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招聘“前规则”不除 公平公正还是个梦
www.fjnet.cn?2010-11-25 10:39? 玫昆仑?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福建宁德市屏南县财政局下属的收费票据管理所最近公开招聘一名工作人员,但是在招聘启事中,除了基本的要求外,还要求应聘者既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还必须获得国外的学士学位。这样的招聘条件一出随即引起网友热议,多数网友认为这次招聘内定的可能性极大。目前招聘工作已经结束,和网友的猜测相似,招聘只有一人报名,并且没有考试被直接录取。(见11月24日东南网)

屏南县财政局这次招聘,从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方面来说,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但按照一般的公开招聘要求——招聘岗位人数应该按照1:3的比例确定进入招考程序来说,屏南此次应聘报名这一环节上应当无效,公正录取也就无从谈起了。

其实,打着公开招聘的幌子搞“内定”的大有人在,早已为人诟病。无论是浙江温州市龙湾区只招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子女”,还是江西武宁县“限招正科级干部家属”,以及浙江的“父亲招聘儿子”事件、海南三亚的“99分门”事件等等,都说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水很深”,其“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不再热衷于笔试、面试等环节下功夫,而是转向在招聘“前规则”上即招聘报名上下功夫。如限定本区域县市范围户口的人报考,排除外地人;指定报考专业、年龄、技能等条件限制,减少竞争对手等等,确保某些人入围。然后在招聘信息、招聘过程、招聘程序上进行彻底公开,看似公正,而由于招聘源头“前规则”太多,自然招聘结果令人难以信服。不仅剥夺了部分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竞争不公与人才浪费,而且破坏了社会公平与正义,伤害了政府公信力,助长了官场腐败歪风。

国内的公开招聘搞“内定”,屡禁不止。窃以为,关键是问责乏力。而陷入女儿“特招”风波的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柳明桓因此辞职。试想,如果我国各地因搞“内定”事件也来个“辞职”,谁还敢搞“内定”?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