大麻烦,这是个实际问题。我们在开展双边合作过程中,应建立统一的立场、规则,共同遵守,实现公正、良好、文明的合作。出现一些小问题只是日常的、战术性的,对两国合作总体战略不会造成影响。

关于他的业余生活,普京说,他的业余时间不多。他会利用不多的业余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因为他所有的爱好,都会体现在工作成果中,也同时展示出他本人的性格和作风。他认为,一个人要有良好的工作表现,就要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就他本人而言,除了每天锻炼身体,他喜欢文学、音乐,特别喜欢历史。他非常注意不断拓宽知识面,了解新东西,也喜欢去各地视察。他说,中国是个幅员辽阔、文化多样的国家。俄罗斯也是个地域宽广、文化灿烂、民族多样、景色优美的国家。相信这是俄中两国人民彼此情感深厚的不竭源泉。

' />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15分报道,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将签署价值超过55亿美元的多项经贸协议,合作范围包括金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采矿等诸多方面。

可以说,目前的中俄关系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期,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持相同的观点,经贸关系也在稳步发展。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有哪件事情带来了一点点不和谐的声音的话,俄罗斯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的事情让中俄双方都意识到了海关合作的重要性,因为它的症结就在“灰色清关”问题上。

经过两国海关部门紧锣密鼓的工作,这次普京访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见证海关部门签署合作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关于规范通关监管秩序的合作备忘录》也将在今天(13日)签署,这标志着中俄海关合作正式启动。这项协议能不能有效打击“灰色清关”?中俄通关秩序是否会得到规范?现在我们连线中国之声记者王健:

主持人:我们知道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被关闭主要的原因在于灰色清关的问题,现在灰色清关的现象是不是已经完全被杜绝了呢?

记者:我可以很直接的告诉大家,目前来讲,灰色清关还是大量的存在。海关总署在俄罗斯驻华使馆的参赞张健给我讲的情况,说目前用他的话讲是“三无”,很多货物进出是不合法的,人员的身份是不合法的,很多货物涉嫌假冒伪劣的问题,所以现在灰色清关还是大量的存在。这种大量存在造成的另一个后果就是白色清关的货物在通关之后,价格上根本没有办法和灰色清关的商品竞争,很多华商就是一锤子买卖,捞一把算一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商品的形象、中国商人的形象和中国的形象。

目前,灰色清关大量存在,原来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被关闭的问题,海关总署的人告诉我,其实大市场被关闭的事情后来得到那么妥善的解决,最主要的原因有中俄之间有如此良好的双边关系,俄方对于这件事情配合了我们很多的要求,理解了我们的想法。比如去年,其实在大市场被关之前,9月11号时曾经有20亿的货物被扣,当时我们交涉之后,俄罗斯总检察院说,如果被扣的货物能够证明是合法的,华商就可以提货,结果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证明货物是合法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种事情再继续发生的话会严重影响中俄关系。所以目前,海关总署的同志也说,希望华商能够停止灰色清关的行为。

主持人:这次中俄海关合作将在哪些领域有所突破,来规范中俄的通关秩序呢?

记者:这次的协作备忘录,大家仔细看一下,有很多方面的合作,可以说中方提出的建议,俄罗斯海关得到了积极的回应;俄罗斯海关提出来的,比如说价格信息的交换、加强中俄海关的执法工作,比如说双方的统计合作等等,都得到了有效的回应。比如:合作有信息交换,在中方青岛、宁波现在是试点口岸,如果货物出港,出港的单位、发货的单位、运输工具的名称、航班号、集装箱号、海关放行的时间,这些信息中方将马上交付俄方,所以他就能查到这些货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海关总署非常重视这次工作,当时他们是在一周之内开了五次办公会,署长开了三次,副署长开了两次,当时海关总署的盛光祖署长也说,只要不违反法律,中国海关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俄罗斯海关就帮助多少。但是目前来讲,能不能完全杜绝灰色清关也是心存疑虑的,一方面俄罗斯方面有内部原因,俄罗斯现在腐败的问题比较严重,有很多黑的报关行,这些报关行可以说他们搞包机包货,你把货物打成包我给你带过去,带过去之后在俄罗斯给你交货,我去给你解决钱的问题。这些黑的报关行有很多跟政府官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杜绝了白色清关的渠道,很多中国商人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过,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解决不了灰色清关问题。

