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谁让小金库“自查全都无,一查全都有”?
www.fjnet.cn?2010-09-17 18:06? 倪洋军?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广东省纪委通报十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违规私设“小金库”典型案件  9月15日下午,广东省纪委通报了十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违规私设“小金库”的典型案件。据悉,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在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阶段均没有发现“小金库”的63个“自查自纠零申报”和“重点检查零问题”的“双零”地区和单位,全部发现存在“小金库”问题,经督导核查共发现“小金库”96个,涉及金额3200多万元。(2010年9月16日人民网转自《广州日报》)

“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认定是否属于“小金库”,关键是资金或资产是否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没有列入规定的单位账簿,不论资金来源是否合法,资金使用是否合规,一律认定为“小金库”。正如广东省纪委常委、省委巡视办主任姜斌介绍,“小金库”问题可以说是久治不愈的“顽症”,中央多次部署进行集中治理,尤以这次治理力度最大、范围最广、要求最严。但是,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类似于广东这样小金库“自查全都无,一查全都有”的弄虚作假现象,在其他地方也肯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一,“形式主义”在泛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一直是官场的通病。一些党政部门、党员干部,习惯于走过场,热衷于搞形式。就拿“小金库”治理来说,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轮番治理,但是,总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想方设法敷衍了事、蒙混过关。一方面,个别组织检查者,本身就没当回事,发个通知、下个表格,就算完事;另一方面,有些被检查单位,自身也没引起足够重视,做做假账目、搞搞假材料,应付了事。包括广东在内的各地“小金库”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治理工作存在形式主义,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走过场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换句话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根不除,小金库“自查全都无,一查全都有”的现象还会反复出现。

其二,“私心贪欲”在作怪。“小金库”的存在,说到底,还是单位的主要领导存有私心、怀有贪念。私存“小金库”的真正目的,一是为了个人使用、挥霍方便,另一方面以给单位职工搞点福利为由笼络人心的同时,也可以使自己的“口袋”鼓一鼓。“小金库”是如此,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三公”消费的本质,也是领导的“私心贪欲”在作怪。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以及执政理念教育,促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否则,任凭私心贪欲膨胀泛滥,非但“小金库”很难治理、根除,恐怕离贪污腐败等违法犯罪行为也就不远了。

其三,“权力失控”在作祟。任何单位部门的干部,无论职位大小,总有一定的权力。而权力向来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好,能够推动发展、造福人民;使用得不好,害人害己、祸国殃民。因此,必须想方设法监督好、管束好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权力面前,各种监督措施总会失灵,总是疲软。很多单位,“一把手”说了算,别说私存个“小金库”啥的,就是私吞公款、损公肥私,也是手到擒来,没人能管,无人能问。一些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政务公开被搁浅,权力处于失控状态,“温水煮青蛙”,想不腐败都难。

其四,公众缺乏“零容忍”。其实,很多单位都存在“小金库”,但是,一方面,本单位人能不说尽量不说,外单位人想说也没法说,上级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公众,更是没办法说、没资格管。举报者寥寥,大多采取默许、默认态度,缺乏对“小金库”等腐败行为的“零容忍”。尽管根据《中央纪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在“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期间,举报人自愿向“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举报“小金库”违法行为,经核查属实,由“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根据举报时效、举报材料的翔实程度、举报内容与查实内容相符合的程度等,按照检查出并已收缴入库的“小金库”资金、税款、罚款合计金额的3%~5%,给予举报人奖励,奖励金最高额为人民币10万元。同时对举报人实行严密的保护措施。但是谁会举报,谁敢举报?

毋庸置疑,导致小金库“自查全都无,一查全都有”的因素可能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阐述。总之一句话,“小金库”问题的存在绝不仅仅由一方面引起,也绝不是简单问题,而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积重难返的官场“诟病”。当然,多行不义必自毙。广东省通报的十起典型“小金库”案件性质严重,行为恶劣,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完全是咎由自取。各地各单位要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引以为戒。各地各级更应该标本并举,综合治理,净化政治土壤,从源头上遏制“小金库”、治理“小金库”、根除“小金库”,避免小金库“自查全都无,一查全都有”的冷笑话频频发生。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