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别让乳品新国标带来恶性循环
www.fjnet.cn?2010-08-10 09:24? 央视?来源:央视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6月1日起,由卫生部批准公布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1986年颁布的乳品标准进行的一次重大修订,因此也被称为乳品新国标。然而,正是这个新国标却在行业内外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

争论焦点之一是蛋白质含量,新国标中,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争论焦点之二是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

参与这次国标制定的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王加启认为:影响奶蛋白含量的因素很多,饲料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而目前中国奶业有76%都是散户养殖,精饲料投入不足,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奶蛋白含量。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则认为:内蒙古、黑龙江有6%和10%的奶牛达不到2.95,只能达到2.8,那么这些地方是不是应该分析一下,为什么达不到;规范养殖和科学饲喂,达到2.95以上并不困难。

围绕乳品新国标的争论还有另一个焦点就是菌落总数。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室主任王俊博士认为,菌群数量不同,对乳品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国家疾控中心负责营养与食品安全的王竹天副所长则认为菌落微生物不是致病菌,不会影响乳品安全。

客观地讲,中国乳品行业最近十几年确实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很多结构性缺陷一直被表面繁荣所掩盖。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喝上好奶,必须养好奶牛。然而,过去大量投资都集中在乳品生产销售环节,并不缺少先进的技术设备,对行业基础的养殖环节,反倒没有相应规划,以至于产业链前后脱节,养殖水平落后于很多国家,原奶质量不稳。

扭曲的产业结构不仅给国家标准怎么制定带来了一系列两难,也对乳制品的安全构成了隐患。不管怎么样,安全和品质都应该是一个产业发展始终不渝的目标,制定标准的主管部门在顾及现实利益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这点。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