另一个,中国海关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但是俄罗斯海关目前做不到,因为两国海关的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通关的速度很快,我们有的海关两秒钟通过一辆汽车,而俄罗斯通关有时候要求不少于三分钟。同时,俄罗斯口岸比较靠后,比如说俄罗斯现在提出力争10年在州报关,2020年才到边境报关,而我们现在的报关基本在边境,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国海关的合作,也存在俄罗斯海关工作效率比较低,不规范的问题、腐败的问题。

但是目前来讲,海关总署的同志告诉我,目前两国海关前一阵在谈判的过程中,包括协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两国的关系非常非常好,谈的很多事情俄罗斯也在尽力做,当时他们有些事情说我们现在做不了,我们研究,这次也答应下来了。现在中国海关方面已经把所有协议中达成的要点转化成了可以立即开展的工作形式,一旦俄罗斯方面说,我们也准备好了,整个协议就可以马上开始工作,我想灰色清关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名词解释:灰色清关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各地市场商品供应极为紧张,俄政府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商品。为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所谓的“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提供运输和清关捆绑在一起的“一站式”服务。这种服务也常被称为“包机包税”、“包车包税”或“包柜包税”。

这种方式对到俄罗斯做生意的商人的有利之处是进口手续简便,货主只要向“清关公司”缴纳一笔费用,自己不用与海关打任何交道,“清关公司”就会把所有俄罗斯海关报关手续办好。

目前,俄罗斯在同土耳其、韩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许多国家的贸易实践中,也都广泛使用“灰色清关”。

华商“灰色清关”遭难大事记

1998年11月:俄罗斯税警部门查抄“兵营”中国商贸中心,洗劫近200万美元,上百家中国商家通过“包机包税”方式运入俄罗斯的中国商品,由于拿不出货物通关证明,全部被作为无主财产没收。

2000-2003年:查抄事件上百次,给华商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2004年2月:俄内务部侦查委员会警察突查莫斯科市区南部的大环公路旁的“艾米拉”大市场,两天后,在荷枪实弹的警察弹压下,政府查抄华商上千万美元的货物。

2005年7月:俄大批警察前往莫斯科市中心“39仓库”查扣中国鞋。总货值近千万美元,其中多为温州鞋。后经过多方努力,次日俄方同意华商交付12万美元“罚金”赎回货物。

2008年10月:俄对莫斯科的阿斯泰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查封了华商在仓库里的鞋、服装、袜子等日用品,货物价值大约21亿美元。

' />
尽管莫斯科市政当局一直信誓旦旦地表示在切尔基佐沃大市场的拆迁过程中会妥善处置市场商人的货物和安全,但事实上在拆迁中却一直充满着腐败和暴力色彩。俄《莫斯科共青团报》透露,在8月下旬的市场拆迁中,疑有价值数十亿卢布的货物不翼而飞,至少有300-1000个集装箱被盗,甚至还有俄媒体透露有华商在市场遇害。

俄罗斯执法部门表示,针对10起切尔基佐沃市场货物被盗事件进行了刑事立案。执法部门的代表说:“就市场货物被盗已经收到22份投诉,其中10起盗窃事件已经进行了刑事立案。”

但是俄警方的呼吁很难得到市场商人的信任,因为就在上周,俄执法部门还怀疑一名警察抢劫了从切尔基佐沃市场运出商品的卡车。该部门资料表明,一名内务部工作人员与同伙密谋利用警察身份截停卡车进行检查,并利用车子被拦下来的时间,威胁司机把车开到莫斯科州列乌托夫市仓库,他们在那里抢劫了卡车。据称,货主损失惨重,损失金额达2700万卢布。

