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街巷议 > 正文
更该关注民族造假的偷渡成功者
www.fjnet.cn?2009-07-09 10:37? 毛毛雨?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俗话说,“蛇过海成龙”。对于重庆加分弊案中的31名伪造民族成分的考生而言,充其量也就是一批欲偷渡过海的蛇而已。因为涉嫌偷渡,被取消了当年的过海资格也没啥话好说,吃得咸鱼抵得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怪时乖命蹇也好,怪学艺不精也罢,但有一条必须记取:“捣鬼有术也有效,但以此成大事者古今罕见。”

笔者很赞成今日社论的观点,的确,因为伪造考生民族成分,骗取加分优惠,操作涉及改动户籍和学籍,若无权势参与不可能成功。而涉及考生的数量之多与地区之广泛,又至少说明三点:1。参与舞弊的人数不少;2。参与者从心里不认为这是在做什么坏事;3。以往做这样的事成功率相当高。而前两点又恰恰是建筑在第三点的基础上的。

如果重庆招办死守这条底线,坚决不公布“社会关注的考生名单及其家庭等相关信息”的话,往后,第三点就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句,变成“以往做这样的事成功率相当高,且身败名裂的机会相当低”。相应的,“参与舞弊的人数不少”将进化成“参与舞弊的人数众多”;“参与者从心里不认为这是在做什么坏事”将进步为“不但参与者不认为这是在做什么坏事,连有关部门也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许,这样的一些变化就是社论里面担心的“惩治效果有限”。

怎么样才能做到“惩戒效果很好”呢?笔者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改变第三点。如果第三点能变成“以往做这样的事成功率为零(即使混进了高校,就读了几年仍会失去了学籍)”,且身败名裂几乎成了定局(所有已蒙混过海者通通会被毫不犹豫地剜出来曝光)”,效果可能就完全是天壤之别了。

一方面是由于数十起弊案的没有得逞,让人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如今的高校中,还存在着一批“已偷渡成功者”;另一方面是有关方面已明确表示对“偷渡失败者”“教育和保护相结合”。让人们对这些“已偷渡成功者”像“假罗彩霞”那样恢复本来面目缺乏必要的信心。笔者就闹不明白了:“蛇过海”就真的必须“成龙”么? □毛毛雨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