据俄《共青团真理报》透露,8月的最后一周成为市场盗窃的高峰。有市场的商人透露,由于罪犯在盗窃的过程可能被货主发现,因此有几名货主和他们的妻子遇害。而俄罗斯《劳动报》8月29日则报道了更为惊人的消息,称在几个集装箱内发现了三具华商尸体。华商不敢将钱财随身携带,因此就存放在货柜的保险箱内。遇害华商的同伴则认为凶手是偷盗者。但是该消息未经证实,警方表示整个市场的刑事案件都在调查之中。

数十亿卢布货物遭洗劫 俄方正在调查。

' />
本报讯(记者耿诺)记者昨日从商务部发布会上获悉,俄罗斯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问题已经初步解决,华商95%的货物都已运出,共涉及金额50亿美元。其余5%的货物,俄方将于9月上旬处理完毕。

6月下旬,俄罗斯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关闭,涉及几万家华商,将近2万个集装箱的货物,金额约为50亿美元。

7月22日至25日,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在莫斯科就俄方关闭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问题进行交涉。莫斯科东部行政区政府8月12日宣布,政府将于9月份开始拆除关闭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

据了解,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关闭事件中,在俄华商损失惨重。商务部表示,希望俄方继续做好大市场关闭事件的善后工作,切实保障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为华商在俄守法经营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信息服务。

虽然对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关闭事件处理取得显著进展,但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孙永福说,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他表示,随着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打击腐败走私的方针确定,国内与灰色清关以及灰色经济相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清理和整顿。

据介绍,灰色清关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其中既有俄罗斯海关内部腐败因素,也有我国货物进出、人员经营活动不合法的问题。随着中俄经贸关系不断提升,灰色清关对两国经贸关系的负面影响越发明显,双方都有意愿通过规范贸易秩序、加强海关监管,不断提供清关便利条件,促进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 />
莫斯科切尔基佐夫市场6月29日被俄方突然关闭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应对,全力处理由此引发的多方面问题,在与俄政府和莫斯科市政府有关部门交涉,以及维护在俄华商正当利益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初见成效。

与俄方密集交涉

首先,我政府有关部门在国内外与俄方进行了密集的交涉工作。

7月3日,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孙永福约见俄驻华使馆临时代办莫尔古洛夫,要求俄方在执法行动中确保华商和中国企业权益;7月3日,中国驻俄使馆分别照会俄总检察院调查委员会、外交部和经济发展部,表达了中方对大市场关闭事件的关切;

7月6日,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在中国驻俄使馆指导下,成立了华人华商大市场问题临时协调小组,代表中国企业在商会层面与莫斯科市政府进行交涉;

7月14日,外交部领事司参赞何平约见俄驻华使馆领事参赞伊格纳坚科进行交涉;

7月16日,中国驻俄使馆临时代办李惠来约见俄外交部一亚局代局长库利克进行交涉;

7月17日,中国驻俄使馆经商参处公参高锡云分别约见俄经济发展部亚非司副司长卡尔比奇、莫斯科市政府对外经济和国际关系局局长助理皮沃瓦洛夫,进一步做俄方工作;

7月20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约见俄驻华使馆临时代办莫尔古洛夫,就俄方关闭切尔基佐夫市场再次交涉;

7月22日,高虎城率领由商务部、外交部、海关总署以及部分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我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莫斯科,与俄方通过沟通方式寻找妥善处理问题的途径。

此外,华人华商大市场问题临时协调小组与莫斯科市消费市场和服务局行动指挥部7月30日举行了会晤,讨论了华商清理切尔基佐夫市场摊位及运出货物的问题,并取得一定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之前,俄媒体的报道曾普遍预测中方可能会遭冷遇。

但是,实际情况却并没有像俄方报道所猜测的那样。相反,我国代表团在俄期间马不停蹄地与俄方有关部门进行了交涉:7月23日至24日,高虎城分别会见俄联邦移民局副局长布里亚克、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斯列普涅夫和外交部副部长博罗达夫金,就俄方关闭切尔基佐夫市场涉及华商的有关问题进行磋商;同期,我国政府代表团有关成员分别与俄总检察院调查委员会、俄联邦海关署、莫斯科市政府进行了专题磋商。在我方代表团的努力下,中俄双方在磋商中达成三点共识:第一、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进一步深化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第三、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大市场关闭问题。

与此同时,俄方在磋商中,向中方正式确认了其为妥善解决切尔基佐夫大市场关闭问题所做的具体安排:第一、莫斯科市政府有关部门已制定并开始实施清理摊位和转移货物的具体方案;第二、切尔基佐夫市场所在地有关政府部门已制订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部;第三、莫斯科市政府表示将为华商运出货物的安置及建立规范市场提供必要协助和法律援助;第四、莫斯科市政府商业和市场局拟同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及华商代表见面,就货物运出、存放、销售及部分人员安置等问题进行磋商。


对华商进行安抚和引导工作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切尔基佐夫市场被关闭后,还对当地华人华商采取了积极安抚和正面引导工作。

7月6日和17日,我国驻俄使馆两次召集莫斯科主要华人华商协会负责人和代表座谈,通报俄当前打击走私行动的背景,以及中方对俄方交涉的情况,详细了解切尔基佐夫市场最新动向,听取华人华商协会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并要求切实做好华商安抚工作,依法维权,避免过激行为给自己带来更多损失,同时对俄方可能采取的行动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7月21日,在莫斯科举行了由俄罗斯联邦海关署中央海关局和俄罗斯中国总商会联合主办的中俄两国双边贸易现实问题研讨会。与会华商普遍反映良好,纷纷表示今后将放弃灰色清关,走正常清关的渠道。

此外,为落实中国政府代表团在莫斯科与俄方磋商的成果,华人华商大市场问题临时协调小组自7月25日起,在莫斯科市消费市场和服务局行动指挥部所在地设立每日值班人员,工作时间是9点至19点。同时,临时协调小组开通了24小时求助热线,并聘用了两名俄罗斯律师,帮助华商维权。

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我方所采取的一系列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俄方态度趋于积极。莫斯科北方华人商会会长关百新对本报记者说,高虎城副部长率领的我国政府代表团与俄方有关部门交涉后,俄方态度明显转变,趋于积极。俄警察专程来临时协调小组表示,中国商贩进市场摊位拉货原则上不用付费。关百新还说,中俄媒体对我国代表团访俄行程进行了及时报道,在莫斯科,乃至俄罗斯全国形成了正面影响,尤其是民间的影响,这对市场内的不法管理人员施加了一定压力。

商贩拉货情况出现好转。本报记者7月28日在切尔基佐夫市场看到,市场入口处的公告牌上粘贴了俄语、汉语的告示,较为详细地公布了商贩取货的安排日程,并且还有关于提醒商贩防范不法分子从中敲诈牟利的警示语句,以及紧急求助电话。而且,进出市场的货车数量较前几日有明显增加。

华商情绪有所稳定。临时协调小组组长、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茹表示,近期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驻俄使馆的大力交涉,特别是中国代表团来俄磋商已产生积极影响,俄关闭市场引起的紧张局面已有所缓解,俄相关部门已开始安排商户从市场提货,华商情绪有所稳定。

另外,华商维权态度趋于积极。本报记者7月28日在切尔基佐夫市场看到,部分商贩正聚集在临时协调小组办公地点外,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部分华商听从临时协调小组工作人员建议,将自己遇到的困难详细写成书面材料,希望通过正当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